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3.1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共18分李牧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赵,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其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 (拥有百金财产之士)B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弃掷)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暗中布置圈套捕获)D李牧多为奇陈 (军队的部署)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击秦军于宜安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赵王怒,召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0下列不属于大败匈奴战役准备措施的一项是( )(3分)A 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B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D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他身先士卒,策略得当,号令严明,成功地保卫了赵国的边境。B 李牧的戍边策略不能得到战士及赵王的理解,一度被免职,后大败匈奴,大破秦军,却招致佞臣嫉妒,于是为秦人反间计所害。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来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1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分)(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因为执勤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以观夫子之志耳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是杀人者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尚节操的一项是 (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居庑下,为人赁舂七日而鸿不答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A B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曾在太学博览群书,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有壮节的要离媲美。C梁鸿的妻子孟光相貌丑而内心聪慧,刚嫁给梁鸿时,她用盛装丽服试探梁鸿的品性,最终让梁鸿发现她早有隐居的准备。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第卷(非选择题 共80分)四、(19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2分)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分)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一11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元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徒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常平:官仓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自是外户不闭 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巩先期区处猝集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日i荐给欧阳 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卷(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4分)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四、(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护 )B、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述说、谈论 )C、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清楚、明白 )D、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做榜样)7、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8、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数之以桑。 B臣未之闻也。 C何以异? D何由知吾可也?10、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B、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D、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第II卷(共120分)三、(23分)11、用“/ ”号给下列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12、翻译下列句子(9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3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D举以自代举:举荐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未闻命而卒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A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樊哙覆其盾于地 至是首问焉 以亲嫌C D 青麻头伏焉 不以迁谪介意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A B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C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第卷(非选择题共10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译文: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911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9、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面句子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 考查,考订。罗网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散乱。通古今之变“通”通过。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下狱受腐刑。11、.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四、翻译默写和鉴赏(共22分)12、.给下面一段话里画线的句子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9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译文:。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八)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夸少有大度 大度:大的气度 未曾以世务经心 经心:放在心上B寄情丘壑 丘壑:山水 不及世利 不及:不谈及C谬为御车 御车:皇帝的车马 亦不复书 复书:回信D为之素服 素服:(穿)丧服 子何独在桑梓乎 桑梓:家乡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夸拒而不许 惑而不从师B. 其见敬惮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C. 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于其身也,则耻焉D冀相维絷 好自相扶将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做官的事情。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但结果却令他失望。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的处罚。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拒官富有远见。 第II卷(共120分)四、古诗文理解、鉴赏和积累(23分)11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怨苦,久而不已。 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君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撝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亦尽礼相接 相:他,指“柳毅”B.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飨:同“享”,受C.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撝退:谦让D.不遑辞候,惊扰宫中 不遑:不能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烟蔽其左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久而不已 我决起而飞C. 因退而再拜 我欲因之梦吴越D顽童之为是心也 辄倾数家之产10.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龙女被救回家,作者采用了场面描写和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既突出了她回到家中的喜悦,又表现了她回想过去不幸遭遇的悲哀。B钱塘君对柳毅恭谦有礼,以诚相待,先是对柳毅表示感激,后又诚恳自责,表示道歉。这些描写反映了钱塘君亲切、可爱的性格。C. 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一个答得干脆,显示了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毫不在意,一意孤行。D.洞庭君一见钱塘君回来就急切地询问人命庄稼的损伤情况,并劝诫钱塘君“从此已去,勿复如是”,这表现了他仁慈和谨慎的性格。第卷(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四、(23分)11、阅读上面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3分) 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4分) 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3分) 九、(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实际上)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C绐载行市绐:欺骗。D吾亦恨之恨:痛恨。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错为人峭直刻深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11、11.按要求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封常清细瘦目纇(1i,毛病),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qin,侍从)。会达览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決。仙芝乳母子郑德銓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銓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会:恰逢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C对中使相陵 陵:通“凌”,凌辱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因叱之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常清为仙芝傔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D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清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己的尊严。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第II卷(共120分)注意事项: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分)(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分)十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李姬传【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候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日:“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日:“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干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制作人面试问题及答案
- 小儿脑部发育课件
- 难点解析四川省阆中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一次函数)汇编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学校宿舍用品赠送合同范本
- 双方共同出资购车合同协议书
- 三方购销合同转让协议书
- 废弃农场转让合作合同范本
- 出租山地给人的合同范本
- 冷库销售与施工合同范本
- 公司不再追责协议书模板
- HG/T 2952-2023 尿素二氧化碳汽提塔技术条件 (正式版)
- 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正式版)
- 福建省泉州市五中七中等七校联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 预防老年人保健品骗局
- 安全生产培训(完整版)课件
- 钢结构长廊施工方案
- 信保业务自查问题统计表
- 年产3万吨环保型铝箔容器系列产品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