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闻诊精.ppt_第1页
课件:中医闻诊精.ppt_第2页
课件:中医闻诊精.ppt_第3页
课件:中医闻诊精.ppt_第4页
课件:中医闻诊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发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病人身体内发出的各种气味 各种排出物及病室的异常气味,患者病情,听声音,嗅 气 味,一、听声音,发声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言与意符,应答自如,正常生理状态下发出的声音,气血充盛,发音器官和脏腑功能正常,男性-声低而浊 女性-声高而清 儿童-声尖清脆 老人-声浑厚而低沉,语声与情感变化有关,正声、常声,正常声音,疾病的病理变化在语声、语言及其它人体声响方面的表现,病变声音,(一)发声异常,发声嘶哑音哑 欲语无声失音 喑,新病实证 外邪或痰浊阻肺 金实不鸣 久病虚证 肺肾阴虚 金破不鸣,声高而气粗实证声低而微弱虚证,打鼾不醒,手撒遗尿中风入脏危证,身有痛楚或胀满呻吟 高亢有力实证 声低无力虚证,小儿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 惊风,(二)语言异常,语言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词是否清晰流利,沉默寡言虚证、阴证 烦躁多言实证、阳证,谵语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 心气大伤之虚证,独语 患者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癫证、郁证,语言謇涩: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吐词不清晰风痰阻络,中风之先兆或中风后遗症,夺气、错语、狂言,(三)呼吸异常,呼吸频率的快慢、气息的强弱精细,呼吸音的清浊,呼吸气粗热证、实证 外感病证 呼吸气微寒证、虚证 内伤久病,喘症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 ;肺肾虚损,气失摄纳 哮症 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内有痰饮,复感外寒 ;寒湿或饮食诱发 哮必兼喘,喘不必兼哮 短气 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 饮停胸中;肺气不足 少气 气微,呼吸微弱,短而声低,气不足以息 诸虚不足,(四)咳 嗽,肺主咳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有声无物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外感风寒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肺热 咳声沉闷,咳痰色白量多易咳出寒痰湿浊停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燥咳;肺阴亏虚 顿咳或“百日咳” 咳嗽阵发,咳时气急,发则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 小儿 白喉 咳声如犬吠,伴声音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夜间咳甚肾水亏;天亮咳甚脾虚;寒湿在大肠,咳声重浊实证;咳声无力,声低气怯虚证,痰 量、色、质,(五)呕 吐,呕吐的声音、吐势 呕吐物的性状及气味,有声有物呕;有物无声吐;有声无物干呕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虚寒证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呈清水痰涎; 实热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物呈粘痰黄水,或酸或苦 重者热扰神明,呕吐呈喷射状 胃反 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胃阳虚;脾肾俱虚 水逆症口干欲饮,饮入即呕太阳蓄水证;痰饮内停 胃痈 呕吐脓汁。,暴病者多实,久病者多虚,寒热虚实,(六)呃逆、嗳气,呃逆 气逆上冲咽喉,发出一种不能自主的冲击声,其声呃呃 哕,打呃 胃气上逆动膈,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实证、热证 呃声低沉,声弱无力虚证、寒证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胃气衰败之危候,嗳气酸腐,脘腹胀满而厌食食滞胃脘 嗳声频作而响亮,得嗳则脘腹胀减肝气犯胃 嗳声低沉,无酸腐气味,纳呆食少胃虚气逆,二、嗅气味,病体之气 病室之气,口气 臭秽胃热;酸臭胃有宿食;腐臭内痈或牙疳 汗 腥膻气风湿热邪久蕴皮肤;臭秽瘟疫病热毒内盛咳 吐浊痰脓血肺痈;鼻出臭气,流浊涕鼻渊 呕吐物 清稀无气味胃寒;腐臭而秽浊胃热 大便 臭秽肠中积热;溏泄有腥臭味脾胃虚寒;泄泻臭如败卵,矢气酸臭食积大肠 小便 臊臭,黄赤混浊下焦湿热;烂苹果气味消渴病 妇女 经血臭秽热证;经血气腥寒证 带下臭秽而黄稠湿热;带下腥臭而清稀寒湿,病体之气,病室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充满一室 瘟疫病,脏脏气血受疫气薰蒸而败坏 腐臭或尸臭气味脏腑败坏,病属危重 血腥气失血证或手术后 尿臊味(氨味)水肿病晚期 烂苹果样气味(酮体气味)消渴病,病室之气,第二节 问诊,病人或陪诊者 有目的的询问,问诊的方法,1、首抓主诉,围绕主诉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既有重点,又要全面,问诊的内容,2、可提示启发,但要避免启发和暗示,3、危重病人,应扼要询问,及时检查与抢救,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发病经过、现在症状,第二节 问诊,一、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住址、生活习惯等,二、问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辨证、目前治疗用药参考、诊断,三、问起病,即从发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四、问现在症状,“十问歌”张介宾,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意义:疾病的性质、部位和人体阴阳盛衰变化等,要点:寒热的有无、特征、发作时间及兼症,1、恶寒发热: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2、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少阳病或疟疾),3、但寒不热:虚寒证、实寒证,4、但热不寒:里热证,(1)壮热:里热实证,(2)潮热:阴虚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3)长期低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疰夏病,(二)问汗,意义:诊察津液的盈亏、阴阳的盛衰、病情轻重和预后,要点:汗出的有无、多少、改善、时间、部位及兼症,1、表证辨汗: 外邪的性质、正气的盛衰 表实证;表虚证或表热证,2、里证辨汗:病性的寒热和机体阴阳的盛衰,(1)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尤甚。