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2目 录前言11 山东省中部地区发展概况12 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的制约因素分析22.1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22.2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72.2.1资源优势后劲不足,潜力资源开发遇有瓶颈72.2.2 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经济发展前景不太明朗82.2.3 “软黄金”储备不足,经济发展动力不活跃82.2.4 软环境急需改善,经济发展基础有待加强93 山东省中部地区崛起的对策93.1 提高就业水平,优化人力资源93.2 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113.3 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113.4 完善创新环境,构建创新网络123.5 转变劳动者自身择业观念13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6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山东省中部地区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迅速发展起来,并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山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放慢,出现了“塌陷”的现象,制约了山东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化的进度。本文用Theil指数法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崛起的对策建议。关键词:Theil指数;中部塌陷;经济崛起;山东省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Shandong province executes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of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ed rapidly based on it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Shandong slowed down obviously,“Collapse” phenomenon raised,which restrict the fast and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and also restrict the speed of converting the big economic province to the strong economic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Theil”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summarizes the central regions economic rise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rise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il” index; Central collapse; Economic rise; Shandong Province15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研究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山东省中部地区依托其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起来,并为山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也造成山东省的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呈现出“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近十年来,中部地区随着资源优势的削弱,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出现了“塌陷”的现象。山东省中部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全省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中部地区寻找到新的发展突破,才能促进山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经济质量的提升,实现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目标。本文用Theil指数法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对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制约因素,以试图寻找到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对策与方法。1 山东省中部地区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行非均衡理论,使山东省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再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作为更为宏观的空间单元来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这一差异性,其东部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中部地区包括济南、淄博、临沂、莱芜、东营、枣庄、泰安、济宁;西部地区包括菏泽、聊城、滨州、德州1。山东省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地形多样,山地河流交错分布;大陆性气候显著,农业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省的重工业基地。但近十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部的发展表现出了“塌陷”现象。从山东省三大划分区域的GDP 增长率的变化中(图1),可以看清楚的看到这一现象。从图1 中我们看到中部地区的增长率明显表现出一个“低谷”,这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中部的发展优势地位明显下降。随着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出,山东省的经济战略有所调整,这为山东省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提供了机遇。增长率 图1 山东省东中西三部分GDP 增长率柱状图Fig 1 Shandong GDP growth rate of the three parts of three regions histogram 2 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的制约因素分析2.1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区域经济差距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2,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人们只重视差距究竟有多大以及变化趋势如何,而对于差距的来源与构成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采用的一些新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其中Theil 指数分解与方差分解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将采用Theil 指数法对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分解研究。Theil 指数又称Theil 熵,最早是由Theil 和Henri 在 1967年根据信息熵理论提出的。Theil 指数具有很多优点,它不仅与区域的规模无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且在比较不同区域系统的不平等性时与待比较的区域数量无关3 。该指标可被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衡量区际的不平等性,另一部分用来衡量区域内部的不平等性,这样就可以同时分析不同地理尺度的不平等性。 Theil 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 =。式中,yi为i 区域GDP 占全省的份额,pi为i 区域人口占全省的份额。Theil 指数越大,表示区域间经济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如果以山东省17 地市为基本区域单元,可对Theil 指数进行一阶段分解,将总体差距分解为三大地带间差距和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差距。以山东省17 地市为基本区域单元,计算全省总体差距的Theil 指数公式为:T =。式中,Yij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的GDP ,Y为全省GDP ,Pij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的人口,P 为全省总人口。