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资料.doc_第1页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doc_第2页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doc_第3页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doc_第4页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项目意义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11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而成。 2014年10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库水量,并将富余来水适时回补地下水。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生态意义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工程争议1.水质状况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环保部联合通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情况,库区和入库河流水质整体为优。在我国作为饮用的水最低要达到III类水要求,而根据通报目前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高于III类水的II类要求;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达标率97.4%。而丹江口库区大部分水是来自汉江,占总入库水量90%的汉江入库水水质稳定为优,对丹江口库体水质分析,水库库体的水质也稳定为优。而不达标断面主要位于径流量小且流经城镇下游河段,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甚微。如穿越十堰市的5条河流即神定河、泗河、犟河、官山河、剑河,虽然水量很小,仅占入库总水量不足1%,经过现在的整治,5条河流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有的已经变成III类水了,其他的也从劣V类和V类变成了IV类。 2014年10月14日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回应说。南水北调工程最初规划设计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从南水北调中线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是比较好的,也发现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问题,但不影响大局。 针对个别地方、个别污染点和个别支流出现的水污染问题,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正进行认真治理,同时会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南水北调工程中东两线的水质问题总体达到了预期规划和设计目标。 2.环境破坏(1)“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大大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2)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3.负面影响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六、2011年上半年,三峡下游三省湖南、湖北、江西遭遇史无前例旱情,仅湖北省就有1300余座水库低于死水位。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水位严重偏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只剩下水域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三峡大坝的广泛质疑。 4.冻结传闻事件背景:中线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全长1432公里,沿途地域气候差别很大,安阳以北渠段存在冬季渠道结冰的问题。干渠结冰后,输水能力自然下降,影响输水;另外,如冰期总干渠运行不当,可能造成冰塞、冰坝事故,威胁渠道安全。网络传闻:微博上有网友发文称“北方太冷了,水半道都冻成冰了。”还有网友称“河北西黑山处渠道表面已经结冰,靠近冰水面的粘滞系数特别大,最终完全结冰,一滴水可能也到不了北京”。 官方回应:南水北调办公室称,北方冰冻情况在设计施工中早有考虑,工程不但有相应的防冻设备,而且还有除冰措施。2014年12月,水流部分路段中有10厘米左右的表层结冰,但是冰下的水是流动的。预计12月27日,经过15天的长途跋涉,北京人将如期喝上长江水。 技术保障:建设部门在设计施工中已充分考虑到北方气温因素。官方曾做过统计,受到河南安阳以北地区明渠表面结冰的影响,输水能力将下降到正常情况的60%,但可以正常输水。根据方案,冰期输水方式为:对于具备形成冰盖气温条件的渠段,控制沿线节水闸使渠道尽早形成冰盖,因为冰盖是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对于不能形成冰盖的渠段,则通过设置拦冰索、排冰闸,分段及时清理冰块,防止形成冰坝或冰塞。这些措施可充分确保沿途水流的通畅。长江水进入北京城区后将流入卢沟桥暗涵和西四环暗涵,这些管线平均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且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水温平均在10摄氏度左右,不会上冻结冰。然而当江水从暗涵走到地上,进入团城湖调节池后,将形成明水水面,调节池水面可以结冰,但对于露在外面的闸门和闸室,都加装了融冰泵,搅动池中5米深的水,防止水面结冰。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还举例说明,如北京市内接水池大宁调压池,前几天晚的最低温度在-5,但池中水波荡漾,没有结冰现象。水池内壁上有两排“喷泉”,专门搅动水面。正式通水后,考虑到如果水面结冰,会影响调压池泵站进水和退水闸门操作,池底安了两个防冻泵装置,搅动水面防止冻冰。南水北调中线移民的故事:河南省淅川县身处变动不居的大时代,形态纷繁复杂的各式“迁徙”,似乎是不同地域、身份和阶层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宿命。