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号 分类号C467.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丹凤县教育扶贫效果 调查研究 院 (系) 政治与历史系 专 业 班 级 思想政治教育 学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一五年五月十八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程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康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资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同意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安康学院。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安康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编汇出版。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丹凤县教育扶贫效果调查研究摘 要: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仅巩固和加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其效果,以贫困县丹凤县为研究对象,从而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的教育扶贫现状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丹凤县的教育扶贫效果及其现状为动机,发现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丹凤县的贫困地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和教育扶贫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如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的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迈向更高的层次,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关键字:丹凤县;教育扶贫;效果调查1Investigation of Danfeng County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Lixujing(AnKang University Politics and History Department,Shaanxi ankang 725000)Abstract: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has generally implemented thebasic meaning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compulsory education,not only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thecompulsory educationof theachievements,but also to promote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process.But inpoor areas,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problems.Therefore,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situation and effect ofthe current rur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theimpoverished countyDanfeng County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status and effect ofeducation povertyin rural China,found the problem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This research is mainly by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the tatu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anfeng County formotivation,found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olicy implementation that has been achieved and some problem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Danfeng County,understand pover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education in poor areas of the effect,find the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exist problems,such as analyzing problemof poor natural environment,weak economic foundation,the people behin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promote education in poor areas,to a higherlevel,improve the overall cultural quality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impoverished region.Key words: Danfeng County Education;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目 录1 丹凤县教育扶贫现状11.1丹凤县的基本情况11.2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2 1.3丹凤县教育扶贫现状32 丹凤县教育扶贫所面临的问题72.1家庭结构的变动使教育扶贫受阻7 2.2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先进的教育水平不相符8 2.3教学资源不完善10 2.4学生的消极态度抵触教育113 丹凤县教育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113.1自然条件差是教育贫困的首要原因113.2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物质支撑133.3人们的教育观念落后阻碍教育发展133.4政府提供保障的措施不完善影响教育发展144 丹凤县教育扶贫的建议154.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外部环境154.2增加财政补贴提供物质支撑154.3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164.4政府提供有效的教育保障措施16(引言)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教育强才能百业强,教育兴才有百业兴,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扶贫对改变农村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盲的人数逐年下降,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教育投资逐年增加。然而,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下,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群来说,教育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尤其对于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因此,教育扶贫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两免一补”政策、2011年“营养早餐”计划,以及“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政策,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问题。同时,每年国家都会给各个高校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国家各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扶贫的有效措施,把扶贫的问题用扶智来解决,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更多的人从原有的恶劣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以能力救助为核心要素,通过让更多的山区贫困学子接受优质的教育,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脱贫问题。因此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育扶贫,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健康发展。1 丹凤县教育扶贫现状1.1 丹凤县的基本情况丹凤县位于陕西的东南部,地连秦楚,四周环山,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较崎岖,丹凤全境,山岭延绵,河谷纵横,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有秦岭三条支脉:北部蟒岭、中部流岭、南部鹘岭,简称“三岭”。河有丹江及其三条主要支流:银花河、武关河与老君河。简称“一江三河”。“三岭”与“一江三河”,岭谷相间,互相交织,大致呈“掌状”地貌。丹凤县处于商丹盆地东部,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丹凤县总户数97737户,总人口309187(男:162694人,女:146493人),城镇人口117663人,农村人口191524人。