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居社区中的外来工子女的适应融入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农转居社区中的外来工子女的适应融入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农转居社区中的外来工子女的适应融入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农转居社区中的外来工子女的适应融入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农转居社区中的外来工子女的适应融入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和街农转居进程中外来务工子女社区融入工作报告2006年4月,永和街正式挂牌成立,管辖原增城市新塘镇的永岗、和丰、新庄和贤江4个行政村,并于2007年12月,实行“农改居”。它是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开发区,是广州市东进战略的前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辖区内交通比较便利,是萝岗区南北的交通枢纽。辖区内共有户籍人口1万4千余人,流动人口6余万,注册企业家约300家。作为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辖区内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在城市拉力的作用下,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进,为永和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正处于转型期的永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调整,尤其是家庭化的流动所引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和教育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卓有成效地实现“农转居”的过渡,永和街关工委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成长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形式多方位进行充分调研,秉承实事求是原则,评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求。通过入户走访,随机抽样调查,学校跟踪了解,广泛咨询等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成长和社区融入进行了充分摸底调研,并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需求:1、在教育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能够共享到当地同等的教育资源,尽管如此,学业问题仍然是困扰外来务工子女的首要问题,他们当中有近50%的表示感觉到有学业压力。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即使很重视孩子教育,有时也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且相当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孩子的学业指导往往力不从心。2、在物质供给上,许多外来务家庭贫困,生活节俭,在物质上不能够充分满足孩子需求,给予鼓励性的奖助学金能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同时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品质,也有助于提升自尊感。3、在环境适应方面,由于来到一个语言、地理等环境与家乡有差异的新环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定的时间适应,加之,朋辈群体的改变,均可能导致产生恐慌、畏惧等适应不良的现象。如何满足他们人际交往需要,促进环境适应和社区融入成为重要的工作方面。在综合研究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后,街关工委提出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化的设想,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他们与当地同龄人无差别,增强社区归属感,为其健康成长搭建良好的基础。二、整合资源,发动各方力量,动员社区居委会和企业投入资源,奖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开设无户籍差异的奖助学金。在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局下,街关工委扩宽思路,积极联系和动员各居委会、企业等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中小学教育。目前,我街四个社区居委会每年投入数万元的教育经费和其他资源,以奖教奖学的形式,每学期通过无差别的奖励外来和本地的优秀学生。搭起企业捐资助学的桥梁。2010年1月,驻永和街的富林特公司向永和街新庄小学本学期各年级学习成绩排名前6名的学生共36人颁发了奖学金,共计6000元。这是富林特公司连续2年开展捐资奖学,鼓励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继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三、开发“走遍永和”实践项目,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强对永和认知和归宿感。为了让外来和本地学生直观了解到自己身处的永和街如何从农村到工业区、到城市转变。街光工委通过“走遍永和”之行,拓宽学生视野,转变学生思维。自2007年起,持续开展“走遍永和”项目。第一站,街关工委组织辖内2所小学共90名学生到美资企业富林特油墨公司参观。企业向小学生介绍产品之余,还宣传企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消防知识。此后的两年间,街关工委相继组织中小学生近2000人次,参观了辖内台资企业敏惠公司、希世比科技电池公司,日资企业益力多公司,美资企业百事可乐、安利公司,民营企业梦洁日用品公司等14家知名企业。2008年3月28日,街关工委组织辖内贤江小学4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参观永和消防中队,带领小学生观看消防知识宣传室、营房、图书室、荣誉室和健身房。消防中队队员还亲自给学生们讲解、示范,让他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防火自救、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此外,街关工委还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了解乡土艺术,组织小学生到文化站,看邻家叔叔阿姨唱粤曲、演粤剧,培养其热爱本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本地归属感。四、开展“爱家系列”才艺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多方面发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近年来,街光工委以培养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自信为着力点,借助“爱家系列”才艺活动主题,拟陆续开展“我爱我家”、“在家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等才艺作品征集活动,通过发掘其多方面的能力来提高自我认同感。2010年上半年,街关工委发动外来和本地学生创作主题为“我爱我家”才艺作品,活动共征集作文160篇、漫画18幅、电脑绘画8件、摄影10幅。随后,街关工委邀请等各界代表参与评审,活动以鼓励为原则,共评出12名学生获真情奖、35名学生获表扬奖、53名学生获鼓励奖、10名学生获潜力奖、63名学生获入围奖、30名辅导老师获最佳指导奖。“爱家系列”系列活动立意新颖,倡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永和街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提高成绩落后但在才艺方面有特长学生的自信心,此次活动得到社会认可,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五、勇于尝试,引进专业,积极支援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服务,共同倡导做“新永和人”。2010年3月,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永和街社工站点挂牌成立,社工入住永和街为青少年服务带来了新面貌,街关工委大力积极支持青少年服务,宣导外来务工人员带领子女积极参与,融入社区,成为“新永和人”。2011年4月,延续并拓展永和街大同社工站的服务项目,成立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连日来,街关工委支持社工组织开展“关爱志愿走进每一个家庭”“同行亲子手工DIY”“成长开心购物大行动”“感恩母亲”等主题活动,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探访残疾人、低保家庭等弱势群体,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活动,增强彼此间的互动,传达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关爱,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和归属。此外,为促进工作开展专业化、深入化,街关工委还将联合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亲职教育,亲子沟通技巧、家庭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其子女开展学业指导、心理压力调适,学习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