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技术汇总三.doc_第1页
汽车驾驶技术汇总三.doc_第2页
汽车驾驶技术汇总三.doc_第3页
汽车驾驶技术汇总三.doc_第4页
汽车驾驶技术汇总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向盘的正确操作方法 相信再过五十年,车子的功能与设计可能远远超出你想象之外;变速排档系统、各项控制开关、导航系统,还有我们无法想象的种种届时可能连方向盘都会被省略,来自飞机所使用的自动驾驶装置将替你省去驾车的麻烦。或许未来你会怀念那使用多年的圆型旋转方向盘,但是现在的你,知道它正确的操作方法吗? 或许读者们会觉得奇怪:方向盘的操作不就是左右转而已吗?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来多加研究?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方程式赛车或Go-Kart小型赛车,方向盘的转向幅度和前轮实际转向幅度几乎是1:1同步,这样的设计使轮胎转向反应直接经由方向盘传给驾驶者,我们一般称它为路感;而赛车手就是根据路感的回馈而作出最适当的驾驶反应,换句话说,这样的转向机构设计拥有最佳的操控性。 但是类似上述赛车的方向盘设计,对一般驾驶人来说太为敏感,反而危险。因此汽车厂在设计房车所使用的转向系统时,会透过不同齿轮的齿比来进行控制,把灵敏度降低;换句话说,方向盘打了一圈,轮子才转一点。除了操作更省力外,也让方向盘的转向反应控制在一般驾驶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由于路况瞬息万变,能够快速且毫无阻碍地转动方向盘便成为第一个基本要诀,因此调整出正确的坐姿便成为安全驾驶的第一步骤。这点相信许多有到驾驶训练班上课的朋友都非常清楚:座椅位置的调整以两只手握住方向盘3点与9点钟方向时手肘微弯为最佳,因为这可使手臂有充分的活动区域来迅速操作方向盘。 2.高速行驶(50 千米/小时以上)方向盘的握法及打法:当乘坐姿势调整好之后,再来就是方向盘的握法了。手掌握住方向盘的正确位置当然就是上述的3点与9点钟方向,但手掌并不是扣住的方式,而是轻轻握住外缘。有经验的车主一定清楚,方向盘的操作得依车速快慢而有不同的程度转向动作;当车速越高,方向盘的转动幅度就须要更谨慎。 行车速度越高,越不容许大幅度打方向盘。最佳的控制法是转向时双手尽量不要离开方向盘;并且转动的角度左右各在45之内,才不至于产生惯性移动而失控。很多人以一只手控制方向盘,看起来很帅,但万一碰到突发意外时将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 3.慢速行驶(20-50 千米/小时)方向盘的握法及打法:如同高速行车时的法则,驾驶者对路况的反应时间随着车速而改变。于市区或慢速行车时,反应时间较多,但方向盘转动的幅度将大幅增加,甚至左、右转都超过一圈以上,这时要如何保持最佳的反应状态? 基本法则仍是以双手操作,转动时以一只手上推、另一只手就下拉的方式接力转动方向盘,在转动的同时,双手依然可保持在3点与9点钟方向。 4.慢速回转(20 千米/小时以下)方向盘的握法及打法:市区巷道对驾驶人来说无异于羊肠小道,要在这样的路况下让自己从容不迫地行车,精准的掌握转向角度变成了唯一要诀。车子回转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快速使方向盘回正,奇怪吗?转方向盘时同样以一只手推、一只手拉的方式,但此时得腾出一只手来移向另一只手附近位置,来接替转动方向盘;您可以用外握式或内握式来握好方向盘。在快速回转时可放松手掌让方向盘自行快速回正,但可不是任由它自行旋转,双手仍需含着方向盘保持随时可以控制的状态,如此才能够随心所欲悠游于大街小巷之间。 电喷汽车驾驶技巧 电喷即计算机控制汽油喷射系统(EFI),它环保,有效节能,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它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给电脑,然后提供给喷油嘴和点火器准确的喷油量与点火时间,以达到现时工况下最佳的空燃比要求值和点火正时。 