1997年丹凤县顺利实施“两基”之后,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努力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强化管理意识,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巩固提高普及水平,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2004年7月,丹凤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商洛市人民政府的嘉奖:认为丹凤县的“两基”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育质量、扫盲工作较97年各项指标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可继续保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全县现有普通中小学488所,其中省级重点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7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所,小学467所(其中中心小学21所,完全小学173所,初级小学273所); 在校学生69893人(其中普通教育在校学生68666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227人),共有教职工3703人。全县已建成76所县级实验学校,丹凤中学、商镇中学、龙驹中学等10所学校配备了语音室、12所中小学有了高标准的微机室,2004年上半年全县投资28万元,为70所项目学校配发了电视机、刻录机,完成了外围设施项目的检测、注册、配发、安装、调试工作,保证了IP数据的正常接收,4所学校接通了“校校通”资源。“朝阳行动计划”、“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工程”的应用与开发,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目前丹凤县辖区的交通设施主要有西合高速、312国道和西南铁路,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37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3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0%,通组率达70%,基本上形成了以“兴”字型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系统。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村子的交通设施不完善,以及公路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交通设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目前为止,丹凤县的经济水平也在逐年增长,生产总值达到62.23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333元,实现稳定脱贫1.61万人,工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旅游产业活力迸发,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民生保障显著增强,城镇建管统筹有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拉动不强,财政收入质量不够,改革发展活力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巨大。因此,丹凤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与文化水平息息相关,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一定的的文化水平,丹凤县的文盲人数比较多,占到总人口的25%,文化水平低的人占到总人口的80%。反之,文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教育问题一直是丹凤县非常重视的问题。1.2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首先,在丹凤县选取两个样本镇(棣花镇和峦庄镇),进行教育扶贫效果调查实证研究。了解丹凤县教育扶贫的现状、效果;其次,探讨丹凤县教育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思想观念、政府保障等4个因素在教育扶贫效果的实现程度上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丹凤县教育扶贫效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2015年1月到3月,对两个样本镇(共8个村子,分别是万湾村、巩家湾村、苗沟村、中坪村、河口村、马峡村、红旗村、中南村)采用入户发放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9份,回收率为99.5%,有效收回率为99.5%(部分调查选项有多选)。1.3 丹凤县教育扶贫现状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2。教育不仅关系到丹凤县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人们对受教育的认识有了极大地改善,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仅巩固和加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且国家制定了各项措施和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丹凤县作为陕西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尽快的在现代化过程中做出贡献,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教育扶贫在促使丹凤县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丹凤县的教育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1受教育的人数增多,人们的知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人口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受教育的人数在逐渐增加。丹凤县自1997年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以后,上学的人数明显增加,辍学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国家也在不断采取各项措施来保障教育的顺利发展。比如“两免一补”政策、“蛋奶工程”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经济压力,促使更多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从1995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考入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的人数中有1人的占34.7%,2人的占9%,3人的占2%,其中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人考上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的)的比重最大,占54.3%,也就是说在1995年到2004年考上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的人数很少,大部分人的学历比较低,文化水平比较低。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从2005年到2014年有1人考上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的占55.3%,2人的占6.5%,3人的占1%。其中,没有人考上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占到总人口的37.2%。如图1、图2所示。也就是说从1995年到2014年受教育人数在明显增多,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将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从而促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图1:1995-2004年家庭中考入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状况调查图图2:2005-2014年家庭中考入中专以上学校(在外地就业)状况调查图1.3.2教育扶贫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丹凤县作为贫困县,它的文化发展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为丹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为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息息相关。丹凤县在实施教育扶贫之后,越来越多的儿童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丹凤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丹凤县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丹凤县实现全年生产总值62.23亿元,增长14%,11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2.53亿元,增长27.8%。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3.8亿元,增长40%。同时,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增速,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19.97亿元,增长5.5%。最近这几年丹凤县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年旅游接待37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8.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增长13.8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为丹凤县培养和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拥有大量科技技术人员,为丹凤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3.3 教育扶贫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想,得以继续学习,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知识与收入的具有关联性。