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油化工的危害与预防对策.docx_第1页
浅谈石油化工的危害与预防对策.docx_第2页
浅谈石油化工的危害与预防对策.docx_第3页
浅谈石油化工的危害与预防对策.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石油化工的危害与预防对策 摘要: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要认识什么是石油化工;它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危害。防灾减灾是石油化工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石油化工的危害种类及其特点大都涉及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的安全存亡问题。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规划建中,有必要深知石油化工的危害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实施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灾害种类; 灾害性; 防灾对策 1什么是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并进一步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其原料来源主要有天然气、炼厂气、液体石油产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裂解反应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因此原料在管式炉(或蓄热炉)中经过700800甚至1000以上的高温加热,所得裂解产物通常称为石油化工一级产品,通常称为三烯、三苯、一炔、一萘(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和 萘)。石油化工的一级产品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则可得二级产品,如乙醇、丙酮、苯酚等二三十种重要有机原料。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2石油化工的几种危害 石油化工的主要企业是石油开采、储运炼制。它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石油化工的危害较其他工业相对严重。在石油化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简历大全 2.1水体污染 污染主要有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石油污染最主要发生在海洋。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体的的0.5%,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1000万吨,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200万吨,其中1/3左右是游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国海上各种溢油事故每年约发生500起,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了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油类粘附在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并破坏海鸟生活环境,导致海鸟死亡和种群数量下降。石油污染还会使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河流湖泊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炼制石油产生的废水以及石油产品造成的。在炼油工业中,有大量含油废水排出,由于排放量大,常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易形成油污染。另外,油轮洗舱水以及船舶在水域中航行时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油污,也会对水域造成污染。这些污染使河流、湖泊水体以及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甚至危害到人的健康。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采,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横向广泛扩展。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其可溶性成份还会逐渐扩散至地下水中,从而成为一种持久性的污染源。 2.2空气污染 石油炼制装置的加工能力通常为百万吨级,因此废气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毒性强、种类多、排放集中,危害性甚大。排放的污染物质在距生产装置2千米处还可检出。例如,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排出的再生烟气含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由于排放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污染物扩散范围较大。根据对胜利炼油厂催化裂化装里下风向500米处进行测试,二氧化硫浓度为0.巧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为0.079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为0.211毫克/立方米。炼油厂添加剂生产装置间歇排放的含氛化氢气体,排放时在距装置200米处空气中氯化氢浓度为0.92毫克/立方米,附近的居民可以闻到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石油嫌烧时会生成一种叫苯并花的物质,很容易被大气中的飘尘吸附,通过呼吸进人人体,在肺泡和支气管壁上长期滞留,可诱发癌变。 2.3地质破坏。 泛滥的开采石油化工的工程,也会对地质产生危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由于油田往往地处开发后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对油田基地、长输管道可能造成破坏;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地基对工程建设危害很大。油田开发注水,可以诱发地震群,引起地面隆起、地面下沉,造成大量钻井套管变形和损坏。当出现地裂缝时又会诱发井喷,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开题报告 2.4土壤污染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染、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3石油化工灾害特点 石油化工物质构成和空间构成的特殊性,导致灾害特点。 3.1突发性 美国克恩县地震时,某油厂两个球罐破坏,355耐液化丁烷气流出,3而n后即着火爆炸。1965年大庆炼油厂加氢厂房高压管路破裂,引起爆炸,当场42人丧生,厂房顶盖冲出。在石油企业,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出事故 ,就是接踵而至的突发性灾害。 3.2易燃性 石油工业的灾害事故儿乎都与火有关,随后发生爆炸。油气物料易挥发,怕高温、摩擦、振动、碰撞、雷击、静电等引发起火。1986年某油田一口井发生井喷,天燃气喷出4Om高,在更换井口装置时引起着火爆炸,井架烧塌,钻台上的全部设备烧毁,死亡2人,受伤13人。附近7个村庄几千亩农田遭受污染。 3.3广泛性 就火灾、爆炸、溢毒而言,从长输管道到油库区,从装置区到生产车间,几乎都可能发生。由于石油产品为液态或气态燃料,流动性大、扩散性强,其污染范围更广。唐山地震时,秦京输油管有1万t原油流人滦河,对土地、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3.4连锁性 石油生产的连续性而产生“灾害链”。例如地震使房屋倒塌,设备和管道被砸坏,随之油气溢出,振动起火,爆炸。由于生产装置连续、密集,灾害迅速蔓延,要害设施失灵、运转停顿。由石油企业供应能源的其他单位也因此而停产,造成灾害的连锁反应。 3.5严重性 海城地震,因油井关闭,管道破坏,使原油减产7万t。唐山地震,秦京管道断裂,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鞍钢、东方红炼油厂也因此而停产,其损失尚未计入。 4如何做好防灾措施 石油化工的防灾对策即是石油企业的生产形态,又是石油化工职工的生活形态;既有后期发展的空间形态,又有的安全生产空间形态。显然,社会、经济、人文体系离不开石油化工,自有特色。其灾害现象的发生及受灾量大小就须特别对待,建立防灾系统理沦和模式意义非浅。以下几个防灾方面的问题,有必要认真策划。 4.1防火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促成火灾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要预防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首要的就是加强对着火源的控制,防止与可燃物、助燃物形成燃烧爆炸系统,消除和严格控制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着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着火源主要有明火、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磨擦和碰撞、绝热压缩、自行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明火,包括吸烟和生产中的明火的控制吸烟引起火灾是众所周知的,香烟的燃烧温度,在吸烟时为650800,自燃时温度为450500,且可以阴燃很长时间,因此,在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应禁止吸烟。生产中的明火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割用火及其他火源。要严格控制明火在生产中的使用,例如,加热易燃易爆物料时,应避免采用明火设备;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维修用火时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不得使用普通电灯、蜡烛等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照明设备;进入厂区和罐区的机动车辆的排气管上要安装火星熄灭装置,电瓶车辆应严禁进入可燃可爆区等。 思想汇报 4.2防高热物 高热物一般是指在一定环境中能够向可燃物传递热量,并能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属于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的有: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液体管道及热交换器的金属表面,加热炉、干燥炉炉壁,裂解炉、加热釜、沸热锅等,这些高热物体及其表面。温度高,体积大,散发热量多,均可能成燃烧爆炸的点火源。要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防止其与易燃物料接触,防止可燃物及其粉尘落于其上。 4.3防雷电 雷电是天空中雷云的一种放电现象。当雷云对地面建筑物(或物体)放电时,雷电流可达几十至几百kA,这样大的电流,即使持续时间很短,也能在放电通道上产生大量热,温度可达几万,可引起厂房着火,引起可燃、易燃物品爆炸起火,也可造成电气火灾,象前面提到的黄岛油库火灾就是因为雷电击中储油罐造成的。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避雷措施。防雷的方法,通常采用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等防雷装置。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保护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