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doc_第1页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doc_第2页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doc_第3页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doc_第4页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一)连云港 马长根 刘 彤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各种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不断涌现,作为文字的记录方式,说明文体功不可没。因而,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大多选取了说明文作为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分值在15分左右。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它因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准确、合理、明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让读者了解新的知识而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一篇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具有普遍性;说明的对象更有具体性;说明的逻辑性更清楚明白。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懂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理解科技理论,运用实用科技方法为主要目的的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8年,北京市小品建筑、河南省的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上海市深层海水的利用、无锡市隐居森林冀龙、常州市大地的颤动、南通市的“风力发电”等都考测了说明语段。说明文从语言特征来看,说明文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从说明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中考试题大多选择一般性说明文,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平实笔调解说事物,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化、生物、历史、地理、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或教材以及实验报告、器物工艺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对这类文章的命题一般涉及某一学科的新发现,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主要原理或理论的依据归纳、信息的筛选,说明的顺序及文章层次,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表达,由材料引发的推理和联想等。知识小品等都是文艺性说明文,其共同特点是运用文艺笔调(通常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命题除了紧扣说明文的特点之外,更重视语言的理解分析。由于这种文体与记叙文的考查点有一定的重合,故很少有这样的命题。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查可以发现:从能力层级上看,以分析综合为主,理解为辅;从题型上看,以填空、简答为主,选择为辅;从内容上看,贴近文本解读为主,开放性解读为辅。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重在考查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与准确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以下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部分这样规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这样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因此,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作品中蕴涵的科学思想为最主要的考查方向。【命题角度】一、围绕文体特点,考查整体感知能力中考科技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的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这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该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才能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通常是科技说明文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抓住说明顺序,全面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及文章层次结构;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分析关键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一)说明对象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有比较明确的说明对象,这是这种文体写作目的决定的。凡是新事物或新理论都希望大家能看懂,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总是由浅入深,联系已有的经验知识再推出新知识新经验。优秀的说明文大多不枝不蔓,从各方面扣住中心对象说明,让读者理解接受。找准说明对象方法比较简单: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松鼠等;二要抓住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涉及的说明对象往往有新科技、新发明、新能源,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等,取材贴近生活,追踪热点。比如2008中考苏州与扬州市就不谋而合地考查了与“汶川地震”相关的说明语段。说明文主要围绕着说明对象的特征行文,而由于说明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作者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出来的本质属性,也不可能用一层意思表达完整。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抓住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关键句,探寻文段间的组合规律,还要理解重点语段中中心句与支撑句的,找出段落的重点信息等。这是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主要方法。如2008年北京市中考试题小品建筑一文的第一节中心句就点明了小品建筑的特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18题“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就是对小品建筑特征的理解运用。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题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冀龙”的特征。解题应抓住第二、三段中关键词语加以整理。得出它“具有树栖生活、体形娇小、嘴巴尖长、眼晴很大、无齿、能飞翔的特征”的特点。围绕说明文的对象及特点,往往会设置“阅读全文,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请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节主要说明了什么?”“请阅读文章,把句子(中心句)放回原处”“ 具有以下特征,请从文中找出句子加以说明。”“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等。