由表1-表5所知,没有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在1000-2000元范围内的占57.8%,月工资在2000-3000元范围内的占30.2%,也就是说没有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多集中在1000-2000元范围内;小学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多集中在2000-3000元范围内;初中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在2000-3000元范围内的占24.1%,月工资在3000-4000元范围内占60.8%,也就是说初中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多集中在2000-4000元;高中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多集中在3000-4000元范围内,而大学文化的男性月工资多集中在4000-5000元范围内,从纵向比较来看,知识与收入是成正相关的。即学历越高,收入也就越高。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相应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表1 没有文化的男性月工资情况调查表月工资(元) 选项人数 百分比1000-2000 115 57.8%2001-3000 60 30.2%3001-4000 22 11.1%4000以上 2 1.0%表2 小学文化的男性月工资情况调查表月工资(元) 选项人数 百分比1000-2000 30 15.1%2001-3000 130 65.3%3001-4000 37 18.6%4000以上 2 1.0%表3 初中文化的男性月工资情况调查表月工资 (元) 选项人数 百分比1000-2000 18 9.0%2001-3000 48 24.1%3001-4000 121 60.8%4000以上 12 6.0%表4 高中文化的男性月工资情况调查表月工资 (元) 选项人数 百分比2000-3000 41 20.6%3001-4000 101 50.8%4001-5000 53 26.6%5000以上 4 2.0%表5 大学文化的男性月工资情况调查表月工资 (元) 选项人数 百分比2000-3000 15 7.5%3001-4000 36 18.1%4001-5000 103 51.8%5000以上 45 22.6%1.3.4教育扶贫的实施改善了教学资源丹凤县作为贫困县之一,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丹凤县的教学资源受到限制。因此,在国家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后,有效的改善了丹凤县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大多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都配备了数字教学媒体,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国家加大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等工程,确保了教学设施的发展进步。同时通过省上教师统一招考、特岗教师计划、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培训等手段,改变了师资力量不足和学科建设不完善的状况,吸收了大量的年轻优秀教师,为教学资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丹凤县的教育水平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 丹凤县教育扶贫所面临的问题2.1家庭结构的变动使教育扶贫受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东西部的差异不断扩大,尤其是东部的优越环境越来越吸引人,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离开自己所在的家乡去异地打工以寻求比较满意的收入,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形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那些留守儿童因得不到父母的贴身教育和细心照顾,孩子们的身心受到一定的影响,缺乏母爱或父爱,导致很多孩子形成自闭心理和叛逆情绪。从而使得那些缺乏父母教育的孩子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导致部分学生辍学3。后来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进行教育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经济压力,减少了辍学率,使得更多儿童顺利的实现了上学梦,从而保障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心理承受程度比较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在学习上形成自卑感和厌学心理,承受不了学习上的打击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从而使得丹凤县的一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继续学习,从而辍学。这种现象阻碍了丹凤县教育扶贫的进一步发展。由图3可以看出,目前家庭人口数多为3-5人,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家庭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致使现在的家庭人数在减少,逐渐变成四口之家或三口之家。由图4可以看出家庭生活来源主要以打工为主,表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农民们的土地大多进行流转、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或种植成防护林。农民们可种植的土地减少了,农村则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们迫于经济和生活压力纷纷出外打工,村里只剩很少一部分的青壮年靠种地、种植经济作物、经商等来维持生活。外出打工的人增多,家里只剩孩子和老人,孩子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照,致使孩子们心理和学习受到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甚至辍学。图3:丹凤县家庭人口结构调查图图4:家庭生活来源状况调查图2.2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先进的教育水平不相符丹凤县自实行教育扶贫政策以来,总体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图5可得:23.6%的人认为教育改变命运非常重要,44.2%的人认为教育改变命运比较重要。从图6-图8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受教育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的重要性,其中,认为上大学对将来的生活和就业非常重要的占18.6%,认为比较重要的占52.3%,可以看出人们认为文化水平越高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越重要。总体上说明大多数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心理因素、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相应而言,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教育水平发展的现象。从图5可以看出,29%的人对教育对改变命运的看法是一般,还有3%的人认为教育不重要。从图6-图8看出,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对将来的生活和就业影响一般的占52.3%,认为不重要的占6%;认为上高中对将来的生活和就业影响一般的占48.7%,认为不重要的占8%;认为上大学对将来的生活和就业影响一般的占27.6%,认为不重要的占1.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仍然存在着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比如说父母在,不远行等。这些落后、陈旧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进步,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5: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的看法状况图图6:九年义务教育对将来生活和就业的影响调查图图7:上高中对将来生活和就业的影响调查图图8:上大学对将来生活和就业的影响调查图2.3教学资源不完善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丹凤县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学校比较简陋,部分教室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的现象。部分学校凡遇到雷雨天气,就需要学校教师24小时轮流值班,时刻提防发生意外。教室内的教学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比如黑板破损,缺乏多媒体设施等良好的教学设施。教学工具也比较欠缺。同时,因为在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教学环境较差,优秀的教师比较欠缺。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个老师身兼数职,带所有课程的现象,比如一个老师在学校里不仅担任着语文老师,同时也担任着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政治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生活老师等。一个老师身兼数职,同时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学质量肯定存在着问题。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就说过,只有分工和协作才能更高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4。假如把学生比作产品,学校作为工厂,老师比作工人,在相同的时间内,一个工人生产的产品自然没有众多工人合理分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高效且有质量。因此,身兼数职的老师怎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来呢!在部分学校还存在着一个老师在同一个教室教授不同的班级的现象。老师首先给教室里的一个班上一小会儿课,让另外一个班先上自习。这个班上完之后吩咐学生自习,然后接着给另外一个班上课,就这样轮流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正规的教师也比较少,尤其在贫困地区的私人学校,正规教师少之又少,那些教师往往是学校管理部门请来的一些失业人员、留守妇女或没有教学经验且非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大部分的教师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老师知识水平不够,有时会误导学生,讲课不深入,泛泛而谈,知识理解和讲解不深入,导致学生不能学到正确、有效、精粹的知识。有的教师工作不认真,抱着应付的态度,没有真正尽到老师的责任和义务5。