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_第1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_第2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_第3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_第4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 结合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 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乐曲月光曲) 2 / 13 (生听音乐,说感受)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 “ 月光曲 ” ,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 称为 “ 乐圣 ” 。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 26 课月光曲来了解一下。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6 课,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美丽的传 说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 子要想办法弄明白。并想一想:月光曲写的是什么事。 (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二) 合作交流 1 认读词语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飞奔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2 课文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指名生说) (三) 品读体验 1、 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 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3 / 13 一首名曲的 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 2 8 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幽静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 生读课文,指名生回答 (出示课件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 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得正是他的曲子。) ( 1) “ 断断续续 ” 是什么意思? (2)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3) 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生说) 3 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听到这里,贝多 芬可能会怎么想? 4 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现在,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的? 4 / 13 面对着眼前的情景,再回想他刚才听到的对话,同学们,请你们想一 想, 贝多芬为什么要给姑娘弹奏乐曲呢? 一曲终了,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他没有回答,但是贝多芬此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板书:激动 )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音乐已经打通了两个人的心,同学们, “ 我 ” 懂音乐,她懂音乐,这叫什么? 生:知音。 师:对,这叫知音。我们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 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 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 生齐答 :“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出示插图) 同学们,盲姑娘的话虽然很短,但是它再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5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5 / 13 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 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写图上的内容。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 (生有感情 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 6 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认真阅读第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月光曲响起) 7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 a)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 “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 为什么皮鞋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 b)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 到过的6 / 13 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 盲姑娘 “ 仿佛也看到了 ” 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c)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 (出示选择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A:舒缓 明快 激昂 B:明快 激昂 舒缓 C:舒缓 激昂 明快 ( 3)抽生选择。 生:我选择 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 4)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放音乐) ( 5)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7 / 13 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 ( 6)试读、抽读、范读、再 抽读、配乐读。 四 巩固延伸 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再聆听一遍这段优美的乐曲,并将你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放乐曲)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 ” 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 ” 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导入设计 解题 整体感知 具体研习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8 / 13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 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 ,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板书 :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9 / 13 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 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十分 详细!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一遍默读课文,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三 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读第二自然段,此刻发生了什么?】 (1)贝多芬先生为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注意?) (2) 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小结:正是带着这 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 2、贝多芬最终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 ( 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 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 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 ( 3)货到股市的前面,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10 / 13 声,这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 3、分角色读 5、 6 自然段(音乐起) ( 1)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师:(出示) “ 弹得多 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 ( 2)理解 “ 您,您 ” 的不同含义和语气 ,并知道朗读! ( 3)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 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 (激动 )。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4、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盲人姑娘的? 5、当时弹琴的环境如何呢? 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 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7、(小声放音乐)默读第 9 自然段 ( 1)你们听了曲子是什么感受?(导学案合作探究两个小题)(汇报) 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 2)生找出后,让一生读,师生引读第九段。 ( 3)配上音乐和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 (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比比谁的朗读最精彩 11 / 13 A、这三个情景一样吗?有变化吗?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呢? B、指名谈谈并分别试读,师生评价。 C、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音乐起) D、激 现情景 让我们用充满激 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 ( 5)、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 B、哪些句子所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 “_” 和 “ ” 勾出来。 ( 6)小结:通过学习,在你心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以 “ 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 ” 开头说一段话。 五、小结 12 / 13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 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 月光曲 听:琴声 谈:一曲 创:月光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知音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七、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 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 “ 海上升明月 ” 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 画面(第二次 “ 三步分解 ” 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 “ 水天相接 ” 处升起,海面上 “ 洒遍银光 ”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13 / 13 天空出现了 “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第三幅: “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 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 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 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