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doc_第1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doc_第2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doc_第3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doc_第4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三模考试高三语文江宁区语文学科情况分析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备受瞩目的南京市2010年高三三模5月初如期而至。南京市高三三模语文统测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和南京市二模难度相当。此次测试能较好地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二、数据分析1、选择题抽样数据统计(根据区均分的比值,抽取江宁区高级中学高三8、10班两个共100份分析)大题号一二题号12345678满分334533310平均分2.531.93.02.12.61.41.004.33得分率85.165.375.542.485.746.932.743总分1519平均分9.5610.18得分率63.753.5大题号三四五题号91011121314满分1084766平均分5.006.22.81.43.12.3得分率50.77.855.123.176.529.1总分23平均分9.6得分率41.7大题号六(1)七题号15161718满分36670平均分2.63.80.749.9得分率85.763.911.671.3总分1570平均分7.149.9得分率47.371.3 通过抽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言信息概括题(第4题)、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题(第6题)、文言内容鉴赏(第7题),文言文翻译(第8题)、古代诗歌鉴赏(第9题)、现代文大阅读(第11-14题)、论述类文本语句理解题(第17题)、得分率都不到50,说明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和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三模考试反映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专项复习训练应尽快落实到位。3、全区共有10家高中参加检测,参考学生一共5193人,均分90.60分.附加分均分:18.17.全区语文最高分126分,最低分为11分。2461人参加三模南京市统测文科附加题测试。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3分析人:于红薇得分情况3-4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或缺少一种修辞手法,或没有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对春游的渴望。2、游离中心,只写“学习的压力”等3、另起炉灶,写“自然的美好”等4、表达生硬,比喻适当,不构成排比。对策思考1、强化审题意识,规范答题要求。2、多作训练。培养学生先写草稿,再答到试卷上的习惯。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4分析人:于红薇得分情况2-3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审题不清,意思弄反了。2、关键词语没有出现,表达不简洁。3、用词不准确,比如“减少”写成“减缩”等。对策思考认真审题,强化训练,练就火眼金睛。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8.1分析人:南黎黎得分情况总分3分,平均得2分左右。补充答案1、得分点为“重”、“威”、“少”。2、“重”可以解释为“持重”、“庄重”、“稳重”、“自重”。3、“不威”可以解释为“没有威严”“没有威信”等。4、“少”可以解释为“稍微”。典型错例1、将“重”翻译为“注重”、“慎重”、“惩罚”。2、“威”翻译时将“威严”错写成“威言”。3、“少”翻译成“少主”。对策思考1、培养翻译时“字字落实”的理念。2、提高文言文读懂、理解的能力。3、在平时练习时加强训练,严格要求,杜绝翻译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杜绝病句现象。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8.2分析人:南黎黎得分情况总分为4分,一般得分在2分左右。补充答案1、得分点为“以”“容贤蓄众”“一朝弃之”。2、“以”可以翻译为“因为”,“容贤蓄众”可以翻译为“容纳贤才,包蓄贤才”,“之”作为代词,必须翻译出来。典型错例1、“以”错误翻译为“凭借”。2、“海内望风”大多意译,且表述错误。3、“一朝”错误翻译为“一次”“一天”4、“之”没有翻译出来,或者指代错误。对策思考1、夯实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注意区分各义项的意思。2、在平时练习中训练要求学生,翻译时除了关注得分点(关键字词)还需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连贯,要做到句子通顺,不出现病句。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8.3分析人:南黎黎得分情况该题3分,一般得1分。补充答案1、三小句一句一分,前两句中的省略成分必须准确译出,第一句必须译出“城门”,第二句必须译出“营门”。2、两句中能体现出“门”的意思也可得1分。3、第三句必须翻出反问语气。典型错例1、“闭的时候反而开着,必须开的时候反而闭着”,没有补充出“门”,更不用说区分“城门”“营门”了。2、只关注反问语气了,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对策思考1、培养学生翻译时要有上下文、前后句的意识。2、将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准确补充出来,需要掌握翻译的规律和方法,需要进行文言翻译方法的指导。