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部分复习资料参考书目:计算机系统 王小华 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 ENIAC: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主要用于军事国防。2 计算机的5个发展阶段(1) 大型计算机阶段(2) 小型计算机阶段(3) 微型计算机阶段(4) 计算机网络阶段(5) 国际互联网阶段3 大型机的发展的4个阶段及特点阶段主要逻辑元件时期主要特点(硬件发展、软件发展)应用领域一电子管1945-1955主要特点: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贵、维修复杂主存: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磁带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二晶体管1955-1965主存:磁芯器外存:磁盘软件:出现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操作系统小型机蓬勃发展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工业控制三集成电路1965-1980主存:磁芯软件:出现分时操作系统四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至今开创了个人计算机(PC)时代4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1) 体积缩小、功能提高(2) 外设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操作使用越来越简便。(3) 计算机网络化(4) 多媒体技术(5) 多处理器系统(6) 人工智能(7) 家庭自动化二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1 计算机的特点(1) 运算速度快;(内存容量和CPU主频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2) 计算精度高;(计算机位数越多、精度越高)(3) 记忆能力强;(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 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6) 通用性强 微机特点:除以上特点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可靠性高、对使用环境要求不严格、价格低廉、易于成批生产。2 计算机的分类(1) 主要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网络计算机(NC)(2) 其他分类方式:按功能分类:专用计算机与通用计算机按处理数据信息的形式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按其工作模式分类:服务器和工作站网络终端机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 工业应用领域:过程控制、CAD/CAM、企业管理、辅助决策)(2) 科学计算领域;(计算机最早应用于科学计算,具有计算量大、计算过程复杂和计算精度高的特点)(3) 商业应用领域:电子银行、电子商务;(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数据量大计算简单)(4) 教育应用领域:远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5) 生活应用领域:数字社区、信息服务(6) 人工智能领域第二章 键盘操作与输入法一 键盘的主要键位功能1 功能键区:ESC、F1-F2键2 基本键区:(1) Tab:制表键(2) Caps Lock:大写锁定键(3) Shift:换档键;用于输入上档字符或更改字母大小写输入(4) Ctrl、Atl:常与其他键组合使用。3 编辑键区、数字键区:略二 汉字编码系统1 区位码: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时表示汉字的编码应该规定统一的编码,我国制定了汉字交换的统一标准GB2312-80,我们简称为区位码。GB2312-80国标字符集将汉字编码分成94区与94位,就是区位码。共收集了7445个图形字符,其中一般符号、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汉语拼音等682个,汉字字符分为两级,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为3008个。2 国标码:汉字信息交换的代码,也称交换码。区位码与国标码的换算:国标码十六进制的区位码+2020H 3 汉字机内码(内码):计算机系统中用来存储和处理中、西文信息的代码。一个汉字由两个字节组成,为了与ASCII码区别,最高位均为“1”。每一个汉字的机内码也就是指向该汉字字形码的地址。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换算:机内码十六进制的国际码+8080H l 例:“大”字的区位码为2083,求该字的国标码和机内码。l 分析方法步骤:(1) 区码和位码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表示(2) (区位码的十六进制表示)2020H国标码;(3) 国标码8080H机内码l 解:(1)该字的区号为20,位号为83 (2)将区位号2083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表示为1453H (3)1453H2020H3473H,得到国标码3473H (4)3473H8080HB4F3H,得到机内码为B4F3H 4 汉字输入码(外码):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1) 数字码(或流水码)如:电报码、区位码、纵横码优点:无重码,不仅能对汉字编码,还能对各种字母、数字符号进行编码。缺点:是人为规定的编码,属于无理码,只能作为专业人员使用。(2) 字音码如:全拼、双拼、微软拼音优点:简单易学。缺点:汉字同音多,所以重码很多,输入汉字时要选字。(3) 字形码如:五笔字型、大众码、四角码优点:不考虑字的读音,见字识码,一般重码率较低,经强化训练后可实现盲打。缺点:拆字法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拆字难,编码规则繁,记忆量大。(4) 音形码如:表形码、自然码、钱码优点:利用音码的易学性和形码可有效减少重码的优点。缺点:既要考虑字音,又要考虑字形,比较麻烦。5 汉字输出码:又称汉字字形码(汉字库)或汉字字模,如:点阵字型编码:1616点阵、2424点阵、4848点阵等。每一个点在存储器中用一个二进制位(bit)存储,所以一个1616点阵汉字需要32(1616/832)个字节存储空间。三 汉字的输入1 输入方式: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扫描识别方式2 各种输入法应用(输入法状态栏对应的按钮及快捷键的使用)(1) 各种输入法切换:Ctrl+Shift(2) 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Ctrl+Space(3) 中英文标点切换:Ctrl+(4) 全半角切换:Shift+Space(5) 软键盘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组成一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1 冯氏计算机系统(1)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只有硬件的裸机是无法运行的; 软件系统:为解决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及其文档。 两者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只有软硬结合,才能使计算机充分发挥它的功效。2 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由冯诺依曼提出。3 “存储程序控制”工作原理的主要思想:(1) 计算机硬件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按地址存取(3)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即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存储器中。