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教案 _第1页
活见鬼教案 _第2页
活见鬼教案 _第3页
活见鬼教案 _第4页
活见鬼教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活见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学会本课 5 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 熟读成诵 。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4、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学习者分析 :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 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 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 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 熟读成诵 。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 / 14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 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带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激 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叫?(生齐读课题:活见鬼)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概括(害怕、恐怖)。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体现你此时的心情,你会打上?(!)能读出这个味吗? 2、对,这就是古代人们心中的鬼,它令人惊异、害怕、恐怖,人们在创造鬼字的时候也加入了这种情感。(课件: 鬼 字)看,这就是古代人民创造的甲骨文 鬼 字,它下面是一个 人 字,上面则是个狰狞、可怕的脑袋。因为古人认为 , 鬼 是似人非人的怪物。早在四百多年的明代,人们特别信神信鬼,面对人们的迷信、腐朽的思想,有一个叫冯梦龙的人决定用自己的文章来为当时腐朽的人们 疗腐 。 3、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冯梦龙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文艺理论有重要贡献。代表作有 三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3 / 14 一个故事如何治疗古人的腐朽思想,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活见鬼 二、初读,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用 . 画出不认 识的字,然后利用工具书(如:读书要求: 字典等),读准字音。 2 自己大声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争取通过自己的 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先检查字音朗读,及时纠正。再查读文情况。) 课件:即投伞下同行 以足撩之 亟奔入其门 号呼有鬼 俄顷 踉跄 愕然 3、请一名学生读课文, 4、出示阅读方法,老师教读课文。(课件) 5、同桌练读,互相指正把课文读好。 7、全班齐读。 三 、再读,读懂课文。 1 课件展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 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 2 读译文来理解古文。 3 边读古文边看译文的解释。 4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4 / 14 思。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理解字、句意思) 1 值大雨 偶不相值 值炊糕者晨起 2 持盖自蔽 3 踉跄而至 4 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5、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6、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回顾 课文,领悟中心。 1、文中赴宴人是否见到鬼了?你从课文哪句看出? 2、课文哪些句子让赴宴人怀疑自己遇到鬼了?用 画出相关句子。 1 请一名学生汇报。( 有赴饮夜归者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 2 让赴宴人怀疑自己遇鬼的原因就藏在这几句话中,一起读读(齐读: 有赴饮夜归者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 3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原因:夜黑、赴饮、偶遇、久之不语) 4 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漆黑、大雨的深 夜,去看一看当 时的情景,读:有赴饮夜归者 生读: 有赴饮5 / 14 夜归者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 5 教师引言:(学生闭目聆听)是啊!如果此时你就在这样一个漆黑、大雨的深夜,一个人 孤零零的撑伞而行。忽然,有个人一下子钻到你的伞下,走了好一阵都不说话,此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3、是啊,连你们都这样想,何况是一个有可能喝了酒、意识模糊的人了,此时他越发怀疑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一个 鬼 。 为了证实自己的疑虑,于是他 以足撩之桥下而趋。 4 结果他没有碰到 那人的脚,他想:(学生回答) 5、引读:课件: 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体会赴宴人怕鬼追得恐惧心情。) 6、教师:此时正值炊糕者晨起,于是他 值炊糕告以遇鬼 7、教师:没想到不一会儿却遇见了被他推入水的人 俄顷亦投其家 ) 8、两个人见面后表情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1 愕然 什么意思? 2 两人为什么 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原来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鬼。) 9、你想赴宴者和落水者会笑着说些什么? 10、教师:是啊,两人最终闹了个笑话,但作者冯梦6 / 14 龙只是想给我们讲一个笑话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11、教师总结寓意,送名言。(板书: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 13、学生配乐齐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活见鬼 (明)冯梦龙 世上本无鬼, 庸人自扰之 教学反思 : 教这篇文言文时 ,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通读全文 ,初步了解意思。 教学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把全文读通顺 ,接着 ,让学生借助有关的工具书 ,初步了解每 一句话中难理解的词的意思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 ,我让学生试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难以理解的句子 ,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 2、原文与译文对比 ,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初步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后 ,我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这篇短文的意思 再对照着下面的译文 ,看看自己的翻译有哪些好的方面 ,还有哪些不足 .,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及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 3、领悟中心。 当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后 ,我引导学生联系全文7 / 14 思考 :两人为什么 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 ?