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氮气D.甲烷 2.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B.风能C.太阳能D.地热能 3.白磷的着火点为4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 A.没有点燃B.未与氧气接触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的湿度太低 4.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纸张没有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化石燃料B.风能C.核能D.潮汐能 7.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铁生锈D.米饭变馊 9.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吨原煤的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B.氮的氧化物排放C.白色污染D.碳氢化合物排放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食物的腐烂C.蜡烛的燃烧D.酒和醋的酿造 1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电话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12.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3.“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液化石油气B.二氧化碳C.汽油D.面粉 1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开发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有() A.地热能B.潮汐能C.天然气D.太阳能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5.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B. 冷静自救C. 乘电梯逃离D. 贴近地面逃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6.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 _ ,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 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1)请你推测实验的实验现象是 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 18.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_ ,实验2 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 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9.燃烧是重要的化学反应 (1)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两条)选择其中一种因素举例说明 20.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与灭火知识回答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曹军木船是 _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 (2)起火后曹军砍断铁链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 ,使火烧得更旺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习题(含答案)【答案】1.C2.A3.B4.B5.A6.A7.C8.B9.A10.C11.B12.A13.B14.C15.BC16.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最低温度17.不燃烧;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18.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19.解:(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与氧气或空气接;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等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 故答案为:氧气的浓度,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20.可燃物;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着火;隔离可燃物;氧气【解析】1.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错误; B、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错误; C、氮气是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引起爆炸;故正确;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错误; 故选C 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 2.解:A、石油不属于新能源,是化石能源,不能再生 B、风能也是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是很有开发潜力的能源 D、地热能也是新能源,如果能合理利用,将会提供大量的能源 故选A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同学们要分清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能再生的能源 3.解:白磷的着火点是40把一块白磷投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白磷却不发生燃烧,原因是水中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故选项为:B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 此题是利用化学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牢固掌握 4.解: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B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问题,熟记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做好此题 5.解:A、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 B、现象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C、现象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可能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错误 故选A A、现象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B、现象不同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不同; C、现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D、红磷是可燃物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核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D、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解:A、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压强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符合题意 D、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蔗糖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C、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米饭变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解: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 B、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不控制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C、白色污染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对环境形成的污染,三峡工程与控制白色污染关系无关,故选项错误 D、煤燃烧的过程中不产生碳氢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能力可以节约大量的原煤,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的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解: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 B、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酿酒、酿醋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C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剧烈氧化也叫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反应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 11.解: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 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所以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B错误;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故D正确 故选:B 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遇到危险时可根据掌握的知识处理,并拨打求救电话;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等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是考查生活、生产和实验室中实验完全注意事项,对于这类型题目,抓住被选项题干,仔细审题,结合生活实际和日常的注意点解题即可 12.解:A、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A正确;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C错误;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13.解:可燃性气体或物质与空气混合后的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 A、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C、汽油是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面粉粉尘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B 根据爆炸的原理或发生的条件判断,爆炸是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中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聚集不能散失,气体受热急剧膨胀造成的,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 14.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地热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D、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解:A、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然后在拨打119,故A合理; B、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故B合理; C、火灾期间会停电,所以不能乘电梯逃离,故C不合理; D、吸入大量的烟尘会使人窒息死亡,烟尘和有毒气体由于火势,都位于室内的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故D合理; 故选C A、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B、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火灾期间会停电分析; D、根据烟尘会伤害人的呼吸系统进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有关火灾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选项中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16.解:(1)实验乙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所以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2)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 故答案为:(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 (2)最低温度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及能否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7.解:(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中,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故答案为:(1)不燃烧; (2)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