2.4学生的消极态度抵触教育在访谈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就是一切,孩子就是唯一。长久以来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主的个人主义意识。这些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比较低,思想观念还比较薄弱,同时容易受到思想言论、攀比风潮、社会风气的影响。因为年龄比较小,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心理承受度比较低,承担责任,承担压力,承担挫折的接受度不高。往往表现为在学校里因为一点点的小事,情绪激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大打出手。同时还表现为在受到同学的嘲讽和老师的批评下,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往往产生抵触心理,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辍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容易产生盲目从众、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的想法和观念。看到一些同龄的伙伴或同学在辍学之后去外地打工,每到过年的时候穿的十分时尚、潮流,也挣了不少的钱,就心生羡慕之情,想法比较单一,认为外出打工,自己可以无拘无束,挣好多钱,可以见到自己在家乡,在学校见不到的新鲜事物。他们认为这比在学校里接受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要好得多,便产生辍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的顺利、健康发展。3 丹凤县教育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3.1 自然条件差是教育贫困的首要原因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储备,水温气候等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丹凤县位于陕西的东南部,地连秦楚,背靠秦岭,四周环山,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地势较崎岖,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丹凤县80%的地形都是山地,城市依丹江而建,丹江两岸地形较平坦,其余均为山地。海拨多在5001000米之内。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使得丹凤县人口更易遭受自然风险的冲击,先天禀赋的不足,一方面阻碍了丹凤县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供也是巨大的障碍。由于技术或者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同样数量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在自然条件差的丹凤县只能提供更少数量的基础设施,更何况由于丹凤县经济发展落后,只能投入更少数量的财政资金,造成丹凤县的水电路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提供不足。后来国家不断采取各项措施,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往往采取财政投入一部分,农民集资一部分的融资方式,这对于丹凤县的农民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勉强建设起来了,也会由于缺乏后续的维护资金而导致基础设施寿命缩短,只能重新集资重新建设,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农民们的负担,而且还白白浪费了财政资金。这就形成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迟缓的恶性循环6。因为丹凤县位于山区,地形较崎岖,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2000年之后修建了312国道,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通不畅的。但是在距离丹凤县较远的城镇或乡村,它们多位于山谷之中,四面环山,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是人们出行的最大障碍。俗话说顺畅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垫脚石。但是在以山地为主的丹凤县,交通不便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丹凤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农户不满意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如图9所示,54%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环境一般,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环境比较差,所以说自然环境的好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发展。由图10可以看出,49%的人认为当地的基础设施不太完善,11%的人认为比较差,所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来说,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导致教育贫困的首要原因。图9: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的看法调查图 图10:人们对基础设施的看法调查图 3.2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物质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发达的经济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丹凤县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丹凤县的生产总值平均规模还是人均GDP,都远远低于全国百强县以及全国县城平均水平。从总体情况来看,丹凤县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失衡,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尤其是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能带来较高经济增长收入的经济作物的比重比较低,而粮食种植的比重则比较大。但是粮食价格波动比较大,容易受国际粮价、市场供求、气候、通货膨胀等条件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比较低,而种植粮食的成本一直居高不降,使得依靠种植粮食而谋生的农民的收入下降6。近几年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在丹凤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多数农民纷纷跟随在政府的引领下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但是由于领导班子三年换一届,经济作物也随着领导班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有时存在经济作物刚取得一定的收益,又得被迫换种植下一批经济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适合丹凤县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利于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最近几年丹凤县的一些经济作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核桃,目前核桃种植是丹凤县一个比较大的经济作物,但是因为受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核桃的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丹凤县的第二产业工业,发展缓慢,受地理因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丹凤县的工业数量比较少,且比重比较低,发展比较缓慢。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比较低,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交通设施,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缓慢。所以综合这三大产业,显然从经济结构来看,这种经济结构不利于丹凤县的经济健康发展。3.3 人们的教育观念落后阻碍教育发展 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水平的先进性表现为思想观念的先进性。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得出阻碍丹凤县教育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观念的滞后性,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城市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地方政府的“教育无用论”和家庭的“读书无用论”等具有偏差性的思想观念。“城市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导致城乡投入不均,具体表现在课本编制、课程安排等方面脱离了实际需求7。而对于丹凤县的偏远山区的孩子而言,课本上的摩天大楼、游乐园等都只是奢望,却是城里孩子所熟悉的。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接受的教学资源不一样,所受文化熏陶的程度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思想观念必定表现出差异性。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压力,教育回报率的低下,以及教育回报率的长期性,教育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很多家庭负债累累,迫于经济的压力,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往往家长在外地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挣的钱仍然不够教育的学费和生活的支出,从而迫使家长对教育失去信心,存在很多家长不重视对自己的教育,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下滑,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跟随父母去外地打工。