如果定义第i 地带的地市之间的差距为:Ti =;那么,Theil 指数可以被分解为:T =TWR + TBR =+。式中,Yi为第i 地带的GDP,Pi 为第i 地带的人口, TWR为地带内差距,TBR为地带间差距。总体差距及其分解按照前面提到的Theil 指数计算公式, 计算出1990 2005年山东省的Theil 指数及其分解出来的地带间差距与地带内差距,结果见表1、图2和图3。表1 山东省总体经济差距的区域分解Tab1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gional decomposition of the overall economic gap年份TTBR贡献率TWR贡献率19900.08770.027631.440.060168.5619910.08050.027734.470.052865.5319920.11320.049043.290.064256.7119930.13260.057443.320.075256.6819940.13840.059042.660.079457.3419950.13240.058444.120.074055.8819960.12580.055444.080.070355.9219970.13230.055942.220.076557.7819980.13380.055441.370.078558.6319990.14210.054738.510.087461.4920000.15330.055035.860.098364.1420010.15210.055836.710.096263.2920020.15020.056537.650.093662.3520030.15360.055135.830.098664.1720040.15430.052233.810.102166.1920050.15460.050532.670.104167.33图2 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 Fig2 Theil index space decomposition从山东省总体经济差距的走势看(图2),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在逐步扩大,但期间出现小幅波动。Theil 指数从1990年的0.0877增加到2005年的0.1546,增长了76.28 %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现象越来越明显。我们将经济差距分解为地带间差距和地带内差距,可以明显看出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在于地带内的差距,它的贡献率在55%68%之间,始终大于地带间差距(图3) 。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内的发展不均衡是山东省整体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从图2 可见,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带动力量为地带内差距,它的变动曲线与山东省总体差距的变动曲线基本一致,地带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影响较小,一直保持极度缓慢的增长趋势。但是地带间差距对全省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也始终在30%以上,因此不能忽视地带间差距的严重性。 图3 各地带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Fig 3 Gap with a gap around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如前所述,地带内差距是全省总体差距的关键。为进一步说明地带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影响,我们将其分解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内部各地市间的经济差距,结果见图4 、图5和表2。图4地带内差距的空间分解 Fig 4 Within the space decomposition gap zone图5 三大地带内差距的贡献率 Picture5 The contribution of within three belts gap表2 山东省区域经济地带内差距分解Tab2 Regional economic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gap decomposition年份TWR东部贡献率中部贡献率西部贡献率1990 0.06010.009014.980.048881.200.00233.8219910.05280.009017.050.041979.360.00183.4119920.06420.014322.270.047073.210.00284.3619930.07520.017523.270.053270.740.00455.9819940.07940.020525.820.053767.630.00526.5519950.07400.018224.590.050868.650.00496.6219960.07030.017625.040.048168.420.00476.6919970.07650.018724.440.050966.540.00688.8919980.07850.019725.100.050764.590.008010.1919990.08740.023627.000.052960.530.010912.4720000.09830.025025.430.061662.670.011812.0020010.09620.025426.400.058160.400.012713.2020020.09360.026428.210.054257.910.013013.8920030.09860.026827.180.057858.620.014014.2020040.10210.029328.700.058357.100.014514.20从表2 可见,山东省地带内差距的关键是中部地带内的差距,它对地带内差距的贡献率一直占主导地位,但1990年以来却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比较缓慢。相比之下,东部与西部地带内差距逐年扩大,呈明显上升趋势。Theil 指数从1990年的0.0090、0.0023增加到2005年的0.0282、0.0149,分别增长了2倍和5倍,增长幅度较大。从图4可明显看出,地带内差距与中部地带内差距的曲线十分相似,变化趋势也基本吻合,并与总体差距的变动也基本一致。中部地带作为山东省比较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差距对全省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一直占强,其原因是:一方面中部地带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比较突出,地带内城市的层次性比较明显,如济南、淄博、东营远非其它城市可比,故其内部差距必然对全省总体差距产生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倾斜,进入1990年代以来,政府对沿海地区和重要交通干线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进行重点培育。这些地区抓住机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扩大贸易和利用外资,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拉大了和其它地区的差距。综上所述,采用Theil 指数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山东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现象。利用一阶段Theil 指数分解方法把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分解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和三大地带内的差距。通过定量测算发现地带内差距的变化是影响全省总体差距的关键因素,是全省总体差距的主要贡献者。我们将地带内差距进一步分解发现,中部地带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影响远比东部和西部显著。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政策条件促使山东省中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而近十年以来,中部地区的这种经济优势正在不断消失,尤其是近期以来,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中部地区对新的发展的需求更加急切。2.2影响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2.2.1资源优势后劲不足,潜力资源开发遇有瓶颈山东省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在储量和开发方面都有极大地优势。在“非均衡”理论指导下,成为其迅速发展的比较优势,但近年来这些优势在市场中的表现力明显不足。以煤炭资源为例,其主要集中在淄博、莱芜、济宁和枣庄一线,工业发展迅速,但是这种优势的发挥是建立在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上。2006年中部地区的平均万元GDP能耗量为1.87 吨标准煤,远远高于山东省的平均值。同时开发利用程度低,所造成的环境成本高,使得这一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表现出不足。