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巩固1.(2018河北衡水安平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2.(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二模)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2018河南信阳高中月考)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5.如下图所示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生物A是由生物B进化来的B.生物A比生物B结构复杂C.生物A的个数比生物B多D.生物A比生物B形体大能力提升6.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一段时间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B.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C.通过优胜劣汰,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D.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7.在某动物种群中,V基因在甲种群和乙种群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通过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型甲种群/个乙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A.甲种群的基因库大于乙种群B.基因Va在甲种群中的频率约为33%C.若甲、乙两种群长期隔离,表中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D.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8.(2018湖南常德期末)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B.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9.(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精作用过程中,A基因的精子与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会使胚胎致死。现有基因型为Aa的该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从亲代起至F2,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B.如果从亲代起至F3,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C.如果从亲代起至F2,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5D.如果从亲代起至F3,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Aaaa之比为3510.(2018四川宜宾南溪二中月考)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指,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11.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性。(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多样性。(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种1与种2),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最终导致生殖隔离。12.(2018四川眉山中学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不同,导致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课时规范练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项正确;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各占50%,B项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2.B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项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项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项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项正确。3.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频率=16%+1/220%=2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项正确;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4.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物种乙是从物种甲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5.B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的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之间有着平行的关系这一知识。由题图可以看山,生物A形成化石的地层比生物B形成化石的地层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反之则越简单越低等。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并不说明生物A由生物B进化而来,也不能证明两个物种的数量多少和个体的大小。6.B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变异不是在选择作用下产生的,A项错误。有翅和无翅的显隐性未知,若有翅为隐性性状,则无翅苍蝇中仍可能含有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通过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C项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而乙瓶中有翅和无翅的苍蝇都能存活,据此不能推断出哪种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项错误。7.D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数据可知,同种动物,甲种群个体数量大于乙种群,甲种群的基因库大于乙种群,A项正确;基因Va在甲种群中的频率为(200+502+100)(2002+502+1002+1502+1002)100%33%,B项正确;若甲、乙两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两种群进化的方向不同,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C项正确;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D项错误。8.C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A项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9.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产生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基因型为AA的胚胎致死,则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3,因此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2/51/2=1/5,A项正确;F2(Aaaa=23)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7,因此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B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致死)Aaaa=144,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4/81/2=0.25,C项正确。10.答案(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15%70%是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2)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AA占40%,Aa占60%,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60%1/4=55%,aa基因型的个体占60%1/4=15%,此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1/2(60%1/2)=70%。没有经过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11.答案(1)种群不定向(2)物种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遗传(3)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果蝇之间交配后会发生胚胎早亡,说明甲、乙两地果蝇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12.答案(1)种群(2)物种(或种群)由于交配存在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