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值得推荐新闻出版博物馆数字传播方式构思1数字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上海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闻出版博物馆。博物馆定位于展示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历史成就,形成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有关出版人、出版物、出版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2011年11月,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项目建设列入上海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贯彻“中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在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中,将推进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下一步重要工作。这是国家对上海近现代文化在中国乃至亚洲地位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上海当前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史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奠定了中国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基础。其产业链的构成、新闻采访和编辑加工方法的形成、定价方法的核算、市场推广的模式等,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基本无出其右者。甚至目前数字出版的核价和市场推广方式中,都可在近代的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找到雏形。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史料对研究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研究新闻出版的理论和编辑工作理论也有着重要的价值。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数字传播的内容,是基于数字化的藏品信息。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是博物馆数字传播的基础。藏品信息数据库既包括藏品的基本信息,藏品的统计、查询和内容整合,又包括对藏品研究、保护、管理的信息的积累,从而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以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可以建立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业务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对外服务平台等。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数字传播内容的建设,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根本,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藏品内容进行深入的数字化整合、加工、提升和更新,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使提供的知识、信息丰富多彩,或直接制作相关数字化产品。这些数字资源可以通过各种数字传播方式向公众传播新闻出版文化,还可以利用博物馆内数字多媒体设备,为实物展品提供辅助展示和相关衍生资料。如集管理传播和收藏功能于一体的电子门票、导引观众和检索信息的电子触摸屏、配合展览说明的数字播放和投影、可供点播讲解的手持PDA、可以自助查询服务的电子阅览终端、可以人机交互包括非接触式交互的展示平台、数字特效影院等,都能为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体验,提供丰富的藏品背景资料。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网上博物馆,由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随时浏览博物馆信息,欣赏藏品,参与专题讨论,甚至还可以使用3D虚拟技术进行身临其境的网上游览。网上博物馆成了永不闭馆的博物馆。同时,网上博物馆也是推广数字化产品的最好途径。传统博物馆的陈列与展示,是被动的传播。而在新技术与新媒体的环境下,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可以积极主动地传播。这不仅表现在建立网上博物馆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Web3.0技术以及云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集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展示、教育、研究、互动、数字出版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互动平台。它可以向有潜在需求的用户主动推送信息,积极主动地推进博物馆史料的研究与数字出版。博物馆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各种优势进行交互式、单项主题式远程教学,使实体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放大;还可以邀请专家主持各类专题讲座,在互联网上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和答疑解惑;也可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将博物馆丰富的典藏、研究成果和展示资源制作成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网上提供用户下载。互动平台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检索、数据复制、数字出版、交流互动、资源上传等服务功能。该平台还可以成为聚集众多新闻出版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交流平台,为培养年轻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提供帮助。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史料建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不仅可给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帮助,还可利用研究者和学习者的使用规律,找出隐藏的内容关联关系,从而重建内容资源关联,给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2数字传播框架设计2.1总体传播框架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总体传播框架,可以分为五层。即实物层、数据层、虚拟层、互动层,以及连接这四层的技术层。从大的框架结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实体的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观众可以亲眼看见实物,触摸实物;同时,利用虚拟技术看到历史事件,甚至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二是在线的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在网上,读者可以看到三维的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还可以搜索相关的资料,并参与网上的互动与知识的学习。2.2实物层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实物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珍藏史料实物的展示。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一些历时弥久、并易损坏的史料,目前多是采用仿制品,或用玻璃柜保护等方式。