(二)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是各语段组合成篇的条理,往往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安排。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如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分析说明顺序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则多用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作标志;还可以从各段中结构比较相近的句子来判断。如08年长沙市中考卷题15: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只要梳理一下文章脉络,就可以发现文章四个段落分别从整体情况、外形结构 、特殊材料和结构、人文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鸟巢”。08年郴州市中考阅读蚂蚁的文明第18题:“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D逻辑顺序”,由于说明对象比较复杂,从育儿、种植、放牧、情感、与人的关系等各方面来说明“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可以判断应选择D逻辑顺序。围绕说明顺序设题形式比较直接,典型考题是“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另外还有考查各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设题如下“几节之间或一段内部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答题格式:“这几部分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说明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通常来说,阅读时,有意识地考虑一下文章哪些地方显示或提供了与说明顺序相关的信息,对这些语句进行必要的分析,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三)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比起记叙的个别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普遍性;比起议论的抽象性来说,它注意的是具体性;比起记叙的可感性和议论的逻辑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明白性。说明就是普遍意义上具体而明白无误地介绍、解说某种客观事物的语言形式。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初中生应掌握七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等。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表达效果;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一篇课文,作者要把事物特征进行介绍清楚,并不是运用单一的说明方法,而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的。每个同学都应该弄清楚了说明方法及其特点,在阅读时才能将它们梳理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语段,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而不能凭空分析,脱离实际,泛泛而谈。一般情况下,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等,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对于说明方法的设题常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找出四个例子。”“文章第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根据你的理解,请给“”下个定义。”“本文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等。只要同学们能辨识说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语言,就很容易准确地答题。以上介绍的可能考查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不大,主要测试同学们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基础辨识能力能否辨识各种文体、理解文体基本特点。基本分析能力能否分析文章、文段的层次、结构、思路,能否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作简单的分析。基本的整体感知能力能否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同学们只要细心阅读文章,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相信一定会顺利完成。【学以致用】 所有去过口腔诊所的人,一旦回忆起牙钻的刺耳蜂鸣和牙医的磨刀霍霍,就会不寒而栗。尽管技术革新极大改善了治疗条件,注射麻醉药也能缓解部分疼痛,但人们仍然是谈牙医色变。为不再重现牙科诊所的噩梦,人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保护自己的牙齿。然而,无论专家在牙膏和口香糖中添加了多少有益的矿物质和防龋齿药物,我们的牙齿仍然会被蛀、会疼。为帮助人们减轻造访牙医带来的精神焦虑,节约庞大的开销,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生物分子化学教授伊戈尔索科洛夫推出了借助矿物纳米粒子磨平牙釉质的独特方法,以保护牙齿免遭有害细菌的侵蚀。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最小的石英粒子,磨平牙面上最细微的凹凸之处。别小看这些地方,它正是病菌最喜欢的栖身之所。此法与常规的牙面美容打磨不同,后者会伤及牙釉质,导致其被腐蚀和出现很细的裂纹。而石英打磨是把牙釉质最表面的一层全部除去,其厚度大概是几纳米,仅相当于普通沙粒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该方法不仅不会损伤牙齿,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经过此法处理的牙齿,外观与先前完全无异,但其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却有了质的飞跃。龋齿的成因正是有害细菌在牙面最细小的凹凸处安营扎寨并迅速繁殖,进而开始破坏牙齿表面。石英打磨则令牙面光滑如砥,无法藏污纳垢。为达到如此精密的效果,索科洛夫教授引入了用于制造半导体的纳米技术。牙齿经过打磨,饭后只需漱漱口,就能彻底驱赶龋齿病菌。此法的革命性在于,纳米打磨彻底粉碎了龋齿出现的前提条件。目前,全球近8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时都患有龋齿,而大多数成年人都补过牙。不过,坦率而言,此法并非绝对灵丹妙药。俄罗斯某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尼古拉阿德里阿诺夫指出:“跟身体其他组织一样,牙齿的状况并非只是由外部因素,即细菌和酸性物质的猛烈入侵决定的。他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状况,即新陈代谢。除了病原体微生物外,龋齿还可能是体内物质交换失衡所致。牙齿细胞更新需要胶原,只有在体内拥有足够数量的维生素C时,胶原才能合成。而牙齿组织的硬度取决于钙盐和磷盐,维生素D对于两者的吸收非常重要。而由于日照不足,导致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够,高纬度地区的龋齿发病率比赤道地区要高得多。当然,引起龋齿的外部原因大同小异,即病原体微生物带来的酸性环境。寄生在牙齿表面的有害细菌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加工为酸,从而破坏牙釉质。尽管引发龋齿的原因各异,但专家公认的最主要原因仍是患者的牙面出来问题。牙釉质96%的成分是矿物质,它们很容易被酸腐蚀。当口腔PH质达到4.5牙釉质就会被破坏,开始出现细小的不平和裂纹,成为细菌繁殖的沃土,而索科洛夫的技术正是攻克了这一难题。(选自参考消息2008。12.28,有删改) 1、阅读全文,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引发龋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 的说明顺序, 2-6节运用了 的说明顺序。4、选出文章中与“而石英打磨是把牙釉质最表面的一层全部除去,其厚度大概是几纳米,仅相当于普通沙粒直径的十万分之一。”一句运用方法的一个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