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分析.docx_第1页
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分析.docx_第2页
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分析.docx_第3页
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服务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为推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应切实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会计确认基础又称之为记账基础,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获取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下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中存在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我国现行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确认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事业单位的需求,为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制定有效对策加快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进而,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的缺陷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事业单位信息使用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评价和经济决策、会计确认基础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会计确认基础无法适应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收入项目不配比,不能够真实反映当年收入结余以及相关会计报告信息缺乏真实性、科学性。 1.事业单位信息使用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评价和经济决策 就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而言,其实行政府采购手续较为复杂、程序较多、技术参数多以及审批购买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运用收付实现制时,其不同的拨付方式将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再加上,采购与支付间隔跨年度存在账实不符问题,极易造成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形成不同的评价,进而,使得事业单位信息使用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评价和经济决策。 2.现行会计确认基础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与一般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是不计提折旧和根据市值计提减值准备的,以此,造成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难以及时把握其具体实际的净值;另一方面,基于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时无法准确的反映出资产的耗费,进而,现行会计确认基础势必难以无法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3.会计确认基础无法适应采用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 事业单位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得事业单位收到的资金彻底打破货币资金的表现形式,使其逐渐趋于收入增加和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增加的表现形式。同时,对于收付实现制的确认基础而言,其在采购全程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时,势必会造成年末资金的结余,进而,难以有效反映出该项经济业务的实际状况。 4.收入项目不配比,不能够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收入项目不配比现象日益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方式滞后,以至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再加上,受采购与支付间隔跨年度存在着账实不符问题的影响,使得其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当年收支结余。 例如:某事业单位有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人员200人,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人均年度预算定额标准350元提取医疗基金70000元。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 70000 贷:其他应付款 70000 发生医疗费支出时(假设一次性用银行存款支付70000元),直接做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7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 对于结余结构中的不合理设置,是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影响之一,它把已经归属与个人部分支出项目通过制度之规定,而强制归属在权益项下实属不妥之举,应该还原为负债,会计反应才更真实。 5.相关会计报告信息缺乏真实性、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均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这种会计报表难以全面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使得其会计报告所反映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严重缺乏真实性、科学性,一旦信息使用者运用此报表中的信息,将给企业决策带来较大的风险性,不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大。 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必要性 由以上所述总结可知,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已是迫在眉睫,总结而言,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全貌以及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成本核算要求。 1.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有效资源是确保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不仅有助于使用者全面掌握其事业单位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生产性资源、非生产性资源以及闲置资源,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对有效资源的基础利用和深层次利用,进而,确保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2.能够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全貌 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其难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和披露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利于明确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受托责任。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不仅缓解了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促使其科学评判和衡量事业单位的财务全貌。 3.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成本核算要求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事业单位逐渐趋于市场化,市场化下的事业单位需要实现资金的统筹规划和提高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作为基础保障,而二者均离不开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基础,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确认基础的转换,以满足其事业单位市场化的需求。 三、加快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有效对策 实践证明,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已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现行事业单位的需求,不断加快会计确认基础转换以及决策层思想观念转变、财务人员素质和技术信息系统等适应改革的配套措施要同步跟进。 1.结合现行事业单位的需求,不断加快会计确认基础转换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应进一步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即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以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权重发生制过渡,之后,逐渐实现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同时,实现对权责发生制确认资产和负债范围的相应限制,将其权重发生制逐步运用到事业单位各个环节,切实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 另外,要缩小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明确了各级政府事权的前提下,改革财政预算体制,留足该级政府用于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资金,压缩现有的专项转移项目,对于属于地方支出责任范围内的事务,上级不再安排专项资金,比如“阳光税务”、“阳光政务”的宣传广告费用,各种会展、节日费用,请“同一首歌”节目组到本地演唱费等,都不再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尽量减少不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规范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及时调整省、市、自治区对地市补助资金的结算,减少专项资金的拨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从根本上杜绝基层为争取资金立项目、跑项目,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资金挤占、挪用,使各级财政支出的安排严格按预算拨付,严格控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 2.决策层思想观念转变、财务人员素质和技术信息系统等适应改革的配套措施要同步跟进 首先,要加强决策层的思想观念转变,使其能够全面的认识到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高效性和重要性,并统一转变思想,最大程度上减少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阻力;其次,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相关新准则、新制度,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建立配套、强大和统一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为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转换的高效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3.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度,推行考核问责制 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然存在大量违规问题,究其原因,与没有问责制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建立问责机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项目单位,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促使责任人切实管理和使用好自己手中的资金,保证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运作和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周继祥.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现状及解决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