驾驶装备电喷发动机车辆的驾驶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电喷发动机的汽油泵一般都安装在汽油箱内,它是靠浸在汽油里冷却的,因此,要求油箱的油量只剩下14时,就要添加汽油,否则汽油泵露出油面,冷却不良容易引起故障。 二、不可用水冲洗发动机。由于EFI系统许多电控单分布在发动机的不同部位,电子元件最忌受潮和折脚接口处进水,很容易引发故障。 三、电喷发动机要吃“精粮”,严禁加用低标号或含铅汽油,否则会引起喷油器堵塞和喷油不畅等诸多问题。 四、要特别注意对汽油滤清器的保养,如果滤清堵塞或油路不畅,将直接影响喷油的雾化质量。而滤清效果不佳将会使喷油针卡死,使发动机工作失常。 五、电喷车起动前不需踩空油门“加浓”,起动时和起动后均不必踩油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磨损。 六、电喷汽车的电门打开时,不论发动机是否运转,都不能断开任何用电器,禁止随意拆、拔保险丝,因为此时任何一个线圈的自感作用会产生很高的瞬间电压,使电脑或传感器损坏。 七、电喷发动机的蓄电池负极搭铁,不能搞错,检修燃料系时,应提醒修理工先拆下蓄电池搭线。 八、电喷发动机的电控中心是非常精密的装置,一般都选择安装在司机座椅下面。因此要经常保持驾驶仓的干燥通风,避免车辆在夏天的阳光下直晒,防止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电子部件。 九、车身在电焊时,切记事先拨掉ECU插头,以防损坏。 观察灯光的五大诀窍 对于驾驶员来说,夜晚驾车时正确地使用灯光非常重要,合理地利用其他车辆的灯光能对安全行车起到帮助。 出入胡同先晃大灯 市区道路除宽敞的马路,还有狭窄的胡同和交叉的路口。常有车辆或行人突然从胡同内出来,如果司机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极易发生危险。若能注意观察口内驶出车辆的灯光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现胡同中有灯光直射出来,说明有车辆要从口内驶出;根据灯光的亮度和灯光的高度可以判断出车辆的大小:灯光亮、高度低的为小轿车,灯光暗、位置高的为大型车。这时驾驶员应减速、鸣笛、交替使用远、近灯光提醒对方。 影子闪烁须防行人 如果灯光中有影子闪烁,说明其汽车前还有行人或骑车人,且距离路口已很近了。为防止行人的突然出现一定要提前减速,不要心存侥幸以免造成事故。 没有护栏减速让行 很多混合车道没有中心护栏,遇对向车辆排队等候而本方车道畅通时,可以发现对向车辆灯光是均匀和有规律的。此时,有行人抢行横穿马路,司机往往因对向车辆的灯光而产生盲点。司机要注意减速通过,当车前灯光发生变化时说明车前有人移动通过。 进出主路先看车灯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中建设了很多设有主辅路的道路。在夜间行驶到主辅路进、出口时,注意观察进出口处有无灯光照射。若有则表明有车辆要从主路驶出或从辅路驶入。因为交通部门设计的进、出口方向与主、辅路方向是有一定角度的,正常行驶的车辆灯光不可能直射出,只有进、出主、辅路的车辆灯光才可以直射以便被其他车辆发现。 灯光波动路面不平 此外,可以通过对向驶来车辆灯光的上下波动判断前方路面的平整度,也可以利用前车尾部反射的灯光观察发现本车前照灯是否有缺损。 在晚间驾驶车辆时有效地利用其他车辆的灯光,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判断能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 如果随机问一个司机如何握方向盘,可以得到许多种答案:刚从驾校毕业的人会选择四、九点式左手握住方向盘的九点位置,右手握四点位置;开切诺基或别克的人会选择左手搭在方向盘的顶端,右臂靠在中间的扶手箱上;开桑塔纳的人会选择把座椅向后调一些,身体半躺着,用手握着方向盘的下端 这些都不是安全的开车姿势。 