该地区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由于技术等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该地区出现了矿产资源比较优势下降,潜在资源开发不足的弊病;山东省中部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粮棉商品粮基地的一部分,近年来其农业的发展并不理想,2006年人均耕地比2000 年减少了8.1%,耕地资源面临极大的挑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变缓的趋势,2005年的同比增加值为37.2%,而2007年仅为15.76%,主要是中部地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缺失,使中部地区优质的农产品的深加工受到限制,因此该地区陷入农业资源优势削弱,农副产品加工有待深化的窘境。2.2.2 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经济发展前景不太明朗市场是经济活动的生存空间,是经济价值实现的场所。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展开,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4。而所谓地区竞争力是指某一地区在参与到更大的地区的市场中,占有资源并获得既得利益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5。(1)企业的竞争优势不突出。山东省中部8个地区的大型企业共有135个占全省的41%,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也就是说,中部地区工业仍以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严重的影响了山东省企业在全国市场经济份额的占有。(2)山东省中部地区的的市场规模较小,主要以服务省内市场为主。2007年山东省对外出口总额为752.4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占到74.89%,中部地区占到19.15%,西部地区占到5.96%。这与中部地区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极为不称。从总体来看,山东省中部地区产业优势不突出,产品类型单一,市场的供需范围狭小,企业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且数量和实力过于单一,市场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2.3 “软黄金”储备不足,经济发展动力不活跃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新增长理论的提出与深入探讨,人力资源、技术、科技等新的经济增长要素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这些要素也成为各地区需求发展的稀缺资源,并为人们形象的称之为“ 软黄金”6。而山东省中部地区的这一资源储备明显不足,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一大瓶颈。首先,劳动力丰富,文化技术素质水平低。中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但人均人力资源有限,且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枣庄的人才总量不及济南的。从2006年的就业市场来看,文化程度越高择业空间越大,而无技术或职称人员明显供过于求。其次,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转化率低。2007年,山东省中部8个地区的科技活动经费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0.13%(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所得),远低于山东省的1.20%,在科技投入成为一大弊病的同时,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更糟。仅以2007 年为例,山东省中部8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平均值为24.4%,低于全省的29.21%(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所得)。说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以企业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2.2.4 软环境急需改善,经济发展基础有待加强资金是经济活动进行的源泉,资本的流动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寻求外来资金成为政府发展经济的关键突破点,而外来资金的引入强烈依靠当地软环境的质量。山东省交通发达,基础设施也比较先进,山东中部地区又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总体来看,这些已不再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其投资环境依然不太理想。首先是山东中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中部地区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中部地区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2002年,在山东省中部地区8 个地市的环境指标中,济南、淄博、莱芜环境质量仅符合三级标准,临沂甚至超过了三级标准,山东省中部地区工业so2 的排放量平均占到so2 排放总量的86.2%,居全国前列。其次是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化力度不足,管理创新意识不够,办事效率比较低。还有人才的引进与自身的科学技术准备不足。山东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09 所,本科有40 所,但是,位居前列的高校太少,而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济南,济宁、枣庄和临沂等南部地区设置的学校数量少,水平低。总之,中部地区的软环境急需改善,经济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3 山东省中部地区崛起的对策随着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塌陷”现象的出现,人们对山东省中部地区如何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关注。通过对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寻到突破口,探求中部崛起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就业水平,优化人力资源2005年以来,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加无法消化。这些严重的影响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因此,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首先要做好就业与人力资源优化等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出供给相对大于需求的现状条件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是寻求中部崛起的首要突破点。(1)在第一、二产业吸收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调整中的失业者提供创业机会,形成失业人员“蓄水池”效应,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根据国外经验,在就业创造过程中,就业人数在119人之间的小企业对就业创造的贡献最大。(3)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转化,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努力拓展非正规就业空间缓解就业压力。(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努力拓展非正规就业空间。非正规就业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所提出的,指非正规组织或部门的就业。所谓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和独立的个体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有: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独立就业、远程就业、自雇就业、家庭就业等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非正规就业具有进入成本低、市场化程度高和就业形式灵活等特点,特别适于在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创造就业。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重视利用灵活经济的形式应对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化竞争。如美国“硅谷”地区有27%至40%的就业属于临时性工作,西欧国家非农就业中自我雇佣的比重从20世纪80 年代的12.4%提高到90年代的15.8%。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非正规就业,一般可解决一个国家30% 左右的就业。非正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满足了人们对产品、服务的多层次需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弱势群体就业,缩小了收入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7。