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教案》doc版.doc_第1页
《与高司谏书教案》doc版.doc_第2页
《与高司谏书教案》doc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搜课网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与高司谏书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三、感受作者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学习借鉴中国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胆识。四、学习本文观点鲜明、析理透彻、语言简洁有力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二、着重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刚正的性情和坦荡的胸怀。三、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自学、点拨提示、研讨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二、题解。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高若讷(音),字敏之,时任左司谏。三、阅读理解。1教师范读全文(有条件可听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同时正音。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可采取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方式。第1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家随州:家,用作动词,可译“家住”。未与人接:接,交往。厕其间:置身其间,列名其间,厕,夹杂。卓卓:出众、突出的样子。予固疑足下:固,本来。侃然正色:侃然,耿直刚正的样子;正色,态度严肃。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决,断定。归纳:本段通过“三疑”,断定高若讷非君子。第2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诋诮:诋毁非辜:无罪。以为当黜:黜,贬黜。乃愚者之不逮:逮,及。归纳:本段指责高若讷在范仲淹被贬时不但不救,反而诋毁其为人的拙劣表现,怒斥高若讷是“君子之贼”。第3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骤,屡次。归纳:本段以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两难推理,论证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若讷的“默默”都是失职。第4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计其当时之议:计,估计,料想。归纳:本段引用史实,说明贤与不贤自有公论,世人是不可欺的。第5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便当去之:去,离开。堪其任者:堪,能胜任。归纳:本段以天子之圣明,斥责高若讷的失职。第6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使正予罪而诛之:诛,惩罚。释然:解除疑虑。归纳:本段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默默”作比较,痛斥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表现出作者无私无畏的慨然正气。第7段主要内容:本段说明写信缘由。四、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三、四、五。2自学“相关链接”,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第二课时一、学生朗读课文。采取齐读和指定个人朗读的方式,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并提问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难句的翻译,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二、课文研读探究。研讨1:对高若讷的“三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哪个问题上?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归纳小结:通过“三疑”,揭露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如何对待范仲淹被贬的问题上,揭露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本文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今足下有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隐晦,显现出刚直凛然之气。研讨2:首先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五(“安世仪状魁硕”)的情况,然后提出研讨题:本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结合课后的几段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归纳小结:本文充分显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从安世、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尽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帝王的统治,但他们所体现出的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看法不必强求一致,对片面的不恰当的说法教师可适当引导。)三、检查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着重掌握几个文言常用词的多个意义和用法。四、作业。1在作业本上总结归纳本课重点词语的意义,自己归纳“其”“以”的用法。2将“安世”一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作业本上。附1“其”的用法足下厕其间:其,人称代词,他们。其后更十一年:指示代词,那。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人称代词,你的。其立朝有本末:人称代词,他。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人称代词,他。以智文其过:自己的。2“以”的用法以文学大有名:介词,因为。以不屈之节:介词,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