双手要平行 双手要平行地握在方向盘的中间稍偏下的位置。尽管这个姿势有悖于驾校教练的谆谆教导,但是在发生碰撞时,平行的手臂更有利于支撑身体。如果双手放在四、九点位置,左臂肌肉始终保持紧张,造成左右肩、臂发育不均衡。 只用四指握住方向盘,大拇指挑起贴在方向盘上。当车轮撞到石头或高台阶时,前轮有时会突然转向一侧,带动前轮快速旋转,假如拇指环绕方向盘,快速转动的方向盘会将拇指打折。 眼睛到处看 判断一个司机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的眼睛在一个物体上停留的时间。 新手上路后,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正前方,生怕撞到前面的车。其实,除了注意前车的动向外,还要充分利用车上的三块反光镜,随时观察、了解侧面和后面来车的位置、车速。 踩刹车前,看一下中间的后视镜,后车是否跟车太近,是否需要轻踩刹车、亮起刹车灯提醒后车注意。并线时,除了看左右的反光镜以外,最好回头用眼睛的余光溜一下侧后窗,避免反光镜的盲区中有车,发生剐蹭事故。 身体满座椅 很多新手因为车感差,为了看到车头,就尽量将座位调整得靠前一些,几乎是抱着方向盘开车;还有一些老司机,跑长途时喜欢将座椅靠背向后倾斜,采用半躺的姿势开车,这都是不安全的做法。座椅前移后,胸部与方向盘的距离变近了,方向盘移动、变形的空间也变小了。发生碰撞后胸部受到方向盘撞击的几率提高了;半躺着开车时,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手也只能握住方向盘的下端。当路面上突然出现障碍物时,双手无法完成推拉方向盘的动作,更别提大角度的规避动作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座椅靠背的后倾角调整到110度左右。有科学实验表明,这个角度最符合人体工程学,身体不易疲劳;再将身体靠紧座椅的靠背,将座椅坐满、坐实;然后将腕关节搭在方向盘的顶端,调整座椅前后距离,使肘关节仍能保持弯曲。 此外,将刹车和离合器踏板完全踩到底后,使膝关节仍能有一定的弯曲,可以保持稳定的蹬踏力。 别穿高跟鞋 鞋底一定要防滑,沾了水的鞋底和拖鞋容易滑脱,是事故的隐患;鞋边儿不要太宽,右脚从油门踏板抬起、移到刹车踏板时,较宽的鞋边儿容易剐在刹车踏板上,可能只有几秒钟,但这几秒钟时间已经足够你撞上前面的车;别穿高跟鞋,年轻的女司机因为穿高跟鞋不能将刹车踏板踩到底、造成追尾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上车避免春光外泄 穿裙子的女性上车的时候,是她们最尴尬的时候:穿短裙容易春光外泄,穿长裙的则要手忙脚乱地提起裙子防止绊倒。正确的上车程序是,打开车门、转身侧向车身、并紧双腿、坐进车内、再将腿收进车内。 开车玩不得潇洒?双手别离开汽车方向盘 前一级方程式赛车选手、现任BMW赛事总监吉哈德。柏格(GerhardBerger)对驾驶员的忠告- 我们难免有种经验:几分钟后就是一项重要的约会,而你却仍在拥挤的车流中束手无策,车速宛如乌龟爬行,你只能责怪自己怎么不提早十分钟出门。这时便有可能因急躁、失去耐性而陷入危险的状况下。 因此安全驾驶的第一守则,就是“保持冷静、集中注意”。极可能你周围的驾驶者也都失去了耐心。如果整条路都充满了焦躁不安的驾驶者,那可以确定,将有车祸要发生了。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于都市里的交通。 你或许想用移动电话与同事联络,表示你将迟到。在驾车时你会有一只闲置的手吗?当然没有,此时你甚至需要多一只手。不仅法律规定,而且常识也告诉你必须以双手操控方向盘,不论何时何地。 我认为你该知道目的地的路径,如果不,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有的话)可以帮得上忙,或你应在出发前便详加确认捷径。而且你还应该预留时间,以便顺利切换到正确的车道。请千万不要边开车边翻地图,同时迷失方向,或是慌慌张张地找寻路标。 