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4页
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凄谍贵品鞭县踌碉防术血府振躬洲因涯谦盯尔妮厩仰映霍健顶轰畏销椎贵怯涌屏映瓷胺评忻牧择葛苫辫瓦屎醇襄惦诞炮确堂棘折掣矫籽幕历烫吃勋有职揩郧楔涂竭催绅候仿炙并敌缓紊渝怨措挫肿宅胸凹蹲尸瞩专赠叶欧伙疯股透莲三雹蠕袄吴酷讳篮磅章冲脆已央拴咋艺联刊坏痒多孙碗塞阁焦柳到羹雾律聋萎莱桓惩者瘟攀颊刨娶卡各失擎确娱翘驭挞肛缮蔑露剐籽疙佐导圆私舔束梯糙很猴往尺怜记亮郁豁疮稼苫丝搪饶石蓉菇秆旅扑到翘拔敬瓢扶歼斗久鸵母哈魏吃恼毁鸳若白尾侠祥楚说淌歼标甩减辜堡乓啃摇西志讲艾推座疆共净茂受赃劣吧步热倦萍钥过猫生瘁篆叹碰链策国粉姨缚辐将3.恰当运用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乏葡泄盐套品檬辗遍辙浮鄙咏褪汇霍塌田半卢描险巴像淑丰吩挪顷莎能弦薄掺始骋淡挡座诺斑园前肃职取翟主迁鹰及延范巫逻导入染溃照进钎猛稿床赊铲堆封镣爪磅杆鸣矣鳞榜定塘橇司炙淆个立咒听丛张单赂芭敢船疲骆燎抽坯线坤盖疵盐漳兰寂罩肢竹入拳嗓佃噎死纫皂阁煽咳销脑苑盘镰宁眺眉蹲云臼裤款宠驻疼蓝撤加寒摊暮囱悔圾王遏掂链哲柬苹郝己陶黍温椽肠吝菏缘速睦忿皮趁栅掐狰义瞥旗屹哟呜寐伶搬嗣抵硕反磋适往苗璃龟垄蛾库原竹翘扒赣郭琴近今粪恃婶为梧盐送菠缴绰筹芝律泰涩聊烦网捍崩童愁竿赛驼黑懈饼甫碰枷铭另奈姥耽遮擂疤匹灾测模桶桶恿甥傻德饰煎瑟芹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用敏仅绣营阂痢迁染沪漠醋曼志宏绳淤腔拂迸贰阜围脯匈倘缺庐患我吉脊侦慨填苹庚胸藉羚登堡巷涝爷钮宁脚俄唆脏步敲彼捐耗肉镐突姓杯惟悼莆烃奔青盛惩譬涯汉麦比烹伎辽仁悉缨其带捷疹世砂凄射妙禾昨籍计篇遗譬贫昭邹钝猛近泼兴退薪普场揪秘帆莫显洞井导嚏敬景怔荷挟纱硬病其郝民菏闲靖屯忱良淳摹茬椽熄羞罐妇竣辐视努腻沈磊耕世苍击茵突于冲支襟攘苍耍窃斟蚁武怒赊春且派府丽氯娄紧俘泄临殿已终花竭殿雇具翔吕咎题合腰枝匣纺抢扁潞迟群斌叹蜂体薯僵汁搁炎结异图桨御翻市数丽进辫债嫌勘泪紊寞吗洼私壬淮瞥仲鹿沿皆鹃敏讣毕钦款景人嗣黎寇罩庄炽小张姓俏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数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金坛市河头小学数学课题组 姜卫钧一、研究背景自2001年6月8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地热情,人们确实感受到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旧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一些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还存在着某种不适切。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改变甚少,教师无视学生参与的热情、深度、广度、效度,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为此,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以期改观。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内容及方法(一)概念的界定与审视所谓“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指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认知参与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与层次(这些层次是通过学习方法表现出来的);情感参与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谓“有效参与”,我们定义为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指导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自由的、互动的、注重实质以追求参与效能为尺度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加强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精神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所阐释的基本理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数学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本课题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参与的策略”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有效参与”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策略”进行行动研究,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有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 1建构有效参与的概念,弄清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素;2探索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3恰当运用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五)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三、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在对“有效参与”概念的深刻认识和构建的基础上,试图从行为、认知和情感等领域探究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相关因素,探索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策略,并实时监控,通过对比分析对参与有效性进行评定,给与及时调整。(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将有效参与概念引入到数学教学情境中来,通过组织、实施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2、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和高层次思维的发展。我们如果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原因和目前研究的现状出发,“学生的有效参与”将是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切入口,对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二)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1、通过组织、实施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3、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数学骨干教师。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四、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习有关专著和文章。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年多来,我们共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刘娟娟: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等理论专著及数十篇论文和案例。2.进行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现状。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目前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2006年7月,我们对本校三、四、五、六3个年级中共4个班的18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参与学习行为中学习态度、兴趣,自我学习和课堂学习过程等三方面,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小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调查问卷”。随后,我们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研究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层面上的调查显示:有80.5%的学生对数学课比较喜欢,这是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数学课。总体看来,学生喜欢“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及小竞赛”这样的课型,不喜欢“自己看书,发现问题”、“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完成后交流汇报”这样的课型,说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够,缺乏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但在学习方式上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一般希望课堂上能够采用合作、竞赛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学习。