白血病知识课件_第1页
白血病知识课件_第2页
白血病知识课件_第3页
白血病知识课件_第4页
白血病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血病 leukemia,白血病 leukemia,定义 克隆性起源 多能干细胞或很早期的祖细胞(髓系或淋系)突变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某一系列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 在体内各组织、器官(骨髓、肝、脾、淋巴结) 中广泛浸润, 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正常造血示意图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 progenitor cells (造血祖细胞) 原红细胞 原单细胞 原粒细胞 原淋巴细胞 原巨核细胞 红细胞 单核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Clone-指来自于单个祖细胞或分子所形成的许多相同的细胞群或分子群(箭头所指为K562细胞克隆形成的Colony),白血病干细胞,正常血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细胞,成熟细胞,成熟细胞,起初白血病细胞产生于单个恶性转化的造血祖细胞 即白血病祖细胞 由白血病祖细胞产生了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各组织、 器官(骨髓、肝、脾、淋巴结)中广泛浸润。 正常造血受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白血病发病incidence情况,总发病率:2.76/10万, 占男 6位, 女 8位, 35岁以下患者第1位 构成情况:男性女性, 1.81:1 急性慢性, 髓系淋巴系,19901992年调查结果: 男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白血病、鼻咽癌、膀胱癌 女性: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鼻咽癌、膀胱癌,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病毒感染 白血病动物细胞注射给正常同种动物而发生 白血病、动物白血病病毒(C型RNA逆转录病毒)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的成功分离 电离辐射 放射线医师(42年10倍、4958年4.8倍)、 居里夫人及女儿白血病死亡 接受大剂量X线者(强直性脊柱炎)910倍、 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Km以内地区 3年后发病率分别增加 3017 倍 化学物质 苯可诱发实验动物白血病320倍。 苯作业(橡胶、制革、装修) 染发剂 药物:氯霉素、乙双吗啉、 抗肿瘤药(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烷化剂) 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婴儿白血病、同卵双胞胎 遗传性疾病(Down、 Fanconi、),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 理化因素 单个细胞原癌基因突变,导致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生成 遗传、病毒 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 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阻滞 白血病,白血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leukemia),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 并浸润各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 表现为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和组织器官浸润等。,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FA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LL) 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急性白血病分型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leukemia,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FAB分类(M0-M7)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M2b)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4EO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 M6:红白血病(NEC)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分类依据:形态学;髓系细胞分化阶段(粒、单、巨核、红白)。,((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3) L1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偏小,直径12m (成人多见,65%)。 L2 原、幼淋巴细胞以大淋巴细胞为主,直径12m;(成人多见,65%) L3 大淋巴细胞为主,胞浆嗜硷性,有明显空泡(少见,约23%)。 * 分类依据:形态学,WHO分型 骨髓白血病细胞 20%(非红系) AML AML伴有非随机性染色体易位 t(8;21)(q22;q22)、t(15;17)(q22;q11)、 inv16(p13;q22)、11q23异常 AML伴有多系骨髓增生异常:MDS病史 治疗相关性AML:烷化剂、表鬼臼毒素 AML不伴特殊归类标志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ALL B祖细胞ALL t(9;22)(q34;q11)、11q23、t(1;19)(q23;q13)、 t(12;21)(p12;q22) T祖细胞ALL Burkit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L3),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多数起病急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的表现( normal hematopoiesis failure) 贫血 (anemia) :正细胞正色素性 感染 (infection) 发热(fever) :正常白细胞减少 口腔、肛周、呼吸道、肠道、 泌尿道、败血症 G+/G-菌,真菌感染,病毒 出血(bleeding)血小板减少、功能异常、血管受损、凝血障碍 皮肤黏膜、子宫、胃肠道、视网膜、颅内 M3出血最重(DIC),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infiltration of organs and tissue by leukemic cells 淋巴结、肝、脾肿大 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口腔、牙龈、皮肤:M4、M5 CNS-L、睾丸:ALL 复发 绿色瘤(chloroma):粒细胞白血病 M2(眼眶部位最多见),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血象 Hb Plt WBC 或 , DC:原始和幼稚细胞 骨髓象 增生明显极度活跃 某一系列原始和幼稚细胞增加 达30%及以上, 其他系列减少,巨核少。 概念: a. 白血病细胞“裂孔”现象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有核细胞以原始细胞为主,中间阶段细胞缺如,而残留少数成熟粒细胞的现象。 b. 低增生性白血病指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30%者。 c. 奥氏小体(Auer小体)仅见于急非淋白血病,不见于急淋。本质:髓系颗粒聚集物(核糖体),瑞氐染色呈粉红色。,ALL-L1,急性髓系白血病(M0-M7)的细胞形态学图片:, , , , ,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鉴别细胞类型进行白血病分型,POX AE PAS SB,粒细胞 + + 0+ 0+ NaF轻度抑制 细小弥散状颗粒 或不抑制 单核细胞 0+ + 0+ NaF明显抑制 细小弥散状颗粒 淋巴细胞 0 0 + 团块小珠状颗粒,AML-M2 POX染色,ALL PAS染色,免疫学检查 目的:白血病分型和分化发育阶段划分。 流式细胞术方法 机理:不同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胞膜胞浆抗原表达不同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分化群,T淋巴细胞特异性标记:CD2、CD3、CD4、CD8、CD1a B淋巴细胞特异性标记:CD9、CD10、CD19、CD20、 CD22、CD24、HLA-DR、 粒、单核细胞标记:CD11b、CD13、CD14、CD15、 CD33、CD34 巨核细胞标记:CD41a、CD41b、CD61、CD42b 红细胞标记:CD71、CD36、血型糖蛋白,1998年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组提出了白血病免疫学积分系统,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四型: 1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髓系和T或B系抗原积分均2分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髓系和T或B系抗原积分均2分,又分三型:急性双表型、双克隆型、双系列型 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 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ML 单表型AL,染色体和基因 半数以上的AL患者可以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AML t(8;21)(q22;q22)AML1/ETOM2 t(15;17)(q22;q11)PML/RARM3 t(11;17)(q23;q11)PLZF/RARM3 inv16(p13;q22)CBF/MYH11M4EO t(6;16) (p13;q22)CBF/MYH11M4EO 11q23异常MLLAML(M5、M4) t(9;22)(q34;q11)BCR/ABLM1(M2) +8 +21 -7 -5 继发AML ALL t(9;22)(q34;q11)BCR/ABLB-ALL t(8;14)(q24;q32)c-myc/IgHB-ALL(L3) t(12;21)(p12;q22)TEL/AML1B-ALL t(11;14)(p13;q11)RBTN2/TCRT-ALL,MICM分型 M:morphology 形态学 I:immunology 免疫学 C: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M: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 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必须强调以形态学为首位,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及MIC分型可补充形态学的不足。,急性白血病诊断,诊断标准: 有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表现 血象发现有原始细胞 骨髓原始或幼稚细胞达30%(NEC)及以上(WHO规定20%),鉴别诊断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之RAEB(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RAEB)以及RAEB-T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 RAEB-T)。 与AL重叠点: a. 全血细胞减少; b. 骨髓中有原始或幼稚细胞; c. 染色体异常。 鉴别点: a. 有至少2系的病态造血; b. 原始或幼稚细胞30%。,2. 传染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症 重叠点: a. 可有高烧,颈浅淋巴结肿大; b. WBC总数增高,血系出现异形淋巴细胞(10%)。 鉴别点: a.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有别于幼稚细胞 b. 一般无贫血及pt c. 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 d. EB病毒抗体阳性:血清嗜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e. 