相信你会像所有人一样,因为前面那部车在两线车道间犹豫不决而恼怒,不知他究竟要向左还是往右。如果你必须查地图,请靠路边停车。再花时间研究好接下来的旅途,然后看清后视镜中的状况,再次启程上路。 说到镜子,我衷心期盼我能假设环绕在你周遭的驾驶人总是能知道后方的行车状况。特别是在今日城市里的多线道道路中愈加重要。切换车道并不难,但要依照正确的步骤:注意后视镜、等待适当的时机、打方向灯、切入车道。不要莽撞,也不要慢条斯理,这样会让路上其他的人惊惶失措。 特别重要的是,驾驶员应该随时为出现紧急状况做好准备:前方的车辆可能会毫无预警地刹车,或是停放在路旁的车辆后有小孩突然跑到路中。机警的驾驶人能够安全地紧急刹车,并能判断回避的路线。他也知道别把注意力停留在障碍物上,不然保证会撞上。而他应该注意前方欲行进的路线,以避免撞击。 我强烈地推荐驾驶人参加驾驶训练课程,在课程中亲身体验教练所传授的理论和实用的驾驶技巧,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试想,为何不断地有人在钻研他们的滑雪、网球、驾船技术,而在性命交关的开车一事上,他们却仅仅依靠直觉和运气? 离合器别总踩着不放 认识不少朋友,开车大多有个习惯,先离后刹。特别是新手开车,一要减速就先踩离合器,而且即便是挂了空挡或是挂低速挡行驶时,也总不爱松开离合器,为换挡方便。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会大大缩短离合器的寿命。 新手司机之所以有这个毛病,大概是因为学车时最害怕的就是熄火。只要熄火,路考就别想通过。所以离合器踩得勤,即便是遇到紧急情况刹车也不会熄火。所谓的“先刹后离 ”,就是要先踩刹车,等速度减下来,再踩离合器,换入适当的挡位。而新手的这种“先离后刹”,则是还没踩刹车,先踩离合器。这样刹车、换挡,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使车子开得平稳些,但是对离合器却会造成不小的伤害,高速时切断动力,离合器片磨损加快。如果总习惯这样开车,离合器的寿命大概只有正常情况的14或是15,必须提前更换。 还有的人开车习惯在停车时,挂一挡踩离合等候,或是摘了空挡还踩着离合器,这样可起步略快些,也不用脚下换来换去,一会儿松开,一会儿踩下。但是,这种习惯左腿始终都处在用劲状态,无法放松,易使驾驶者疲劳,还会不必要地多磨损离合器片。因此,这也是个不好的习惯。在路口等候时,空挡状态,松开踏板,活动活动腿脚不是很好嘛,何苦总要踩着离合不放。 刹车的踩法 先急后稳法碰到突然情况时,第一脚制动先急踩下去,紧接着缓补第二脚,然后根据发生情况的距离慢慢松开制动器踏板,根据车速换入适当挡位,跟上油门恢复正常行驶,即在第一脚刹车后,汽车点头刚开始回位时再补上第二脚,使其不能迅速回位,而后再慢慢松开制动踏板,这样就降低了由于车速的急剧变化所造成的来回冲击,使乘客感到稳定。 连绵制动法碰上情况提前放油门减速,同时把制动器踏板连续缓缓踩下。这种提前减速制动降低了因紧急制动所造成的危害,但此制动法初学者应慎用。 蜻蜓点水制动法这种制动法通常是雨天或泥泞路面使用,它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轻地一点一点来制动。这种制动法可降低由于车轮被抱死所出现的方向失控。有ABS的车辆不需这样操作。 方向盘的打法 少打快回法此法用于坑坑洼洼的道路,假如前面有一水沟,先用连绵制动法控制车速,当前轮接近水沟边缘就要下落时,踩下离合器踏板,松开制动器踏板,把方向往左稍许打一点,利用车的惯性使左右前轮先后斜滑入沟,而后快速回正方向加油慢慢上沟,这样使两轮一前一后斜角滑沟,减轻了两轮同时跳跃造成的震动。 慢慢打回法此法用于S形弯路,这种弯路如采取猛打快回,乘客必有东摇西摆的感觉,因此采取慢打慢回法。先将汽车朝路中略靠右进入S形弯路口,再渐渐靠右边,当车进入第一个S头弯当中时,方向盘慢慢左打,然后即刻往右回来少许,再慢慢向左复原行正中线,而后再靠右进入第二个S头弯,这样反复进行操作。这种打法的特点是:转弯弧度减小,离心力所产生的惯性降低。