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雁 顾文昱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注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辛夷,木兰树的花(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答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江城子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分) 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午枕王安石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答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答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注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答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秋望 (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注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1)“深院静”和“小庭空”,这两句是否重复?试加分析。(3分) (2)前人评论李煜词的特点,都说他不假雕琢,纯用白描。请结合本词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1) 上阙所写西湖之景,一般认为是衰残景象,可是作者感到“好”,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赏析。(4分)_。(2)“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渲染了什么意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_。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一)答案1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尚节操的礼赞。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 ,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3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4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5答案(1)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2)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反衬隔水山的有情“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解析诗歌描写了午梦初醒的一瞬间的情景,首句概写季节,是在交代地点时暗示出的“花”就是春天的具体形象。“簟欲流”暗含着“簟纹如水”的比喻,说它光滑透明如同清澈的水,仿佛就要流动,比得很准却又出之以动态的描写,形象生动鲜明。三、四两句在艺术表现上很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了“鸟唤梦”“山供愁”的两种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恰好传达出了诗人缠绵不绝的内心感触,其二对仗工整,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二)答案1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解析(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2答案(1)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临前的肃杀景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3答案(1)“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水面愈宽阔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2)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反衬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解析(1)解答此题不仅要分析“渺渺”和“茸茸”两词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还要写出它们在全诗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感情的作用等。最后从“诗”本身追求音律美的特点分析它们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2)本题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4(1)这两句看似重复而并不重复。第一句是诉诸听觉,第二句是诉诸视觉。然而尽管耳在听目在看,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和看到。至于“深院”,是写居住的人远离尘嚣,“小庭”则写所居之地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小小天井,不仅幽静,而且空虚。这两句景物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无聊。(3分) (2)李煜写词也是有雕琢的。只是洗尽铅华,摆脱了尘俗的浓妆艳抹,使人不觉得其雕饰的痕迹而已。这首词无论结构、布局、遣辞、造句,作者都经过了严密的构思和细致的安排,而读者在读词时却仿佛只是在自然流露。一个作家能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匠心,才是真正的白描高手。(或具体就某一点展开分析也可以。如果是完全赞成“不假雕琢,纯用白描”的观点,得分不能超过1分)(3分)5(1)参考答案:“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车运营管理办法
- 规范公司流程管理办法
- 科研及实验管理办法
- 行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 落实健康照明管理办法
- 个人理财预算管理办法
- 东莞酒店隔离管理办法
- 财务部资料管理办法
- 中央厨房开放管理办法
- 东莞殡葬宠物管理办法
- 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Chapter 4 Vibrations of Disc and Shells (盘和壳体的振动)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周边除草治理方案
- 建筑面积测绘报告范本
- 高考语文复习-引号的作用 课件37张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网络课机考网考形考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核质保监查员考试复习题(答案)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医学统计学SPS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