4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即运行程序指令的过程(1) 程序由一系列指令组成,存放在存储器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直至程序的结束;(2) 指令执行过程步骤: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下一指令二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1 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及其功能(1) 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指挥部件,重要功能是对当前指令进行译码,分析其所需要完成的操作,产生各部件所需要的控制信号,通过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使整个计算机自动、协调地工作;主要功能为: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控制器的组成: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操作命令产生部件等)(2) 运算器: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包括ALU(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和寄存器)(3) 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了解读(取出数据)、写(存入数据)操作的概念(4) 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5)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转换成人们或其他设备所能接收的形式。2 几个概念:主机、CPU、外部设备(1) CPU(中央处理器):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合称;(2) 主机:包括CPU和主存储器;(3) 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三 软件系统1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 系统软件:管理、高度、监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程序集合;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标准程序库、服务性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2) 应用软件:为用户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和有关资料;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2 计算机语言(1) 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2)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和区别 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和执行的语言;属于低级语言。 汇编语言:符号语言,用助记符来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的指令系统;面向机器的低级语言。 高级语言:也称算法语言,包括算法语言、查询和数据库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等;与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无关。(3) 源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统称为源程序。(4) 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通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和执行。3 语言处理程序(1) 语言处理程序及作用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程序;其过程称为汇编。 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但不生成目标程序;其过程称为解释,特点是边解释边执行,不生成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其过程称为编译,特点是先翻译后执行,中间生成目标程序。(2) 汇编、解释、编译的概念和区别(见上)四 操作系统1 基本概念(1)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之一;(2) 管理计算机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资源;(3) 合理组织工作流程以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4) 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2 主要功能(对系统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1) 处理器管理(CPU管理)(2) 存储器管理(内存管理)(3) 设备管理(4) 文件管理 (5)作业管理3 分类(1) 单用户操作系统(2) 批处理操作系统(3) 分时操作系统(4) 实时操作系统(5) 网络操作系统4 典型操作系统介绍(1) DOS:采用字符界面,是一种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2) Windows:基于图形界面的字符化的多任务的操作系统;(3) UNIX:1969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交互式的分时操作系统;(4) Linux:由荷兰科学家Linus Torvalds于1991年编写完成;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类UNIX的操作系统;是多用户、多任务的通用操作系统。五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 第一层:微程序设计级:在计算机硬件基础上,根据机器指令系统来设计微指令。2 第二层:机器指令系统级:是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的纽带。3 第三层:操作系统级,即虚拟机:统一调度与管理硬件资源、支撑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运行。4 第四层:语言处理程序及其他系统软件级:将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5 第五层:面向用户应用程序级: 第一层和第二层划分为硬件系统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划分为系统软件层;第五层为应用软件层。第四章 数据的表示与编码一 数制与数制转换1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必要性和原因:(1)易于物理实现;(2)运算规则简单;(3)工作可靠性高;(4)适合逻辑运算2 数制中的三大要素:数码、基数、权(1) 基数:每个数位上能使用的数码的个数(2) 权也称位权,以该进位制的基数为底,以数码所在数位的序号为指数,所得的整数次幂即为该进位制在该数位上的权。3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二进制,及由二进制派生的八进制、十六进制(注意各种进位制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计数制基数数 码进位关系二进制(B)20、1逢二进一八进制(O)80、1、2、3、4、5、6、7逢八进一十进制(D)100、1、2、3、4、5、6、7、8、9逢十进一十六进制(H) 16 0、1、2、3、4、5、6、7、8、9、A、B、C、D、E、F逢十六进一4 四种常用数制的对应关系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000011111022211333100444101555110666111777100081081001911910101012A10111113B11001214C11011315D11101416E11111517F10000162010二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1 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位展开累加法(即将每位数码乘以各自的权值再累加)例如:(1001.1)2=123+022+021+12-1(9.5)10(345.73)8=382+481+580+78-1+38-2=(229.921875)10(A3B.E5)16=10162+3161+11160+1416-1+516-2=(2619.89453125)102 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整数部分:除R取余;小数部分:乘R取整例如:(1)将十进制整数(105)10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2 105余数 2 521 2 2602 13 0 2 6 12 30 2 11 0 1所以,(105)10(1101001)2(2)将十进制小数(0.8125)10转换为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顺取整”的方法,过程如下:0.812521.625 10.6252 1.25 1 0.252 0.5 00.52 1.0 1所以,(0.8125)10(0.1101)2如果出现乘积的小数部分一直不为“0”,则可以根据精度的要求截取一定的位数即可。