地下车库安全行 还没开车时就听说,人民广场的地下停车库想开进去,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首先把车停在了停车库的门口,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告诉他我是新手,先让我走下去探探路,心中有个数。 从入口走到出口,地下停车库到底什么样在我心里基本有了数,然后便发动车子进去。这里要注意的是:下地下车库时,挡位不放空挡;踩着刹车,滑行到地下车库底时,再减速缓缓驶下地下车库;同时脚放在刹车上,随时准备踩刹车。这里要提醒的是地下车库虽然有灯光,但还是很暗,对新手来说前方视线不清是最大的威胁,这时要马上打开大光灯。 而移位倒车时,应注意车辆所移位置的宽窄程度,判断好车辆后方、两侧的障碍物与后轮所处的安全位置。防止碰撞、刮擦、掉沟等,必要时,应有人在车后指挥。倒车时,应注意判断转弯内侧和车辆后方的情况,并从倒车镜兼顾车身的两侧,注意回转方向盘的时机,以防造成车尾碰撞和车身刮擦。新手开车下库经常控制不了刹车,这时不能惊慌,应迅速踩离合器换至低挡位,借用发动机的制动力让汽车减速。 进入车库时,要将车安全地停到车位上最重要的是要看清两侧的后视镜。副驾驶一侧的后视镜是一面具有微小曲率的凸面镜,反映的范围比较广阔,但没有真实的距离感,镜中的景物看上去要比实际情况远一点;司机一侧的后视镜是平面镜,它就具有真实的距离感。刚拿到车时看到司机一侧的后视镜上有一条垂直地面“裂痕”,开到大众的维修厂去“维修”,结果工作人员说本应是这样的,那不是裂痕,而是一条线把后视镜分成大小两块,使呈现在镜中的情况更真实,我用手摸摸倒真不是裂痕,所以就放心了。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倒车入位时一定别照搬“小路考”。我第一次倒车入位时就把车停在与车位成直角的位置上准备倒车,旁边一位老司机告诉我车借过去点大于90度才好倒,我找样子做,真的比“小路考”容易得多。“小路考”时,要求把车在与车成直角的路上一次性倒进车位里。但如果在日常驾驶中一成不变地把这套程式用于实战的话,那无异于自讨苦吃,所以在实战中千万要忘记小路考。 另外,从地下车库往外开因为坡度大所以要加大油门,否则很容易熄火,但是脚也要随时准备踩刹车,以防意外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和地下停车的管理人员常说说话,在车库里倒车,有他们在旁边帮你看着,指导你,这样安全停车的可能性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总之,倒车要慢,即使失手,足够慢的车速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别冒风险,又不是考试要一次性通过,感觉不行就重新来一次。 跟车技巧 平时在路上驾车或者结队驾车出游,如何安全跟车是每个驾驶员都要遇到的问题。正确掌握跟车技巧,能够使您驾车时轻松自如,心情愉悦;反之,则会让人精神紧张。正确判断、掌握行进中车辆的间距。跟进中的车辆,因受前车阻碍,视线被局限,驾驶员接受来自前方的信息较慢,在驾驶操作上显得被动。所以,必须控制与前车的纵向距离,尽可能扩大视野,减少操作上的被动。 跟车的关键是在跟车的过程中,集中精力,保持高度警惕,遵守规定,这样才能保证行驶安全。 1、 照车速确定车距。行驶中,车速越快,车辆的间距应越大。一般情况下,车辆间距约等于行车的时速数,如车速为60千米/小时,其纵向间距不得小于60米。高速公路设有车辆纵向距离测量标牌,能够帮助驾驶员经常目测估算与前车的距离。 2、 型车跟随大型车,受前车影响大,要适当增大间距,密切注意前车动向。在城镇繁华地区跟随公共汽车时,要耐心跟进,需要超车时,要在较远距离时就观察情况,确保超越过程中不因前面突然出现行人、骑车人而惊慌失措。 3、 跟随出租车或其他随时停车的车辆时,要拉大间距,以便前车停车时能及时停车或绕行通过。 4、 在遇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要严格按照交通规则的规定时速行驶,增大间距。 