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学生甲根据材料一“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如果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得出自然哲学源于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结论;又有学生乙根据材料二“古希腊的种种思想都是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前提出发的,而且各种思想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延伸的;这些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关于人的研究和认识。”对学生甲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生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专业学者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自然哲学,材料二指的是社会哲学,两条材料并不矛盾2荀子王霸说:“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作”。对“士大夫分职而作”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政府职能的分工合作B战国时期出现“一官数职”的现象C政治上出现分权制衡的制度 D士大夫分工精细,相互牵制3“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下列与之风格相同的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4. 1925年,马寅初先生曾经指出:“日本人最怕中国有纱厂,务期将中国纱厂压倒,日本纱方可输入中国。其压倒之方法,系见中国纱厂流动资本甚少,不能活动,彼乃乘机借给巨款,俟无力付利时,最后乃将纱厂归彼自办。”这反映出()。A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的失利,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摧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无法摆脱完全依赖帝国主义的状况C帝国主义在华雄厚的金融势力随时都可以威胁到中国工业的生存D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自甲午战争后一直依赖于日本的资本输出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指出:“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种族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含义相同B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C种族革命针对的是清政府,民族革命针对的是帝国主义D民族主义愈来愈朝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明确方向前进6. 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民主政治要从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这已经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下图是符合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体现的是()。A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就是直接民主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引导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C通过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竞争达成政治的妥协而形成政治的民主D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可以离开党的领导72014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2周年。40多年前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周恩来指示下吸取美方草案可取之处依据“各说各的”原则成稿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友好同盟 D多边外交8.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写道:“自秦汉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以来,中央国家机构的权力配置,形成了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的格局。”这实质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B彻底杜绝了皇帝专制带来的弊端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君主权力“独制于天下”9默顿根据国民传记辞典进行的统计表明,若将16011700年按每25年分期,则教士与科学家人数之比呈现明显变化项目1625162616501651167516761700教士37.2%30.1%19.5%13.2%科学家12.8%28.2%31.4%27.6%此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宗教神学地位的下降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 D启蒙运动产生和发展10对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所反映的政治文明本质相同B体现了代议制的制约与平衡C近代西方民主形式上都相同D民主政治文明建设道路相同11. 对于经济管理制度,列宁指出:“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制的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上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式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充分顺利地发展。”这实际上是说经济管理制度是()。A国民经济的集中领导同地方的广泛独立性相结合B完全依赖于发挥地方机关经济建设的主动性C依据地方制定整个国民经济及各个部门的总计划D充分发挥地方的独立性而不受国民经济影响12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已形成了多个国际合作机制,代表性的有:“金砖国家”机制、中俄印三方会晤机制、“85”中的五国会晤机制、气候谈判中的“基础四国”机制等。这实质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格局已转入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合作机制B世界多极化促进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D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演进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做题,第15、16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多答按照第一个选定的题评分。)13(2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从西班牙启程横跨大西洋并于次年返航,从而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也进行了一次类似的远航,他先是向西进入了大西洋,然后折向南绕过非洲的最南端,之后到达印度并从印度返航。这些航行为欧洲人找到了大西洋这个可以到达亚洲和美洲的通道,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越来越紧密的商业、传教和殖民活动的网络。美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材料二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变革力量,把尚处于世界市场之外的一切民族和国家统统卷入世界贸易的漩涡。机器大工业不仅生产出可供世界市场消费的工业品,而且产生了世界市场所需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于是,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的扩散,建立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近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资本占据了统治地位。近代英国史材料三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1)请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评价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8分)(2)材料二促使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10分)(3)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三观点的?三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7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时。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设八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议政”(蒋良骐:东华录卷1)。1637年(崇德二年),最后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的官员去执行。地方的军政首脑,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撤销。摘选自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一个什么机构?其设立的目的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演变,实质上说明了什么?(6分)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份划时代的文献,它宣布:美利坚人已形成为“一个民族”,宣布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天赋人权,建立政府就是为了保证这些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政府损害了建立政府的初衷,可改变或废除之。为了策略的需要,宣言把矛头指向英王,列举了他解除殖民地议会、向殖民地人民强行征税等27条罪行,指出他违反了他与殖民地订立的“契约”,不配做“一个自由民族”的统治者。美国史通论材料二(独立宣言)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奋斗。它也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分析这份“划时代的文献”体现了哪些观点?(5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独立宣言对当时欧美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10分)答案DABCD BBDBA AD13解析第(1)问,理解四种史观的内涵,注意按照四种史观的要求分别评价材料一中新航路的开辟。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工业革命”,先回答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从材料中的“蓄谋已久”判断观点;三则材料的联系从世界是一个整体的角度思考。答案(1)全球史观: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现代化史观: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原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3)看待: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列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内在联系:新航路的开辟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海外市场和生产资料,促使鸦片战争的爆发。14答案(1)“西方的没落”主要是指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受到多极化的冲击。(2)“世界重新定向”主要是指多极化格局的发展。(3)中国是多极化发展中的“一极”。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是国际上重大的积极现象之一,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没有与美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发生冲突,世界各国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1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及组成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阶级、决策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的演变分析;第二小问,从皇权的变化分析。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