还有一些考上大学的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毕业后,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在大城市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打拼几年后仍然没有多大起色,无法在城市立足,而且他们又无法再适应农村的生活。他们一时很难承受这种双重的打击,而偶尔看见或听说那些少数的学历低的人外出打工却挣了很多年,过上了比自己更好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深深的刺激着他们,这种现象使得很多的人对教育的重要性失去信心,也就仍然存在着教育无用论的观念。3.4政府提供保障的措施不完善影响教育发展在教育扶贫过程中,政府的保障起到主要的引领作用和监督作用。丹凤县作为一个贫困县,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靠基层政府来承担,但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极其有限,这就直接影响到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正是“村村通工程”已经实施了多年而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的原因8。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丹凤县的教育扶贫效果之所以受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保障措施不完善。由图11可得,7.5%的人认为政府在保障教育扶贫方面的措施做得比较差,48.7%的人认为政府在保障教育扶贫方面的措施做的一般。所以说政府的保障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需要全方位,全领域、各部门,各组织相互协作。因此政府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缺少有力的保障措施,导致教育资源的损坏与浪费。比如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实施的“蛋奶工程”,起初实施的蛋奶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减轻了人们身上的负担。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措施保障,使得“蛋奶工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 图11:人们对政府保障教育扶贫的看法调查图4 丹凤县教育扶贫的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外部环境 要提高丹凤县的教育水平,首先要做得就是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应该大力改善当地的道路设施,国家进行财政支持,增加财政补贴和财政投入,同时进行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筹集资金,改善当地的交通设施。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后续保养与维护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面推动交通设施的顺利运行。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促进丹凤县教育水平的发展,需要加快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吸纳高学历教师,增加更多的教师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待遇,完善学校的软件设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注重丹凤县的师资力量,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技能的培训,增加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能够传授最先进、最准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建立教师队伍竞争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机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也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促使城市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或师资薄弱的学校进行支教,国家积极用财政政策对支教教师进行财政补贴,吸引并鼓励年轻骨干教师扎根贫困地区,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要逐渐改善丹凤县的生活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与工作、生活想协调、相呼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加公共设施,增加各种活动设施,以及做好使用和保护工作。让人们有一个健康、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们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从而协调各方的力量努力促使丹凤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4.2 增加财政补贴提供物质支撑丹凤县的教育水平的发展关系丹凤县的经济、文化、思想的各项发展,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人们对受教育的认识得到极大地改善,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因丹凤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惠农、富农的政策,大力支持丹凤县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设厂,健全法律法规为招商引资提供方便,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提高效率,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落户本地区,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从而减少失业人口,为返乡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科技兴农。根据当地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引导当地的农民种植适合本地区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9,将科技与产品相融合,促使当地的特色产品更好的走出本地,拓宽市场,进而走向世界。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适当调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促使各行各业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4.3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绝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人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充分,认为上学无用,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加大科普教育宣传力度,让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10,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在教育环节上,家长和教师都是重要的环节,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家长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2。应该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组织各种有益活动,来锻炼和培养教师的良好素质和能力。比如组织优秀教师交流会、座谈会,定期评选优秀德智教师,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以先进的,优良的事迹、行为来感召人、教育人,促使教师真正做到以文育人,以德育人。提高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坚决抵制和惩戒有损教师良好形象的行为。让高尚、道德的行为发扬光大,做到以身做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不仅掌握优良的道德理论,更要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做到知行统一。 4.4 政府提供有效的教育保障措施 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的努力。政府应做好全面保障工作11,制定相关政策,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领域,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领域,解决丹凤县的基础领域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8,以促进丹凤县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抗辐射光学石英玻璃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山梨酸及山梨酸钾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冷芯盒树脂项目建议书
- 家庭宠物寄养与托管服务协议
- 履行合同能力保证书
- 房地产中秋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 电子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方案
- 公司之间战略合作协议书
- 营销推广战略合作协议修订案
- 施工现场的应急响应计划试题及答案
- 国际投标条款
- 6.1 根结、标本的上下关系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 GB/T 13928-2002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 GB/T 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 偷影子的人-大学语文PPT
- GB/T 11022-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 装饰窗帘安装内部验收单
- 同等学力哲学学科综合考试大纲思考题汇总
- 象鼻岭无盖重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修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