(3)将十进制整数(2347)10转换为十六进制整数,采用“除16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16 2347 余数16 14611(十六进制数为B) 16 92 09所以,(2347)10(92B)163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1) 二进制八进制:每3位二进制数对应1位八进制数(2) 二进制十六进制:每4位二进制数对应1位十六进制数(3) 八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或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例如:(1) 将二进制数10100101.01011101分别转换成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010100101 .010111010二进制表示245.272八进制表示所以:(10100101.01011101)2(245.272)810100101 .01011101二进制表示A5.5D十六进制表示所以:(10100101.01011101)2(A5.5D)16(2) 将八进制数157.34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157.34八进制表示001101111.011100二进制表示所以:(157.34)8(1101111.0111)201101111.0111二进制表示6F.7十六进制表示所以:(157.34)8(6F.7)16三 数值数据的表示1 数据分为两种:带符号数据和无符号数据。无符号数据没有正负之分;有符号数据在二进制数据位前须保留正负称号位。2 原码、补码、反码(1) 若X0,则X原=X反=X补,符号位为0(2) 若X=tA(3) 存储器带宽:每秒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存储器带宽决定了以存储器为中心的机器可以获得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单位:字/s、Byte/s、bit/s 如:存取周期为500ns,每个存取周期可访问16位,则它的带宽为32M位/秒。(4) 可靠性(5) 功耗5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缓存、主存、辅存)6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1) 内存速度较快、容量较小;内存可直接向CPU提供数据和指令;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正待运行的程序和数据。(2) 外存速度相对较低,容量则较大,且价格较低;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外存中的信息不能直接被运算器和控制器所访问;其中的信息必须先调入内存方可被访问。7 RAM和ROM的区别(1) ROM用于存放内容不变的信息,在出厂时就已装入;RAM用于存放现场程序和数据;(2) 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改变;RAM中的内容可随时按地址进行存、取;(3) ROM中的信息用电路的结构来表示,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RAM中的信息断电后一般会立即丢失。8 常见的外存储器:磁盘(硬盘、软件)、磁带、光盘、U盘9 完整的磁盘包括三部分:磁盘片、磁盘驱动器、磁盘控制器;(1) 概念:磁道(0磁道在最外圈)、扇区、写保护孔(2) 磁盘容量计算公式:磁盘容量每面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面数例如:双面双密5吋盘,一面分为40个磁盘,9个扇区,每个扇区记录512个字节;则该磁盘的存储容量为:4095122=360KB四 微机的其他部件:1 I/O接口:CPU与外部设备的之间的连接缓冲。2 微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有:串行方式、并行方式;微机内部的信息交换方式:并行方式。3 总线: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1) 总线宽度:一次传输信息的位数。(2) 总线的分类:内部总线:CPU芯片内部的总线;外部总线:也叫系统总线,连接系统各部件间的总线(3) 按照总线上传送信息类型的不同,也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4 显示器:(1) 分类: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2) 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显示的画面就越清晰;(3) 显示器与显示卡必须匹配。5 打印机:点阵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敏式打印机。6 鼠标:机械鼠标、光学鼠标、光学机械鼠标五 微机特点和使用环境和系统维护1 微机特点: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可靠性高以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等特点。2 使用环境:(1) 环境温度:室温1535。C之间;低于15。C,则容易发生读写出错;高于35。C则因散热不好,影响机内电子元件正常工作。(2)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20%80%;高于80%会使元器件受潮变质,甚至出现漏电、短路、生锈、导线发霉等而损坏机器;低于20%,则会过于干燥而产生静电干扰,造成错误操作。(3) 保持机房清洁:尘土过多会造成读写错误等;(4) 微机工作台要稳固(5) 电源电压要稳,工作时供电不能间断。(6) 在计算机附近应避免强磁场干扰。六 指令系统1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集合称为该机的指令系统;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不一定相同。2 指令就是一组计算机能识别并能执行的各种基本操作命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对象,操作地址)两部分;其中操作码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操作数是指参加运算的数据或者数据所在的地址。3 程序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选用的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4 指令周期: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包括取指周期(取指,分析)和执行周期。5 指令的报告步骤: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程序的结束。6 计算机工作过程的实质:执行程序的过程;是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不断循环的过程。7 程序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冯诺依曼原理8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第六章 现代微机组装第七章 Windows XP基本操作第八章 网络基础知识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 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独立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外部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物理连接,并按照共同的协议,通过网络软件逻辑地想到联系到一起,而实现资源的一种计算机系统。(3) 计算机网络从系统功能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l 通信子网:由具体的通信线路和节点交换机构成,主要完成信息分组的传递工作,每个通信节点具有存储转发功能;l 资源子网:包含所有由通信子网连接的主机,向网络提供各种类型的共享资源。