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9.1分析人:陈春玲得分情况该题总分4分,人物之同2分,人物之异2分。平均得分1.4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审题不认真。题干关键词是“人物有何异同”,不少学生起笔就写“第一首诗写了”“第二首诗写了”,回答的内容不是人物的形象、身份等特征,而是对诗歌内容的描述。2、不仔细审读诗歌的题目,两首诗的题目中都包含了答案的内容,不少学生视题目为无物,凭空猜测答案。对策思考1、狠抓审题,包括对题干关键词的审题和诗题的品味审读。2、加强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尤其“异同”类的题目,要分开来回答“异”是什么,“同”是什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9.2分析人:陈春玲得分情况总分2分,得分在1.5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答成了对故乡的思念,将其作为一首羁旅诗来理解了。2、答成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未读懂诗歌。3、不认真审题,题目问“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不少学生答成了诗中主人公的情感,答非所问。对策思考1、要认真审读诗歌,包括诗题,理解诗歌的内容。2、要规范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9.3分析人:陈春玲得分情况该题总分4分,均分在2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审题不仔细,未抓住题目中的“主要”来答题。将简析简单等同于对诗句的理解,未分析出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2、对艺术手法的理解不准确,胡乱罗列术语。如比喻、夸张、想象、白描,直抒胸臆、烘托、象征等。3、对“对比”手法的简析不到位。未能指出两组对比,或效果的分析不够准确。对策思考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大审题训练与指导。2、规格答题要求,明确答题要领及其具体解题方法。3、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主要表达特色的辨析能力。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0分析人:王梅得分情况该题满分为8分,均分在5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 “犹且从师而问焉”句中“犹”写出“尤”2、“忧谗畏讥”句中“谗”写成“馋”“肠”,“畏”写成“未”,“讥”写成“饥”。3、“山岛竦峙”句中“竦”写成“悚”。4、“不以规矩”句中“矩”写成“距”5、“万里悲秋常作客”句中“常”写成“长”,“作”写成“做”6、“艰难苦恨繁霜鬓”句中“繁”写成“烦”,“霜”写成“双”。对策思考1、别字较多,主要是学生对句子的意思不能准确的理解,因此需要讲清易错字的字义。2、加强对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的识记,逐篇过堂。争取名句默写不失分。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1分析人:黄宣忠得分情况均分3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审题不清,不少学生误答成了“内容”的作用,如“交代了时间、地点”,“表现了作者对神农氏的敬仰之情”等。2、乱用术语,如不少学生答“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承接下文”“承上启下”等。另外,不少学生分不清“点题”和“点明主题”的区别。3、生搬硬套。不少学生套用09年江苏上善若水的答案模式,错答“体现了由实到虚的行文思路”。对策思考1、继续强化审题意识。2、现代文阅读的术语需要利用三轮复习载次进行梳理。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2分析人:王剑峰得分情况均分2-3分,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补充答案答案完整,无补充。典型错例1、手法不全,主观臆断。如有学生误答“夸张”“拟人”“比喻”等。2、表述不准,牵强附会。如有学生误答“神农氏勤劳、质朴、伟大”等,很笼统。3、别字严重,思路不清。如有学生误写“想像”“动做”等,答题思路混乱,不够规范。对策思考1、加强现代文有关“手法”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手法。2、以文为本,指导学生在答题时从文本出发,探究内容含义。3、指导学生细心、仔细答题,杜绝错别字,语句通顺。4、答题时,要有“先手法、后效果,再内容”的思路。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3分析人:温立功得分情况本题满分6分,通常得分在2-4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没有根据要求概括,只是照抄原文部分语句。2、把主语定位在神农氏,强加评述。对策思考1、读懂原文,理解文章大意。2、审清题意,分条分款规范答题。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4分析人:解文玲得分情况大多数同学得分在2-3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学生审题有偏颇,没有把重点放在“长高”上。2、学生回答探究题时没有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路。3、只是笼统的答“炎帝对后世的影响巨大,神农氏活在后人心中”等。对策思考1、学生要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2、学生回答探究题要由表象到本质,答题要有层次感。3、注意对现代文阅读时的整体把握。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6分析人:张德明得分情况大部分学生得分在4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答非所问,筛选的信息不是答题要点,如有的学生选“学术研究不再受到公众的关注,不再有雄文一出举国欢腾”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2、答案不够完整。