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动力是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8。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奠定优质人才基础是中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选择。首先,中部地区要做好普及教育。加大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地方高等学校的投资,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普及与办学水平,完善教育体制,引导中部地区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机构及职业技术学校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整个山东省的人员素质。其次,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突出人力资源的实用价值。提高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培养实用性人才。再者,要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国际通用型人才。一个地区的科技水平、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具有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高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通过大量的优惠措施及激励机制,如荣誉称号和津贴奖励等,吸引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提高全体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大人才队伍总量,并采用短平快方法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高中部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3.2 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从总体上来看,山东省中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呈规模发展之势。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成为中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中部地区对崛起目标的实现更加强烈。二十一世纪以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提供了崭新的思路。(1)突出原有的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在巩固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并按照区域比较原则,发挥区域整体优势,避免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大第三产业的产值份额,围绕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培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与政策扶持,利用中部地区的具有大型国家企业的优势,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合理规划新兴产业的布局,规范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为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3)构建优质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选择地区的特色产业作为战略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加以培植,同时促进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发挥,构建具有特色产业发展走廊,形成特色品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加工贸易,加快向国外制造业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中高端制造环节的转移,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增值链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3.3 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山东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极大,仅以200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例,济南达到2562.81亿元,枣庄只有925.56亿元。较大的经济差距阻碍了中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优选策略。山东省一直以来实行“点轴式”发展模式,胶济沿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带,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优势,建设中部城市群,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主龙头。我们可以将济南城市圈与胶济城市带进行统一规划,在中部地区形成以济南都市圈为中心的经济制高地,形成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龙头。结合中部各地区在区位、环境和生产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发展异化战略,推进板块互动崛起。在经济增长龙头的带动作用下,东营泰安莱芜形成中部地区的二级梯度,强化自身产业优势,支持济南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临沂、枣庄、济宁等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同时加强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的承接与新产业的引进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经济的联合与协作。因地制宜,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中部各地区的产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推进产业和企业的优化重组。在形成整体的区域互动发展的大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建设小城镇的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城乡统筹角度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阻碍了城市对农村带动作用的发挥,必须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努力拓展农村公共物品的投资渠道,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就城乡一体的要素流动格局,大力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流动格局,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构建小城镇与乡村的互相服务体系,加强城乡产业的关联性,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格局。 3.4 完善创新环境,构建创新网络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创新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创新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更是深入人心,中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崛起也要依靠创新来实现。创新的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对软环境的要求更是突出,中部地区要寻求崛起就需要我们发挥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开放本地区市场,增强吸引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产业不断发展提供机遇与支持。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利用政府的宏观职能引导市场走向,实现对战略性产业的保护,组织区域资源整合,为创新活动的进行提供便利。对经济转型期国家,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而中部地区以大企业为主的,扶持中小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中部寻求发展的选择。构建科学的中小企业成长保护制度,利用本地区大企业的优势资源重点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政府制定优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