气虚卫阳不固,(2)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阴虚内热,(3)大汗:里实热证、亡阳证,3、局部辨汗,虚阳上越、上焦邪热郁蒸、中焦湿热、脾胃湿热,(三)问疼痛,“不通则痛(实痛)” “不荣则痛(虚痛)”,意义:辨别病变所在脏腑、经络及其病性之寒热虚实,要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加剧或缓解因素及兼症,1、问疼痛部位,(1)头痛,头痛部位,辨病在何经,头痛情况及兼症,辨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2)胸痛,(3)腹痛,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4)腰痛,肾病(虚实),(5)四肢痛,痹证(风寒湿邪)、肾虚,2、疼痛性质,分析疼痛的原因与病机,气滞、重痛、灼痛、冷痛、刺痛、隐痛,3、问疼痛持续时间及缓解加剧因素,虚、实、寒、热,(四)问睡眠,睡眠的多少、睡眠的情况及伴见症状,1、失眠,心血不足、心肾不交、痰火扰心;食停胃腑,2、嗜睡,不论昼夜,频频思睡,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外感热病,久病气虚,阳虚阴盛;湿邪困脾,清阳不升,“胃不和则卧不安”,(五)问饮食与口味,了解脾胃的功能,判断病势的进退,疾病寒热等,1、问食欲与食量,2、问口渴与饮水,3、问口味,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厌食 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嗜食异物,口不渴、口渴(饮水情况),口淡无味、口中泛酸、口苦、口咸,(六)问二便,意义:了解消化功能和水液代谢情况是否正常,测知病变所在脏腑及病性的寒热虚实,要点:次数、便量、色质变化、排便感觉的异常,1、问小便,尿量过多、尿量减少、小便频数、癃闭、失禁,2、问大便,大便秘结、溏泻; 下利清谷、五更泄泻、大便脓血,(七)问经带,1、问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等,28天左右,37天,量适中,色正红,(1)月经先期,提前7天以上。血热、气血不足,(2)月经后期,错后7天以上。血瘀、寒实证;血虚、虚寒证,(3)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气滞或肾虚冲任失调,(4)月经过多,血瘀、血热、气虚、肾虚,(5)月经过少,血虚、肾虚、血瘀,(6)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7)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崩中或经崩)淋漓不尽(漏下或经漏),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2、问带下,脾肾虚寒、湿热下注,(八)问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预防接种史,喂养、发育情况发病时有无受惊、伤食、受寒热等,第四节 切诊,脉诊、按诊,一、脉诊,“切脉”,指腹、一定部位的脉搏,原理:脉象的形成和脏腑气血的功能密切相关,意义:测病因、知病位、审病机 辨病性、察预后吉凶,(一)脉诊的部位和方法,1、部位,“寸口诊法”、“寸、关、尺”,左手:心与膻中、肝胆与膈、肾与小腹,右手:肺与胸中、脾胃、肾与小腹,一定部位 触、摸、按、压,2、方法,(1)时间,(2)体位,(3)指法,(4)切脉要点,清晨内经;平静的内外环境;平息计数 每手至少1分钟以上,以35分钟为宜,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脉枕),手指定位与布指、单按与总按、“举、按、寻”,脉位、脉力、节律、速率、脉形,“位、数、形、势”,(二)正常脉象,平脉、常脉;“胃、神、根”,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72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随性别、年龄、体格、情绪、气候等因素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脉有胃气,脾胃的功能、气血的盛衰疾病的进退转归,脉象有神,心气盛衰、全身神的得失,脉象有根,肾精盈亏、肾气盛衰,(三)病脉与主病,1、浮脉,2、沉脉,3、迟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位深沉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脉象】一息不足四至。脉搏至数少,每分钟不足60次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脉象】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位表浅 【主病】表证,虚证,4、数脉,7、洪脉,【脉象】一息五至以上。脉搏至数多,每分钟超过90次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脉象】脉来洪大有力,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气分热盛、邪盛正衰,5、虚脉,6、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不足,【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盛正不衰,8、细脉,9、滑脉,10、涩脉,11、弦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脉体窄,且波动小而无力 【主病】诸虚劳损,以阴血虚为主,又主湿证,【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脉来流利,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证,【脉象】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脉细而短,往来涩滞不畅 【主病】气滞血瘀,精血不足,【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脉本身的弛张度大 【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12、紧脉,13、结脉,14、代脉,15、促脉,【脉象】脉来绷急有力,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证 脉搏的张力大,【脉象】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证,【脉象】脉来缓慢而有规律间歇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脉象】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瘀滞,其它常见脉,1、微脉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阳气衰微,阴阳气血诸虚,2、散脉 【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主病】元气离散,脏气将绝,3、长脉 【脉象】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主病】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4、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5、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6、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证,脾胃虚弱。,7、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8、牢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 【主病】阴寒内实,疝气癥瘕。,9、弱脉 【脉象】沉而细软。 【主病】气血不足诸证。,10、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 【主病】诸虚,又主湿,11、伏脉 【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12、动脉 【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病】痛证,惊恐,13、疾脉 【脉象】脉来急疾,息七八至,140次以上 【主病】阳热阴竭,元气将脱。,二、按诊,即医生用手触按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肿块、或其它情况,从而进行诊断的方法,(一)按肌肤,灼热、清冷;湿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