病程呈自限性,鉴别诊断 3 类白血病反应: 4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红白血病鉴别,急性白血病治疗,一般治疗支持治疗 抗白血病治疗化学治疗 特殊类型白血病的治疗 髓外白血病的防治 其他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治疗,1. 防治感染 卫生防护: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注重口腔、皮肤、肛门、外阴的清洁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积极查找病原菌:如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查找感染部位,血尿大便等的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待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如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期,2. 纠正贫血输血维持Hb在80g/L以上 严重贫血可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然而积极争取白血病缓解是纠正贫血的最有效方法。 3.控制出血 加强鼻腔、牙龈的护理,避免干燥和损伤,一旦出血可填塞或明胶海绵局部止血。尽量减少肌肉注射和静脉穿刺。 血小板20109/L。 化疗期间还须注意防治DIC 。,4. 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特别是高细胞性白血病在化疗期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肾病,甚至急性肾衰竭。 防治: 在化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碱化尿液,给予别嘌呤醇100mg tid。对少尿和无尿,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5.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白血病系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放疗的副作用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故应注意营养的补充,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还应定期作电解质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 紧急处理告白细胞血症: 单主要指WBC增高,达200109/L,产生白细胞淤滞(leukostasis)。 症状包括:弥散性肺浸润,呼吸窘迫;CNS血栓栓塞性出血;低血K+,酸中毒,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 处理:(as soon as possible) 白细胞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机) 羟基脲1.0g,Q6h,约36h,然后进行联合化疗; 水化(每小时尿量100ml),并硷化尿液。 别嘌呤应用。 *高WBC白血病输入浓缩RBC相对禁忌。,抗白血病治疗化学治疗 目的: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步骤:,化学治疗,完全缓解标准:症状体征消失 血象 Hb100g/L(男)90g/L(女儿童) 中性粒细胞1.5 Plt100 DC无白血病细胞 骨髓象白血病细胞5% 化疗策略:联合用药、间歇化疗、早期巩固强化、防止复发 疗效:CR率:AML 6085% , ALL 7277% 5年DFS:AML 3040% , ALL 50%,联合化疗原理 联合化疗 原则:早期、足量、联合、间歇和个体化 目的:完全缓解(CR),并延长生存期 措施:诱导缓解治疗 缓解后强化维持治疗,AML 诱导方案 “3 + 7” 方案 CR (%) DA DNR 45 50 mg/m2, 3天 55 - 60 Ara-C 100 200 mg/m2, 7天 IA IDA 12 13 mg/m2, 3天 69 - 80 Ara-C 100 200 mg/m2, 7天 HA HHT 2-3mg/ m2, 7天 Ara-C 100 200 mg/m2, 7天 60 HD-Ara-C HD-AraC 13g/m2 q12h 612次,,白血病原发耐药: 若经2个标准诱导治疗,仍未达完全缓解者,称为“原发耐药”,与白血病细胞产生的gp170有关,此时应调换方案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ML缓解后治疗 用高剂量Ara-C巩固强化 采用Ara-C 2-3g/m2,静滴3h,6个剂量。 Ara-C +安吖啶,或+NVT或+IDA等,巩固强化,至少4疗程,最好68个疗程。 无需长期维持治疗。,大剂量Ara-C的毒性 13g/m2 q12h 612次 小脑、大脑功能失调 非心源性肺水肿 心包积液 结膜炎 皮疹,APL(M3)的治疗,M3的特点: 形态上以不成熟的早幼粒细胞为主,伴特征性的Auer小体(Auer rods)。 白血病细胞颗粒释放促凝因子,易产生DIC。 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移位(15,17),产生PML/ RARa蛋白(由核反式激活蛋白和维甲酸受体蛋白构成),该融合蛋白可阻滞早幼粒细胞分化和增强早幼粒细胞增殖。 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治疗可使90%的APL完全缓解。,M3的治疗 用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TRA30mg60mg/d,po,直至缓解) 全反式维甲酸(ATRA)首选药 8095%CR 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研所 王振义院士 肿瘤治疗的新理念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治疗,0.1% AS2O3 10ml+ 5%G.S500ml,静滴34h,Qd4周;间隔一周后,再重复,如2月仍无效时停用。 机制:诱导APL细胞分化和凋亡。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先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研机制研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与ATRA无交叉耐药 CR率相似 缓解后治疗必须联合强化 与ATRA或砷剂交替长生存,维甲酸综合征(retinoic acid syndrome) 指在使用维甲酸过程中出现的一组症状: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发烧、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水肿,胸腔/心包积液,低血压甚或急性肾衰,发生率:330%。 