有的学生只答“变革的时代几经过去”。对策思考1、加强审题训练,抓整体阅读,准确筛选出重要信息。2、加强答题规范化指导,要求答题完整,说话不要只说半句话。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7分析人:曾庆文得分情况本题得分率较低,得零分的较多,均分在1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只谈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不涉及学术研究。2、没有读懂文本。有的学生答“作者希望诗歌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身于诗歌事业中”。3、摘抄文句,不理解文本的意思。如“告别散文,走向诗歌”的内涵意思不理解。4、答非所问,如“呼唤学者不要捞油水而研究学术,文学不应受时代的变化而贬值”。对策思考1、教会学生要整体感知文本,抓住文章的中心。2、提醒学生,理解文中语句,应该上下文语境。3、加强学生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训练。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19分析人:得分情况均分4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2、或有短长于义3、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对策思考1、读懂文章,理解文义是当务之急。2、加强文言断句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20分析人:得分情况1、第一小题约1分。2、第二小题基本不得分。补充答案1、第一小题错答成诗经的国风大雅小雅。2、第二小题不理解题意。典型错例让学生扩大阅读面,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十分重要。对策思考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22分析人:孙飞得分情况均分2.5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审题不准确。没有从老船夫的角度来答题,而是从傩送、翠翠或湘西人的角度错误答题。2、概括能力的缺失。情节叙述太长,对于老船夫展示的人性美没有概括出来。对策思考1、进一步熟悉作品,了解作品内容。2、加强审题训练,问什么答什么。3、语言需要进一步精炼,概括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23分析人:得分情况均分约为2.1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没有围绕题干的前因后果来答题,而是只叙述情节,答题不完整而造成失分。2、人物出错,混淆情节,甚至出现时空的错乱。如答成“曹操战蚩尤”“蒙恬降曹”。3、语言不简洁,答题缺少要点意识。对策思考1、熟悉经典作品的内容。2、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24分析人:陈青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为3-4分。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文不对题,将丝毫没有依据的文字照抄上来。2、表述不够完整,只答一部分,如“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策思考通过训练,巩固学生全面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遗漏,不疏忽;指导学生分点答题;概括答题,就要养成不照抄原文的良好习惯。南京市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三模考试阅卷小题信息表小题号:25分析人:刘家国得分情况本题满分9分,均分在5分左右。补充答案典型错例1、详略不当,不会概括。错误理解“国家鼓励景区免费开放政策”。2、分不清具体的做法和目的效果。如“国家需要宏观调控门票过快增长3、没有结合材料,无中生有,或者将此题理解成探究题,答成加强公民素质,对违规者处罚。对策思考1、学会概括。概括是要组织成句,并非只答只言片语。2、句子内容概括题,句子意义概括题,“做法”概括题要一一分类给予指导。三、巩固、突破。(一)梳理针对模拟试卷三模考卷基本上是依据今年的考试大纲编制的,试题的题型、难度、试卷结构、考试时间等等都是按照高考要求安排的,应当说对试卷作全面的分析总结是很有意义的。要让学生了解自我。自己什么题答得好,什么题得分低,原因是什么等要一清二楚,以便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分析每类题的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任何试题只是给学生分析考点的例子,每个考点的试题都有相应的命题及解题规律。在指导复习时,不应满足于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上,重要的是能明了每类试题的考查意图,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这是语文复习的最后阶段力求达到的境界。针对考点只梳理模拟试卷,有些考点就可能被忽视。还需要对照考试说明快速扫描所有的考点,目的是建构清晰的语文知识能力体系,明确高考考查的具体范围,查找复习的缺漏。 一定要研究2010年江苏的考纲,明确调整的要求,有关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能遗漏。选择题目不能局限于常考的一些题型。要关注省内各地的模拟卷,对那些较重要的内容和形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复习备考没有任何遗漏。 (二)巩固前一轮复习中,人人都会有收获。巩固已取得的复习成果可以说是下阶段复习的重要内容。比如语音、成语、名句等,已进行了大量的复习,而答这些试题只掌握一些分析方法是不行的,必需有一定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