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可以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实施珍藏史料的展示。对于文字、图像类的史料,可以用数字技术复制。一般使用电子文档和扫描图像相结合的方法。电子文档可用于检索,方便为专家学者和研究者服务。图像用于和电子文档的比较,不仅可验证文字的正误,还可考究其版面、风格等。对于器皿等实物,可以用360高精度扫描仪对其进行立体扫描、三维建模。该建模可以用于计算机上的立体图像展示,也可通过注塑机制作实体的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肤色”的加工后,就可以展出。第二,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场景展示。目前博物馆的场景展示,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居,配以当时的一些家具器皿,尽可能重现当年的情景。展示品中的一些家具器物,多是仿制品。而这些仿制品由于仿制工艺的繁杂性,价格也不菲,因此多用绳索等予以保护。观众只能远观。利用三维高精度扫描复制的建模,可以低成本地快速制作仿制品,满足参观者碰触使用的需求。还可以利用三维高精度扫描数据的建模,在计算机中建立历史上的场景,增加观众对历史的威性了解。2.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是三方面的数据。第一,已有出版物、出版史料以及名人手稿信息等信息。这一类信息数据主要是将原始资料重新数字化,建立相关的数据库。这类信息数据的加工,不仅是实现数字化,还要注意数据内容的标引。数据内容的标引可以更深入地解析内容的内部关系,为今后数据的内部关联奠定基础。第二,多媒体信息。如音频信息数据、视频信息数据、图片信息数据、实物三维信息数据、场景三维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数据中已有,其他部分还需要不断添加,如音频、视频、图片的信息数据;另一类是以前没有,需要重新加工的,如实物、场景的三维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添加虚拟现实的历史场景参与活动,或可以在网上看到博物馆的三维实景。第三,用户的信息。如用户登记的信息数据、用户活动的轨迹数据。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用户(观众)服务。而分析用户的信息数据和用户活动的轨迹数据,是了解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开展用户数据挖掘的研究,从而真正作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服务。2.4虚拟层现在的博物馆,大多采用实景展示。观众面对的只是冰冷的、肃穆的、载着厚重历史的实物展品。借助于影视技术,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历史事件的回放,看到先人的言行。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技术,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复原历史事件,展示历史的进程。例如利用现实增强技术,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的空间中实现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复现。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并与激光技术塑造的虚拟历史人物互动。2.5互动层现在博物馆的作用,已经从展示上升为互动。囿于原来的技术条件,互动只能在平面的纸介质上。参观者在留言簿上留言,后来者可以翻阅前面的留言。借助于高科技,博物馆与参观者的互动可以更深入。利用网络技术,参观者可以在网上发表意见,抒发感想。参观者还可以在网上组成各类沙龙,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就某个话题深入探讨。前面所阐述的现实增强技术的应用,如果再加上数据库技术和智能系统,我们就可以和“先人”对话,互相交流看法。博物馆可以将和“先人”的对话复制给参观者作为留念。用户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博物馆主动了解参观者的用户体验,从而主动提供更多的服务,开展更多的互动。3传播技术应用现在的博物馆中,已经用上了多种技术,比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技术等,有的还用上了感应技术。这些技术推动博物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拉近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距离。最近又有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如虚拟技术,可以让观众看到历史场面的还原;再加上现实增强技术、三维激光投影技术和智能系统技术,观众就可以直接与“先人”对话互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主动挖掘参观者的需求,为参观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XML技术和其他格式转换的服务,可以使博物馆实现全媒体出版,还可以提供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主动推送服务。在多种现代技术融合下,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可以形成完整的服务。可以在潜在的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周围200m左右时,主动发送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活动信息和内容简介,以引起潜在参观者的兴趣。进入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时,可得到一张集管理、感应、传播和收藏功能于一体的电子门票。当参观者走近博物馆中某一区域时,这一区域中导引观众和检索信息的电子触摸屏、配合展览说明的数字播放和投影等设备会自动打开,进行相应的服务。参观者也可以使用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提供的手持式阅读器,或者使用随处可见的、可以提供自助查询服务的电子阅览终端,进行参观活动。博物馆还提供可以人机交互的展示平台、数字特效影院等,营造诱人深入探讨的互动空间。4主要的传播模式结合传统的博物馆传播模式,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数字传播模式主要有3种:现场传播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用户参与传播模式。博物馆的数字传播模式不仅是展品的展示,更是内容的提炼与升华。它既为新闻和出版工作者、相关的教育单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考知识体系优化方案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公司运营中战略适应性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中的用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设计中的正则化与规范化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备考资源与试题及答案
- 领导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策略计划
- 测试方法与工具选型的思考试题及答案
- 高效会议与工作计划的制定
- 生产计划中的成本控制
- GB/T 13663.1-2017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 GB 2725.1-1994肉灌肠卫生标准
- 受处分以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4篇】
- 课件:第四章 社会工作项目的执行(《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与评估》课程)
-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登杆作业课件共
-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 尼可地尔调研
-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课件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7章完成)课件
- 主动脉夹层护理查房-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