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 物 试 题第卷(共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单侧光照射下,对禾本科植物幼苗做下列处理后,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去顶 B 顶上加不透明的帽C 用琼脂块将幼苗顶端隔开 D 用云母片将幼苗顶端隔开2如图为脊髓横切的模式图,其中中间颜色较深呈蝴蝶状的为脊髓灰质,周围颜色较浅的为白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脊髓灰质的后角比前角小,传出神经从脊髓灰质的后角进入B 刺激d处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 刺激b处在c处会出现神经递质D 所有的神经中枢都集中在脊髓3痒觉是人体在千万年生物进化中获得的保护性机制。下列与痒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产生痒觉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B 痒觉的产生是人体的一种条件反射C 痒刺激引起的兴奋都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痒觉中枢D 传入神经兴奋时Na+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内流4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Na-K泵只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B K从神经元进入内环境时需要消耗ATPC 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神经元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 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Na-K泵的运输需要消耗ATP5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 B 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 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D 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零电位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7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8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 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D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9下列有关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表现为拮抗作用B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动物生长发育时表现为协同作用C 激素的协同作用相当于激素的正反馈调节D 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表现为协同作用10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蛋白,使得H可以通过U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减少线释体内膜上ATP的合成。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引起棕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B 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C 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由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D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K+溶液中,则其更难以兴奋11如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时尿量会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C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D 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12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长时间被困在缺少食物和水的恶劣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 内环境中缺水,引起相应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渴觉C 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D 此状态下,人体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3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 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C 若体内产生TSH受体的抗体,则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弱D 如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TRH、TSH分泌将增加14如图所示为相关信息分子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它的分泌量会增多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可以通过有关神经使骨骼肌战栗C c表示抗利尿激素,可和相关神经一起作用降低或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D 下丘脑既可以参与体温调节也可以参与水盐平衡调节15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B 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 图中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D 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16科学家对 1976 年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过了 40 年,他们的“ 血液细胞” 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 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 此“ 血液细胞” 是指A 巨噬细胞 B 记忆 B 细胞 C 浆细胞 D T 细胞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中,叙述正确的是A 天生没有胸腺的人将丧失一切免疫能力B B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C 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二次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全部来自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功能更强18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淋巴细胞核均具有细胞全能性 B 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唯一液体环境 D 免疫活性物质均由淋巴细胞产生1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B细胞和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二者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B 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C 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吞噬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并没有发挥作用D 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发挥作用,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到后期T细胞数目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免疫能力大部分丧失20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B B和C细胞均由A细胞分化而来,其中C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C 器官移植中发生排斥反应,该过程中起免疫效应的是D细胞D 过敏反应可以在首次接触过敏原,通过或者过程发生21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B 乙过程为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C 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D 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22HIV感染某个T细胞后,会强迫T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形成小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会经历一个被称为“出芽繁殖”的过程,从这个T细胞断开感染其他T细胞,该过程涉及一种名叫Gag的HIV复合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HIV感染其他T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识别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 若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的传播繁殖C HIV的增殖依赖于T细胞内的能量及物质D 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2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 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A B C D 24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系统疾病B 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25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B 若机体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C 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肺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的26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B 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中的液体将减少C 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受其调节D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2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液体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媒介B 该液体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C 该液体环境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D 该液体环境的稳态被打破,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发生紊乱28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右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内环境包括B 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C 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02等物质D 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29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 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 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 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30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和2,下列对该实验及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B 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C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能感受单侧光D 实验1为对照组,实验2为实验组31“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B 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C 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32生长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是:生长素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被活化的质子泵可催化ATP水解将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而有利于伸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是在相应腺体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B 生长素是一种信号分子,直接参与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过程C 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质子泵兼具酶和载体的功能D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本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33某科研人员以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实验所用大豆幼苗的品种、大小以及生理状态属于无关变量B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植物激素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C 该实验能反映出IAA的两重性,但不能反映出IBA和NAA的两重性D IAA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可能在0.05molL-10.5molL-1之间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或抑制生长物质的不均匀分布都会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生长B 某些植物激素可直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 植物激素之间可以调节彼此的生理作用,但不能调节彼此的含量D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控制用量即可避免安全问题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主要作用是加速果实成熟B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极性运输,导致向光生长C 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36下列处理方法或政策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A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B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 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 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3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 在丁的模型中处于图形底部的是幼年个体C 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 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3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种群数量介于K/2和K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 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不会影响演替的方向39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 时期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 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 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再经历时期40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 第2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C 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 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41科学家曾针对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对266.8公顷(1公顷10000m2)田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B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曲线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N00.03t只C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42第4次大熊猫调査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B 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C 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D 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43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辛占据3个营养级 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甲和戊中浓度最高 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 B C D 44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B 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C 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D 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这属于正反馈调节4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A、B、C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缺少类群C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B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CO2C 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阳光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46生态系统中M、N、P、Q四个种群组成食物链MNPQ(M是生产者),某时间测得四个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分别是m、n、p、q。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种群P同化量大于种群N同化量的0.2倍时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m含有的能量C 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nm)100%D 生态系统中,M、N、P、Q的相互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4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2B 图中Z、Y1、Y2、Y3过程表示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C 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流向分解者D 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己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12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48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49家庭制作腐乳并无严格的灭菌环节,但也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腐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粽叶上有大量毛霉菌繁殖体,使毛霉菌在短期内成为优势菌B 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毛霉菌之间的斗争变得激烈C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揭开覆盖物散热D 装瓶密封后能继续进行发酵50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 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C 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D 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第II卷(非选择题)51(10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抑制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该培养基允许 生长, 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52(10分)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2)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_。(3)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_kJ。(4)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巳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目前巳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_发生基因突变。(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_,理由_。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53(11分) “探究和验证”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其核心都是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下列为某同学开展的某一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胰岛素缺乏会引起狗患糖尿病实验材料: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胰岛素制剂,试管,斐林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将A组狗的胰岛切除,B组狗作假手术(切开皮肤但不切除胰岛)处理。 第二步:适宜时间后,分别收集两组狗的尿液于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后立即观察尿液颜色变化。第三步:每天定时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然后收集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颜色变化。实验分析:(1)请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并加以改正:_;_。(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取决于_。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_并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_细胞分泌。(3)胰岛素能作用于机体的_,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当胰岛素作用于肾小管时能_(填“促进”或“抑制”)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4)I型糖尿病人由于免疫系统的_而攻击和破坏了正常胰岛细胞,故治疗时需依赖胰岛素。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依赖于_调节。54(9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某科学小组对植物激素的产生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究,其过程如图所示。图甲为燕麦幼苗的示意图。在该幼苗的左侧給予光照。(1)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