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寄语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前预习】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1)时代背景:_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_,走上“_”道路。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表现。发展:_的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受挫:_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2)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_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_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3)代表:出现了_、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特点。时间短暂,过程曲折。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_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的大城市。2.社会习俗的变化:(1)背景:_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2)表现。变习俗:_、易服和劝禁_等。变礼节:废除_,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变称谓:取消“大人”“_”的称谓,代之以“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新式生活方式:_、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_、公葬、追悼会等出现。新式服饰:旗袍、_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3.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_、多元发展的特征。(1)_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3)_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4)_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合作探究】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20%,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少至3千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 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3)为什么会“转瞬即逝”?为什么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拓展延伸】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B.C.D.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A.剪发辫B.易服饰C.废缠足D.改称谓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 A.荣宗敬B.荣德生C.周学熙D.张謇8.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中国共产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