处理:停服维甲酸;DXM 10mg,静注,QdBid;支持对症处理;高WBC者可用白细胞单采或化疗。,ALL化学治疗 诱导治疗 自发缓解 VCR + Pred(VP)诱导, CR 36 67% VCR + DNR + Pred (VDP)诱导,CR 70 85% VCR + DNR + L-Asp + Pred (VDLP) 缓解期延长 VCR + DNR + CTX + Pred (VDCP) 缓解后治疗 T-ALL :大剂量CTX冲击 + Ara-C 或+HD-MTX 成熟B-ALL:短疗程诱导及强化治疗+HD-MTX 维持治疗 甲氨蝶呤联合巯嘌呤,3.03.5年,定期 再以上述方案进行强化,以求得较长期的无病生存。,Regime Drug Dosage Time Notes VLDP VCR 1.4mg/M2/Wk QW X 4 weeks Induction L-ASP 100-200IU/Kg QOD 10 doses DNR 45mg/M2/d d1-3 50-70% CR Pred 1-2mg/Kg/d d1-28 CAT CTX 750mg/M2 d1 Ara-C 100-200mg/M2/d d1-7 6-TG 60mg/M2/d d1-7 HD-MTX MTX 3g/M2 d1 3 cycles VA VP-16 75mg/ M2 d1-3 Ara-C 100-150mg/M2/d d1-7,ALL化疗方案,CNS白血病 初诊时CNS白血病发生率 成人ALL 6 % T-cell ALL 8 % 成熟B-cell ALL 13 % CNS白血病复发率 无预防治疗 30 (29 32)% 鞘注化疗 13 (8 19) % 颅脑照射 24 Gy 9 (3 19) % 大剂量化疗 14 (10 16) % 大剂量化疗 + 鞘注 7 (2 16) % 大剂量化疗 + 鞘注 + 颅脑照射 6 (1 13) %,1.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颅内高压引起 2. 脑脊液改变 1) 脑压增高 0.02 Kpa(200mmH2O),or 60 drips per minute 2) WBC0.01109/L 3) 脑脊液涂片找到白血病细胞 4) Protein450mg/L, 或 Pands test 阳性 5) 除外其他引起脑脊液改变的疾病,CNS-L诊断,1. 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 Methotrexate + Dexamethasone +aracytidine, 每周2次 共5次 2. 头颅照射(Cranial Irradiation): 60Co 2400 rads/20days. 3. 全身化疗 HD-MTX,CNS-L的防治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HSCT 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的唯一方法 原理 1. 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杀灭白血病细胞 2. 供者淋巴细胞可以有抗白血病作用. 3. 强化免疫抑制剂提供免疫治疗作用 4. 种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恢复正常造血功能,指征: 年龄50y, AML:-5、-7、+8及复杂染色体异常者,或复发者。 ALL:复发难治,CR2,高危CR1 方法 1. 异基因骨髓, 外周血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2. 自体骨髓, 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来源 同基因: 同卵孪生同胞 异基因: 同胞供者; HLA 相合的家族成员或无关供者,急性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NLL 总体长期治愈率:4060% 移植相关死亡率:2025% ALL 5年生存率:40%44%,AML的预后因素 预后良好 细胞遗传学:t (8;21), t (15;17), inv (16), t (16;16), 无病态造血 残存正常核型 高水平端粒酶、caspase 3 预后差 年龄 60岁; 细胞遗传学:-5,-7,5q-, 7q-, +8, +11, t (6;9), t (3;3)/ inv (3) ,t (6;11)超2倍体,复合异常 多药耐药表型 继发于放化疗的AL或MDS 复发和合并髓外白血病 化疗达CR时间长 白细胞计数30,000/l, 原始细胞15,000/l,血小板 30,000/l 血液异常病史,合并肥胖、糖尿病、慢性肾病 乳酸脱氢酶高,ALL预后分组 预后良好组: 无明显细胞遗传学异常 年龄 30 岁 WBC 30 达到 CR 时间 4 6 周 预后中间组 :界于预后良好和差之间 预后差组: 年龄 60 岁 Precursor-B- ALL WBC 30 109/L 细胞遗传学异常t (9;22), t (4:11), + 8 达到CR 4 - 6 周 儿童9岁的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CGL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定义: 慢粒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 疾病。 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增高及骨髓中性中、晚幼粒 及杆状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为 特征 95%患者有Ph染色体t(9;22)(q34;q11) 几乎所有患者存在 BCR/ABL 融合基因。 大多因急性变而死亡,慢粒临床表现,症状 1. 起病缓慢,早期可无自觉症状。 2. 最早出现的症状:乏力、头晕、腹部不适。 3. 基础代谢增高的特点:怕热、盗汗、多汗、体重减轻、 低热、心悸和精神紧张。 4. 脾大相关症状:腹胀、左上腹沉重感、左上腹疼痛。 体征 1. 脾大、面色苍白、胸骨压痛。 2. 肝大、淋巴结肿大、皮肤紫癜。,慢粒慢性期实验室检查,血象: WBC是显著特征,(3090)109/L, 与脾大程度成正相关。 DC: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嗜酸碱粒细胞增多. Hb正常或轻度 Plt 或正常。 骨髓象:增生明显极度活跃, 粒系增生为主,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原始细胞10%,嗜酸、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 红系、淋巴减少,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染色体和基因: Ph染色体(Philadelphia费城)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