5、在坡道行驶时跟车间距要加大,以防前车因操作失误或动力不足、熄火后溜发生撞车。 6、在跟进行驶中,若遇行人或非机动车插入,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犯急躁情绪。尤其是遇人行横道,更要主动避让行人,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 7、在行驶到高速公路终点后,不能兴犹未尽,盲目开快车,而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8、不要跟随正在执行特殊任务的单车或车队,以免造成事故或不必要的麻烦。 9、在郊区或农村,跟随无转向指示装置的拖拉机,超越时,一定要提前鸣喇叭或用远近光灯示意,以防其突然转弯。 四轮驱动车的驾驶技巧 四驱车的通过性很好,但是总觉得四驱车的转向性能比较差劲,所以有人觉得驾驶四驱车很累。要灵活地驾驶好四驱车,首先需要了解四驱车的特性和四个驱动轮对地面各种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当汽车在地面上行驶时,不管路面的状况怎么样,四个车轮的滚动方向不会一样,因为在行车过程中,汽车不可能一直做直线行驶,必定会有改变方向和转弯的现象,而在改变行驶方向或转弯的同时,四个车轮的转速也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普通的两轮驱动车来说,发动机的动力传至前轮或后轮之前,在两只动力车轮之间已配有“差速器”,使车辆在转弯时,驱动的两只轮胎在不同的转速下,仍能提供相同的牵引力。 “差速器”能为车辆提供顺畅的弯角动力,但当其中一个驱动车轮打滑时,其余的驱动车轮也会失去动力,这时,车子便不能行驶了。如果车子是四轮驱动的话,那么另外的两个车轮仍然能发挥牵引力,这就是四驱车的优胜之处。 四驱操纵法则最原始的四驱布局安排,是前轮及后轮驱动轴都配有差速器,而换档杆旁边亦配有四驱及两驱换档杆,一般都配有H2、H4及L4等位置以供选择。H2是高速两轮驱动,是在正常干爽的路面上使用的,就像一般的两轮驱动一样。H4是在较为崎岖的路况下使用,例如布满砂石而不平坦的路面,四个车轮无法同时完全压在地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行驶,部分轮胎是在半打滑地牵引着。L4是低档四驱,变速比例较高,适宜爬登或拖拽时使用。 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例如泥泞的路面,单使用H4或L4的功能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只要其中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同时打滑,车辆就无法开动。这时,就需要将前后驱动轴内的差速器上锁,但这样的装置,只有在真正的越野车上才找得到。 在平坦干爽的路面上,不要使用H4或L4,因为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本身各有差速器用以调节左与右车轮的转速,但是由变速箱传至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的传动轴转速是相同的,故此车子在转弯时,后驱动轴的转速并没有减慢,而前驱动轴的转速亦不能加快,这情况不单令车子出现转弯困难,如果行车速度加快的话,更有导致翻车的危险。 现在有一种被称为全时四驱的四轮驱动装置(奥迪A4上有装),该装置在前后驱动桥之间安装了一个多片式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可以根据前后轮的转速情况,合理地将发动机的扭矩分配给前后驱动桥,而在前后驱动桥上的差速器中都装有自动差速锁,所以这种四驱车是很安全的,可以像二驱车一样使用,而其行驶时的稳定性、操纵性都优于二驱车。 