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连篇测试题.doc_第1页
短文连篇测试题.doc_第2页
短文连篇测试题.doc_第3页
短文连篇测试题.doc_第4页
短文连篇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 姓名_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 yi )_ 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long zong )_,上(yi)_河汉,下临江流;重檐(yi guan )_,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jing wu_之最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登仙_ 坐窥井邑:窥 _ 井邑_ 返憩于此: 憩_ _闼_ 遂以名楼 :遂:_名:_之最也:最_ 上倚河汉:倚_河汉_ 西南隅:隅_ 尝驾_ 形胜_ 观其耸构巍峨:其_ 2、课文节选自_,作者是_,_代,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首。(1)_(2)_3、 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2)观其耸构巍峨 ( ) 坐其中,颓然碧窈 ( ) (3)遂以名楼( ) 以实奇( ) 徐喷以烟( )4、翻译下列的句子。(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_(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_5、用原文语句填空。(1)黄鹤楼一文用了8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_”一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_”一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之能事。又如“_-”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_”一组对偶,则从侧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6、 用 |给本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_7、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8、这段文字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_9、这段文字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_ 二认真阅读于园一文回答下列问题。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狮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周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句。空奇_ 绝壑_ 颓然_ 碧窈:_ 非显者刺_携余往_ 奇在磊石_ 无憾_ 款之_ 缘坡植牡丹: 缘_2、文章按照由_到_的顺序来介绍于园,作者先写前堂的_,石坡上的_、_、_,接着写后厅的_,池塘中的_,再写卧房槛外盘旋下的_,最后写园后的_、_、_、_。这样一步一步来写,层次井然。3、本文的作者是_ ,字_、_,_(朝代)_ 家,著有_等,文章的体裁是_-。写于园的景色作者突出了哪几个奇?_4、翻译下列句子。(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_(2)坐其中,颓然碧窈。_(3)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_(4)卧房槛外,一壑旋下落不明如螺狮缠,以幽阴深邃奇。_(5)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_(6)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_5、 园中的奇特之处在于磊石,磊石奇在哪里?_6、 细读课文,说说文中依次写了园中的哪些景物?_7、 “于园”的主人是_,于园地处_-,以磊石奇,文中共写了_奇,它们分别是_ _ _。8、 你认为能够概括园中诸景物的特点的一个词是:_ 于园的特点是_9、请说说你最欣赏于园景致中的哪一点,并简要谈谈欣赏的原因。10、读了前四篇文章中的有关段落,相信你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至少可以感到,它不紧紧指房子。你认为它还可以指什么?_1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12、哪一句是称赞于园假山的构思精巧,值得观赏的?_ 13、这篇短文着重介绍_的幽远的意境 ,抒写作者_的感受,赞颂了_的艺术造诣。14、用|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写出段意。_阅读父亲曾经是老师,完成第1417题。(共13分)父亲曾经是老师安宁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 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由,将他撵出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老师们的梦想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咸菜,也自己开过三轮给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己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给他一倍的工钱。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师,如今,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在琐碎的日子里,他会将往昔慢慢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样固执地,不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离校门的崎岖的小道。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有改不完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激情飞扬。我坐在台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途撵下车去的一代。 (选自散文2009年第11期,有改动)14本文第段和第段划线句子中父亲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15作者在第段中写父亲流泪,为什么还要写父亲大声唱欢快的曲子?(2分)16第段中,为什么把父亲比作“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3分)17阅读全文,谈谈文中的“我”对父亲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不少于130字。(5分)(二)阅读园趣,完成第1819题。(共7分)园趣陈从周中国园林如画如诗,趣味无穷,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欣赏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 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18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摹仿的对象有哪些?(2分)19阅读本文,借助文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