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_第2页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_第3页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_第4页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学习目标】能知道“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知识导学】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首倡: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历代大多沿行。2、含义:也叫“ ”、“ ”,都是强调要发展 ,限制 和 的发展。3、目的:维护 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 的考虑。(吕氏春秋特别强调其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 。)4、原因: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重要原因:巩固 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徭役征派和国家赋税的主要充当者。5、商人的地位:西汉初年,商人地位很低,但 越来越强。汉武帝推行 、 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 ,一入市籍则 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 的平等地位,在 上和 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 才开始转变。6、影响: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 受到压抑,而 和 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1、秦王朝统一 ,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统一货币,通行 ,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这就是所谓“ ”。汉武帝时代时代开始实行 制度。3、直到 ,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 ;市的 也受到限制。政府对 和 的严格管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 的方式加以控制。知识点三、“海禁”的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 和限制 的政策称为“海禁”。2、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 ”的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止。顺治年间相机颁布“ ”和“ ”,不许“片帆下海”。3、明代到清代短暂的实行所谓的对外开发,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实质上具有 的性质, 仍然禁止。4、“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 之前,这种政策扼杀了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 和 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资料卡片】“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1、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3、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4、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知识点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 的发展,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 开始出现。2、明代纺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出现了一些以 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机器, 机工进行生产。还出现了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 的关系,是一种新的 性质的生产关系。3、除了纺织业以外,景德镇的 、云南的 、陕南的 、台湾的 、江西的 、福建的 ,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要点解析】1、(学思之窗)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作用: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封建统治)。看法:战国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确保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了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集体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演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演变规律: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能否抑制:历代王朝为了维护统治,稳定小农经济,做过很多抑制兼并的努力,但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土地的兼并问题,原因在于土地兼并是客观经济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不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本不可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课堂演练】A组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3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5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6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7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8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B组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了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2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子( )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清代3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的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下列现象对这种土地制度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奴隶主大量开垦荒地 “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兼并战争A B C D6清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7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9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1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12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13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14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地支持了兼并战争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5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1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四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