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终端网络阶段);特点:(1) 该系统中,主要存在的是终端和中心计算机间的通信,不存在各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或信息交流;(2) 随着所连远程终端个数的增多,使得中心计算机实际工作效率下降。第二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1) 优点: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多台主计算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2) 缺点:没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不同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互联十分困难。(3) 典型代表:ARPA网(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开放式标准化的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协议。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化发展阶段3 我国的四大主流网络体系(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 中国科技网CSTNET(3)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4)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可共享的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软硬件资源。(2) 数据传输(数据通信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3) 均衡负荷与分布处理(信息集中和综合处理功能)(4) 资源调剂功能(5) 提高性能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 网络通信:例如通过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通过Internet网络IP电话进行长途通话。(2)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完成产品订货、产品营销、产品宣传、产品交易及货币支付等。(3) 办公自动化及企业信息管理(4) 信息检索(5) 金融管理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树型(1) 总线型结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通过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传输介质或一根总线上。 典型:以太网 特点:将各个节点设备和一根总线相连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扩充 缺点:总线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瘫痪(2) 星型结构: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如交换机,集线器等)上。 特点:局部线路故障只会影响局部区域,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追查故障点方便;新增或减少计算机时,不会造成网络中断。 缺点:必须增加一笔购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成本;对中央节点依赖度高。(3) 环型结构:网络中各节点通过一条首尾相连的通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链路环。 优点:采用“令牌”机制传送数据;网络管理软件比较简单,实时性强。 缺点:设备成本高;任一线路或节点故障,会导致整个环型网络瘫痪(可用双环线路方式解决)。(4) 树型结构 优点: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易于维护 数据在传输中要经过多条链路,延时较长。(5) 网状结构 特点:无中心计算机,网上的每个邢点有多条路与其他节点相连,通信子网是一个封闭式结构,通信功能分布在各节点机上。 优点:当网络中某一线路或节咪出现故障时仍可以通过其他链路实现数据传输,不影响整个网络的下沉运,可靠性高;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可改善线路的信息流量分配及负荷均衡,可选择最佳路径、传输延时少等 缺点:网络控制和管理复杂,布线工程量大,硬件成本较高等。7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距离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 按适用范围分:公用网、专用网二 网络体系结构1 网络协议:通信双方事先约定所需遵循的规则,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正确地、有条不紊地收发数据所制定一系列的通信协议。2 网络协议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1)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2)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 时序:对实现信息传送顺序的详细说明。3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把计算机网络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结构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将整体功能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层次,各个功能层次间进行有机的连接,底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必要的功能服务,这种层次结构的设计称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优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三 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1 共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 功能:(1) 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二进制数据的传送。(2)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基础上,在网络中的节点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3) 网络层:通过选择路径的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负责子网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联等。(4) 传输层:为用户进程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两个端系统之间透明地传输报文,为会话层提供进程间连接的接口和服务。(5) 会话层: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连接;该层规定了网络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虚电路的建立和拆除。(6)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7) 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服务和接口。四 TCP/IP参考模型(IP地址,子网掩码等概念)1 Internet网络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其特点是: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地址统一分配,网络中的节点都有唯一的地址,高层协议的标准化等。2 TCP/IP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1) 数据链路层:定义各种介质物理连接的选择性、定义在不同介质上信息帧的格式(2) IP层:转发和路由功能:根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将分组从源端转发到目的地。(3) TCP/UDP传输层: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4) 应用层:包含了许多应用层协议。