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领悟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写了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信神信鬼的年代,发生了一个故事:一个雨夜,两个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互疑为鬼,走到桥上时,一个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两人都跑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学情分析】 1、由于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学生 接触过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设计理念】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文 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8 / 14 就容易多了,加上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文言文的教学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文言文接触较少,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课的设计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 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充分调动,从而做到了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学会本课 6 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 熟读成诵 。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5、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 熟读成诵 。 教9 / 14 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 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 鬼 ),教师问: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呀?(生:有鬼) 师:啊!我们黑板上有鬼吗?生:(大笑)有 鬼 字。一提起鬼,你们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古人认为, 鬼 是似人非人的怪物。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中称: 鬼,人之所归为 鬼。 2、同学们见过鬼吗?听说过鬼的故事吗?(生自由说) 我们现在当然不信有鬼了!可是在我国明朝时期,人们都信神信鬼,就在这个信神信鬼的年代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打开书 95 页活见鬼的译文 (生自读,齐读,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3、看古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补充:活见鬼(齐读)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朗读情况。 3、刚才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能不能教一下老师呀?10 / 14 (师 跟学生读古文,读的时候师可以把学生读不对的地方读过来) 4、老师读译文,学生读古文; 5、按照刚才我们这样读的方法,男女生互相对照读一下好吗? 6、师指名学生读一句译文或一句古文看谁先找到相应句子! 7、游戏:老师说一个字或一句话指名学生说译文或古文,学生回答后继续让别的学生也可让老师回答自己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可找别人帮忙。 8、思考:通过字词互译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文言文中的字比现代文中的字要少得多。 生 2:我发现有的字在现 代文中是名词,可是在文言文中却是动词了。 9、教师小结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在古文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一句话,还有的同是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面所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古代文学的精炼之处呀! 三、激趣表演,深化理解 1、齐读这篇古文。 2、同学们这是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既然是故事,都得有时间、地点和人物,请找出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11 / 14 人物? 生 1:时间是夜里。 生 2、地点是在回家的路上。 生 3: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撑伞的人,一个是 躲雨的人。 (板书:撑伞人 躲雨人) 3、(出示第一句)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撑伞者夜里喝酒回来。 4、(出示第二句)问: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下了大雨 5、(出示第三句)师:撑伞人为何怀疑有鬼的?他用何办法试探,结果怎样?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生 1:因为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所以撑伞人怀疑他是鬼。 师:请用原文里的句子说一遍好吗? 生 1:久之,不语,疑心为鬼也。 生 2:他用脚踢躲雨的人,没踢到,就更怀疑他是鬼了。 生 3:当他更相信他是鬼以后,就用力把他挤掉了河里,自己吓得拔腿就跑,用原文里的话说就是: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你真棒,不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把原文和译文对照着说了出来。 6、(出示第四、五句,齐读)这个遍体沾湿的人是谁?12 / 14 在这句话中他是怎样出场的? 他们见到炊糕者都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躲雨人。 师:在这句话中他是怎样出场的? 生:踉跄而至,号呼有鬼 。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跑路跌跌撞撞,嘴里还大声的喊着有鬼。 师:他们见到炊糕者时,都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有鬼 ! (板书:有鬼) 创设情景,老师就是值炊糕,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撑伞人和躲雨人,看他们是如何告之遇鬼的?(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7、学习最后一句: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他们看到对方的时候呆住了 ( 2)他们为什么大笑? 生 1:他们都误把对方当成了鬼,感觉到很滑稽,所以笑了。 生 2: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太多疑心、太胆小了,所以觉得可笑。 8、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 9、分小组根据各自的理解表演故事。(评价表演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 四、背诵课文,梳理总结 13 / 14 1、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再看课题 活见鬼 什么意思,真的见到鬼了吗? 师:哦,差点忘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学习小锦囊 .(在包里找)咦,昨天我明明放在包里的,早上取东西还看见了,现在怎么没有了?此时?我最想脱口而出的是一句什么话?生:活见鬼 你能用 活见鬼 说一句话吗? 3、引发讨论: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围绕信神信鬼就会闹 出笑话,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4、教师小结:相信迷信,疑神疑鬼,就会闹出笑话,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依然相信迷信,有的竟然利用迷信来骗人,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我们,能上当吗?(不)是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