怎样把车开得更顺溜 我想许多朋友在驾驶当中遇到的麻烦可能较多是因驾驶技术不熟练引起的,但误操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现在的驾校没有对学员进行汽车基础知识的培训,大家只学会了如何操作,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清楚。 其实对驾驶来说,学驾驶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学如何操作变速箱,所以我们的讲座也从变速箱的原理开始。 变速箱的原理 变速箱发展至今,已经有手排档,自动排档的设计,其中自排变速箱更发展出无段变速系统,或手自变速系统,然而,它们都一样有共同的功能: 1)传递引擎的输出动力(2)能变换齿轮的组合以应付不同需求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排变速箱的基本构造: 变速箱输入轴 通过离合器,变速箱输入轴跟引擎的曲轴连接在一起,它的功能就是输入引擎的动力。变速箱输出轴变速箱输出轴和汽车的传动装置直接连接在一起,把动力输出使用。排档机构这个机构就是整个变速箱功能的地方,它就是各种齿轮的地方,藉由不同的组合,实现变速箱操作的目的。 同步器同步器的目的是帮助变速齿轮能同步咬合,确保变速箱换档操作时的平顺。其实,变速箱是一个精密度相当高且复杂的机械,直到今天,大多数的车厂是不自己生产变速箱的,也许你不相信,但是,这些车厂都交给专门在设计变速箱的公司来生产,无论是手排、自排,还是手-自排的变速箱,都有很有名的公司在专司的,如响誉世界的德国ZF,M-Benz全车系阶采该公司的变速箱。离合器离合器就是专司动力传递的接合或分离的装置。手排变速箱所使用的是属于“磨擦片离合器”,利用磨擦片的磨擦来产生力矩,来传递动力。 一片磨擦片与动力输入端连接,另一片与变速箱输出端连接,当两片紧紧接合时,动力就接通了,而两片分开时,动力就切断。 齿轮比的意义与重要性 变速箱的重要动作就是更换不同的齿轮组合,我们可以拨动手排档的档位来改变齿轮的相对位子,借着不同齿轮间的咬合与连接,以达到变换“齿轮比”(简称齿比)的目的,完成我们换档的目的。 我们骑山地自行车时所给我们的实际经验就可以体会的到,当我们想快速起步时,我们可以把前轮换成小齿轮,后轮换成大齿轮,这时我们就可以轻易且快速地起步。随着脚踏车速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脚再怎么用力踩,速度还是增加有限。这时候,我们可以变换后轮的齿轮由大换成小,再把前轮换成较大的齿轮,这时踏板的感觉变重了,但是不必像之前踩的这么多圈,脚踏车的速度可以更快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汽车在设计使用上时,并不是直接把引擎的输出接到传动轴上,而是接到变速箱上面,再由变速箱的输出轴接到传动轴上输出。汽车在起步时,需要先克服静摩擦力,然后再推动车身前进,这时是需要较大的扭力来帮忙的;于是低档位(一档)时,是类似脚踏车起步的“前面小齿轮,后面大齿轮”的设计,当车速越来越快时,我们不必需要这么大的扭力输出,在高速档时,变速箱将换成类似骑脚踏车时的“后面小齿轮,前面大齿轮”的设定。 无论是手排还是自排,都有变换齿轮组合以达成更换齿轮比的动作,而“齿轮比”我们定义成:被动齿轮的大小(半径)/驱动齿轮的大小(半径);我们以一台派里奥1.5来举例:这台车有1070kg重,它有85hp/5500rpm与122.5nm/4500rpm的动力性能,原厂提供的齿比资料是: 一档(1速)是3.500;二档(2速)1.952;三档(3速)是1.323;四档(4速)是0.972;五档(5速)是0.769,而倒退档是3.643;就一档而言:3.500就是被动齿轮的大小(Out鄄put)/驱动齿轮的大小(Input)是3.500,因此,当引擎在4500rpm时有122.5nm的扭力值,此时真正推动车身上的扭力就是:122.5nm3.5. 一档时高达3.5的齿轮比,原厂的用意就相当明显:起步时会很有力。在市区行驶,走走停停的,这样的设计是有助于起步冲刺;而各档位的齿轮比或档位间齿比的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