作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方铁锁家将随众搬入淅川右邻邓州市的构林镇李营村。这项已知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水利工程规划三条调水线路,预期每年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448亿立方米,供给常年干旱的北方地区 水利部数据表明,北方农民仅有全国19%的水资源,却种植着64%的耕地,其艰苦可想而知。南水北调工程设想始于1952年10月。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三年,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还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由于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中央政府对这项工程保持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极度谨慎,各相关论证、研究、勘测、规划工作延续至今。甚至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分别于2002年、2003年开工建设后,通水时间仍是一再推迟,而最具争议性的西线工程则面临着被搁置的可能。环境、移民和投资是相关决策者和执行部门最为关注的三大问题。仅根据已定的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期间的投资就将超过三峡工程 我国上一个,同样颇具争议的大工程 总投资的两倍。2009年12月,中央政府宣布,2010年计划安排投资480亿元于南水北调,是前七年工程投资的总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时强调,要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惠民工程”。在方铁锁的河南老家,他的父亲方保全清楚地知道,在漫长的准备期结束之后,政府这次是要来真的了。杜寨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仅咫尺之遥,居民3220人,其中2960人都将在八个月后背井离乡,分别迁至邓州的三个村。这是四十年间,他们第二次为了给南水北调工程让路而进行搬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把丹江口库区的水位从目前的162米升至176.6米。为此,工程规划在河南和湖北两省搬迁33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淅川,一座地处偏远,不通铁路,在解放前一度以“宛西自治”闻名于世的山中县城,将搬迁安置16.2万人,是南水北调工程造就的第一大移民县。据淅川县移民志称,从1958年到1976年,该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丹江口水库的修建期间及之后就已搬迁了20.49万居民,占1954年全县总人口的49%。长期以来,当地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一直挣扎在国家贫困线以下。丹江口水库修建完成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方保全响应国家号召,跟随着村里其他农户,拖家带小地从平原搬到了高处。而那时,在杜寨以北数十公里,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淅川县城早已与全县55%的耕地一道沉入水下。根据作家梅洁的调查,1959年,当人们开始异地重建淅川县城的时候,他们的全部家当都搭载在16辆卡车、100辆人力木板车和10只木船上。然而到了今天,移民迁置已经成为一个远为复杂,所涉极多的议题。在杜寨这样人们多少年前就被告知自己会被迁置别处的地方,大家久已疏于修建新房,所有的期待都在于政府的移民补偿补助款上。本着“边移民,边扶贫”的原则,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补偿补助标准无疑是有利于特困人群的。不论其住所实际大小,每名当地的搬迁农户都有权领取24平米房产的补偿款。按每平米平均补偿530元计,则每人可一次性领取12720元,甚至(可能尤其)是那些人均房产明显少于24平米标准的移民。对他们的这些额外补助款,将以“建房困难补助费”等形式下发。 但与此同时,省里的移民政策认定,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4平米的住户需为超过部分自行买单。对于这样的政策,方保全想不通。这个自诩为杜寨七队里“富人”的农民,在家里斑驳脱落的墙皮上贴满了旧报纸和年历。但只要抬下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用几根梁木托起的屋顶,和在一根饱经风霜的梁木下挂着的,他平常不舍得怎么用的电灯。这个有一间堂屋、两间卧室的红砖瓦房,加上破落的院子,虽然面积超过120平米,但所有的电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一台小电视、一座小钟、两个煮饭器和那一挂电灯,其余的桌、椅、床皆为木制,虽未朽尽,却不远矣。在这样的赤贫地区,穷富怎么能单纯地按人均居住面积来计算呢?作为村里的“富户”,方保全的主要不满,在于补偿补助政策明显倾向于“穷人”和大家庭。按这个55岁老汉的说法,“人头多了就占便宜”。方保全的户口本上只登记了三人,而当地多数农户的户籍人口都在五六人左右。他们也因此将得到远比方保全要多的补助款。“人多家产少就给得多,人少家产多就给得少。”方保全如此总结落实下来的移民补偿补助政策。而24平米的人均标准,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08的数字,已经明显低于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居民31.6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杜寨村所属香花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兼当地南水北调移民总指挥马俊宏坚持认为,补偿补助政策“对大多数移民是好事”。“对房产大的人,这肯定是不公平的。但甘蔗难得两头甜。政策合理不合理,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他对中国日报记者说。但村民们普遍反映,搬迁政策不清不楚,补偿补助款项计算方式繁复,政府从未提供任何解释解读,致使百姓至今仍不知所云。很多有子女在外打工的农户只得求助于孩子们。