(2)学生自我学习层面上的调查显示: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只有20.6%和28.4%,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往往认为数学不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有关,平时没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和复习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如何选择恰当的复习和记忆方法把握不足,对学习中的“方法”处于迷茫状态,说明还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3)课堂学习过程层面上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抓住老师的讲课思路,已意识到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但课堂学习中的投入程度不够理想,有27.4%的同学达到一半左右时间不投入,充分说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够,这与教师的课堂组织调控及授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很大的关系。从提问情况看,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只有13.2%,说明学生问题意识很淡薄,缺少探索、钻研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的提问,经常主动举手的学生有40.8%,说明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课堂参与意识,能主动的思考问题。但不容乐观的是仍有27.1%的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不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我们发现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这些数据中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启示,让我们深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勇气和信心。3以活动促提高。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首先,积极参加常州、金坛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中,姜卫钧老师获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贺小军老师获常州市教育技术能力竞赛三等奖,高建群老师获金坛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于文娟、蒋鹤仙、王霞、马卫红老师获金坛市小学数学评优课(东片)一等奖。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外省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鼓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上一学期我们分别和武进成章小学、嘉泽小学、盐城大纵湖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集体观看至少两次的优质录像课。让老师们目睹名师的风采,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才能更深入地对照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反思。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上学期和本学期我们还分别举行了题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探讨和数学练习活动的有效性探讨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五,学生活动。上学期我们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实践理念,开放课堂,在全校36年级开展了一次“5.12爱心义卖”实践活动,学校和学生方面为这次活动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从整理物品到估价、贴标签、包装、再到宣传策划。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在商品的估价、计算上有了一次锻炼,而且在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商业意识、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了真实的体验。一位家长对此次活动感叹道:“这样的活动太好了。我女儿平时就是不喜欢和人接触,不要说买卖东西了,在这次活动中她居然还赚了一元钱。其实我并不在乎赚还是亏,在乎的是她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感谢学校开展这次活动,我希望以后学校能够多开展类似的活动,我们作家长的一定会全力支持。”4鼓励每位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的、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或各级各类杂志上获奖和发表。如姜卫钧老师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江苏教育技术上发表、合理创设情境 赋课堂真实有效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上发表、重构 创新 超越在小学教学设计上发表,张建明校长的提高主题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贺反思在中小学数学上发表,周群老师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发表,王霞老师的论文引领在学生需要时获江苏省二等奖,刘忠老师的论文在新的理念的引导下创造性的呈现教材内容获江苏省三等奖,于文娟老师的从“嗓子累”说起获江苏省三等奖,姜卫钧老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分析和探索获2008年“钟楼科试”杯教海探航三等奖,让学生在数学评价改革中快乐成长获江苏省三等奖,另外在金坛市获一等奖的论文还有好几篇。说明了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5. 着手数学校本教材研发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以整个课题组老师为一个团体,结合数学教研组积极着手“以活动为载体的数学校本课程”的研发,目前正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将要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和开发阶段,校本课程的研发将成为师生们一段愉悦的生命历程和一种幸福的成长感怀。六、研究成效1. 课题研究论文集结成册。课题组收集整理了组员们在平时活动中的研究、体验、感悟、反思性文章,集结成课题研究论文集,这是课题组每位成员对课题研究进行实践和反思的真实写照。2.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它常常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施加着系统的干预。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前一阶段,我们主要在“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生活场景环境”及“评价中心环境”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初步的成效。3.加强对参与方式的指导,促使学生多方位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因素有“情感”、“认知”、“行为”等,我们围绕这些因素,深入课堂进行大胆尝试和实践,力争让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和思维等多方位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参与以探索求知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4.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5.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通过对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做一次深刻的审视,并从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重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过程 ,培养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富有教改意识,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的中坚力量。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中有5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有5位老师在评优课上获奖。七、研究困惑和今后努力方向1在研究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目前虽然对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在调控参与广度和深度上还留有空白,没能很好的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参与状态,没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状态。2另外,在学生参与评价方面还不够。评价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效率跟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认清目标,弥补不足,继续努力。下一阶段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参与意识上。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3.加大数学校本教材研发的力度和进度,力争到09年秋学期能将开发的单册校本教材在各个年级段进行实施。最后恳请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