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OSI模型TCP/IP模型TCP/IP协议集应用层应用层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邮件SMTP其他:SNMP和DNS等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传输层TCPUDP网络层网络层IP(ARP、RARP、ICMP等)、RIP与OSPF等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Ethernet IEEE802.3FDDITaken Ring IEEE802.3其他物理层五 架设局域网常用的硬件设备。1 局域网的应用:(1)文件传输;(2)共享数据库;(3)共享软硬件资源;(4)作业传输与控制;(5)电子邮件;(6)传送多媒体信息;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3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1) 中继器(转发器):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段,对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后按原方向传播。实现物理层上的连接(2) 网桥:连接同结构网络;网桥可以将局域网分段成子网;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3) 交换机:多端口网桥,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4) 路由器:实现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联;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具有网桥的功能,路由选择功能、网络分段、流量控制、网络管理的功能。(5) 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高三层;具有路由器的功能、并为互联网络的双方提供高层协议的转换服务,能够连接两上高层协议完全不同的网络。六 常见的网络协议、Internet基本概念、IP地址、DNS等概念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1) 互联网是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2) 网络互联:两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用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相互联起来,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3) 中继系统:网络互联要使用的中间设备。有五种中继系统:1)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2)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3)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4) 网桥和路由器混合物:桥路器5)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2 Internet的通信协议(1) IP协议:网间协议(2) ARP:地址解析协议(3)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4) 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3 IP地址:(1) 采用32位二进制数值组成,按每个字节分,分为4段,每段用转换为十进制数表示且用点“.”隔开;(2) 每个IP地址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3) 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地址(即一个地址从不分配给多台计算机。(4) 5种IP地址类型:A、B和C类为基本类,用于主机地址;D类用于组播传输;(5) IP地址中,主机号全0的用于表示网络地址;主机号全1的用于表示广播地址;因此主机号全0或全1的IP地址一般不作为网络中的主机地址。(6) A、B和C类IP地址的比较:IP地址类别开头数字第1个字节取值范围网络号字节数网络个数每个网络段中的主机个数A类00-127第1个字节27(128)224-2B类10128-191前2个字节214216-2C类110192-223前3个字节22128-2(7) 子网掩码:告诉网络中的路由器IP地址的多少位用于识别网络、子网及主机;用于标识网络号的位置为1,主机位置为04 DNS:域名服务器,将域名地址解释为IP地址 域名地址:为方便解释机器的IP地址而设立的;包括:主机名.域类型.国家代码5 Internet的服务功能(1) 电子邮件协议及应用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发送邮件服务器所采用的协议 POP:用户从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所使用的协议(2) 文件传输协议及应用 普通FTP服务:要求用户在该服务器上注册相应的用户名和口令; 匿名FTP服务:不用事先注册一个用户名和口令,公共用户名:anonymous 将本地计算机的文件复制到FTP文件服务器为“上传”;将FTP文件服务器复制到本地计算机称为“下载”。 三种FTP方式:FTP命令方式、网页浏览器下载、利用FTP下载工具(CuteFTP、网际快车等)(3) 远程登录协议及应用 FTP:指用户从本地计算机登录到远地主机,使用远地计算机资源。(4) 超文本传输协议及Web应用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标识网络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使每一个资源在Internet的范围内都具有唯一的标识;其格式为:协议类型:/主机域名/路径文件名6 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相关地址不管子网掩码是标准的还是特殊的,计算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数时只要把地址换算成二进制,然后从子网掩码处分清楚连续1以前的是网络地址,后是主机地址进行相应计算即可。知道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可以算出: (1)网络地址(2)广播地址(3)地址范围(3)本网有几台主机例1:下面例子IP地址为1921681005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一)分步骤计算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 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 将上面的网络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不变,主机地址变为全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 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 地址范围是: 网络地址+1 至 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921681001 至 192168100254 也就是说下面的地址都是一个网段的:1921681001、1921681002 。 19216810020 。 192168100111 。 1921681002545) 主机的数量 主机的数量=2二进制的主机位数-2 减2是因为主机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本例二进制的主机位数是8位。 主机的数量=28-2=254 (二)总体计算 我们把上边的例子合起来计算一下过程如下: 例2:IP地址为128361993 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 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将运算结果中的网络地址不变,主机地址变为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 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地址范围是: 网络地址+1 至 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28361921 至 12836207254 5) 主机的数量 主机的数量=2二进制位数的主机-2 主机的数量=212-2=4094 减2是因为主机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管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