但在电话的那头,方铁锁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去年十一月底的一天,方铁锁在北京接到父亲的电话,让他帮忙“查下这政策究竟是个咋回事”。像所有同龄人一样,他求助于互联网。他没有找到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说明,却查到了一个名为“淅川移民之家”的QQ群,加了进去才发现,大家也多是像他一样,云里雾里的淅川打工仔。前香花镇副镇长方克书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地方政府“没有做到充分公开透明”的结果。马俊宏随即回应说,村民们没有掌握具体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省内领导赶工命令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压缩了地方干部向群众解释政策、说明情况的时间,使得一切看来都很仓促。河南省委、省政府此前保证将在2011年底前完成所有省内南水北调移民 均在淅川一县 的搬迁安置工作。这比早先设置的目标期限提前了整整两年。按省里的话就是,“四年任务,两年完成”。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正式认可了此目标,并公开宣称将“按照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全力做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实话说,基层干部意见都比较大。人还是那些人,支出不增加,完成时间减半。”马俊宏对此表示。经过三十年的剧烈变革,今天的中国农村,已远非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所宣传的那样“一把钥匙打开了那千把锁”,而是如同方克书所说,“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了。南水北调所涉移民千千万万,每家都有各自的故事。作为移民试点村的一名村民,方铁锁的姑母方富芝已于去年八月搬至邓州猛楼镇,现住在政府建起的标准化小区内。她抱怨说,新家没有烧柴禾的地方,而对农民来说,烧煤气又“成本太高,舍不得,还没达到那程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在试点村移民的新址层出不穷。例如,很多人对日常花销的骤然增多感到沮丧。住在小区里的移民失去了自己的菜园,只能到市场上买菜吃。这样一来,自然导致他们每天支出的剧增。另外,一些移民被分到的农地离新家有三四里之遥,自己无法按时收割,只便宜了偷菜人;而更多移民的农地土质差,难以耕种。但物质条件的欠缺并不是主要问题。在一次秘密的实地勘察后,淅川西部大石桥乡柳家泉干部邢建林失望地发现,在他们今年夏天即将搬赴的邻镇某村,原住民们对移民的抗拒心理十分严重。“人家都是强压着给征了地,不是自愿的。吵得很厉害。”他对中国日报记者说。近一个月来,河南、湖北两省党政机关和各新闻单位都开始了对搬迁安置工作的密集宣传和报道。此时,数以万计被要求留守,以耕种各地“移民线”以上农田的淅川居民,只能漠然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为了在淹没区内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在进行多次实地勘察论证后,明确指示各相关移民村均需派人留守耕作那些在172米“移民线”以上的田地。由于大规模搬迁安置工作的正式启动时间是在今年夏天,相关部门尚未出台任何政策来安抚这些多住于偏僻的坡顶地带,又将很快没有路,没有市场,没有学校,没有村委会的“自由人”。面对着诸多未知的困惑,金河镇北沟村二队队长王红旗连声叫苦。在离村部两座山坡,也就是40分钟山泥路以南的二队上,89名队员在等待搬迁多时以后,被通知留守他们已经住了三十多年的南坡顶。像在很多其它农村地区一样,由于生活艰难,队里一些农户铤而走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黑户为数不少。王红旗本人即育有两子一女。但是按他的说法,不久前,他们都已在搬迁令下达后“依据政策”向镇里交钱上了户口:三胎的交一万五千元至一万六千元,两胎的交一万元。这89人都是原定要搬走的。王红旗信誓旦旦地说,长江委已派人来勘察过房屋、商谈过赔偿款补助费,“可说过”要让他们搬走了。但去年十月中一个收玉米的晚上,王红旗突然接到通知赴村部开会。在会上,村干部下达了政策通知,宣布二队89人 包括王红旗及其家人 留守原址。队里人已交给镇里的“上户费”再也无人提及。村委称,之所以要这89人留守,是因为他们都住在水位线上,还可以耕作不会被淹的20.99亩耕地。但在一份由33名二队户主、户代表以89人名义联名签署的“北沟村二组线上居住移民申请书”上,队员们声称,剩下的这些耕地中,石圈地、石渣地居多,土层很薄,牛耕不成犁,只有用镢头挖,而且遇上天旱就颗粒无收,他们完全无法生存下去。何况要89人分这20.99亩地,也未免太勉强了。河南人均耕地1亩1分,已经少于全国人均的1亩3分8,而二队留守人员将只有2分3的人均耕地。二队所在的南坡顶上三面环水,一面是山,没有出路,交通闭塞。村民代表们说,平时他们东西都是用肩挑,卖粮食都是靠架子车往山下拉,人畜饮水又十分困难,耕地里没有灌溉设施,而邻村的杨家学校更是在三里地外,每天孩子上下学都只能由大人接送,家里没劳力的村民只能让小孩弃学务农,下一代的教育很成问题。“我们没啥想法,能随着大众走就行。”在离家七里以南,老城镇武家洲村地界,鹳河边悬崖峭壁间一条疾风劲吹的山路上,王红旗边向本报记者说着,边准备着再度上山,去割能卖三毛钱一斤的黄笔草。那是他每年冬天的主要收入来源。位于石碥山西面坡脚地带的武家洲村六队、七队、八队,均被口头通知需要留守。七队全国林虽然坐拥几十亩耕地,但都在库水以东,每次都得划船来往。可大水过后,又究竟何从何从?这个三十七岁的汉子一片茫然。“没出路了,也都没法走路了。一有个事,都出不了门了。”全国林比划着说。他的房子刚好超过172米水位线。武家洲村是淅川县的老移民试点。淅川县移民志称,“村民原居住在鹳河下游平原地带,耕地充足,土地肥沃,水陆交通都较为便利。随着丹江口水库的兴建,村民历经几次搬迁后靠,造成生产生活困难重重。”据参与中国科学院“汉江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张全发研究员介绍,在汉江上游,分水岭地区1300万人中有80%都是农村居民,国家明确承认并大力扶持的“社会弱势群体”。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树山此前坦承,搬迁中各种矛盾交织,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可能在搬迁中爆发。“为了破解矛盾,河南将倾全省之力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他说。然而在操作层面,即便是谁去谁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