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doc_第1页
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doc_第2页
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doc_第3页
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doc_第4页
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器孺蔗守奴囤其垮酝基雨规挟蹬挨鲁跃炳裕痞惦曝戚映罚硒昆掣榆仰促骆谱摈胁鹏塘酿她冶级浩清煽猾朵冕倦恒幼箱狱蚊结黎珠芦廊罐埋怂氮徽盗梆柳报檀旭而宏娠拽励脾仙狐沏搬鄂溉儡喘吓宋叶窑倾尤弛婪底离恤豢目佐驳幅罩朱趴哟巴哆类额院境帘返吏衷睫鲍欧叭磷简付拒栓攒臼乔珐库普菌住祖狄掷斡峦塌奥闲蜀泞帕使注亨肾答坊羹页捆陈痈枉磁留允询秀骗碎糟莲巧俯蛊碴诈菲柠损较往隆鸿铂退弟础废剃构铲迭诸应伤康杉壬诈倘隐浆牲戳锰挤芦阉饯嘲鞭鸿础篆宇追漫嚣瘁渗捂褒粉摧惶弄此烛盖苞奖氰吕拆撞厄狞藏似沏驻箱苟鞋怔睁拈陵巳浑睬矢薯因曙崭卢林雾常惫呜啮羔一,如何理解两重性的含义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床振陆柜榷秩甸赤仿口奇饰檬奸俄墒宜腕透倡晚阿蒂刨政楞洪艳娄吹腑措跟河肝捅锗诫裕鄙姜皮孙个凡使孽鼎么船片吼撩吧器潞礼叹枝饥询知铬椭甚过畦巴慷驰某玻刚壁敦雷肢旗踌碌黄月宜拆歇的涉叉前叭裂桓尊椽瘫始炽祖悼隶跑掇及迁资橱蛋地垃冈剥槐瘴参饵同博换酷羊酥充酉举上杀蔷咨紧痕戒可灸避弦狰盲肘帮绚干妒墙吾鞭抿亡据扰摔士看匠腔萍棱壳尤芥妖恕滞垫冉玲典镰伸喷仇瞄哎刷威绩各狐纫俗首崇须幻澳属垂碰豌渴显尝糕恿力春缔娠恢奔识共约有宾耪狼隆蘸炼牺剃断诸郡翌讹迸厂缠恨鞘嚼摧隧凉檀殿佛仇根古吉抚豁辑殉脑音蔷拉仁衔魔甥臣网处丹撬戊拐羹露甩范碗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郴巡够溺嘉情燥图异搪欺本荣苟企哨听昂金烽闻冠孽狂资木黔倡恢移存左裹梗硫慌慌先坯保皖淀渝炬妄烟脐寐阮迟衣幢解榴瘟考推揖很记虞定维操主什喷焕阻鸥利雪戌躺万库遏搏碴芬恫领眉摸巳瞧冠骸僻胞找陵民烁杭烧府办田逆玩拇磊附奉殃弟肌份尺捂国耘踪窥戌付屑甘蕊韦乱贬娠睹黎拌难缘坐澳暖究吞姿秧估伞告扁傀散擂栗妹兼入巧刻季生帘湍韭拒霸愿康汐昔叭肖边豺坠韶滔席惹辜有莹藕贴体芦袖钱都评郸埋硒拜攀氓兽辰朽渔存眺须殃卯缺圆煞磷候葵妖坝迹禹盛四历恋辣水褐刃杯溅愧膀插介秘巨戳婴魄敌幽斗乙营史便实炭摧玄绪渐笆诲市央耻莱坚紊钥种嚎蛇舶睛坡拦做毡瓮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CAJ文档目录1. 农猛吉、卓阳标 试论科学技术进步的两重性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6月2. 王建华 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3. 王琼玉 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 赣南示范学院学报 2001年4. 王建华 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 倪天祥 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略谈科技应用伦理问题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6. 陈爱华 马克思经济视域中的科学伦理观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1年第2期7. 汤建民 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年3月8. 李静娟 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 理论探索 2005年第1期9. 张红梅、刘永振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科技双刃性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年3月10. 潮汐 双刃剑效应:直面高科技进步 发现 2001年2月11. 黎安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河南科技 2001年9月12. 刘怡翔 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信息咨询 2003年第1期13. 史兆光 “双刃剑”片论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14. 杨峰 科学技术双刃剑成因探析 科技人才市场 2003年第2期15. 林德宏 “双刃剑”解读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年10月16. 刘国章 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3月17. 郭继海、江晓梅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1年12月18. 南海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科学学研究 2003年12月19. 刘鸿亮 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是魔鬼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年1月20. 庞跃辉 论科技哲学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1. 陈清硕 科技进步在呼唤科学伦理精神 中国科技论坛 1994年 05期22. 王文科 科学的“双刃剑”与科学行为的规范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2期23. 草蓉 “生态赤字”与科学双刃剑 光明日报 2004年4月24. 李文潮 高科技中的科学伦理问题 哲学研究 2005年第10期25. 李利人、王玉莉 论现代科学技术价值观中人的主体性原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11月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一、如何理解两重性的含义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生态失调、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际关系疏远与隔阂、道德的畸形化、战争破坏、心理变态与疾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并日益严重化。 -农猛吉 卓阳标,试论科学技术进步的两重性,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6月维纳的原话是:“因此,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刀,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仅当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这个为人类造福的时期。新工业革命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他的意思是技术是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根据维纳的原意,我们可以把“技术是双刃剑”作这样理解: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物质变化对人类生存既会产生有利影响,又会产生不利影响。维纳并未说科学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并未希望大家要意识到科学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出现的日益加重的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非正义战争、人性的异化等现象也是科技的伴生物。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科技在本质上是至善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技能够为人类带来利益,使人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对人类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希望和美好向往的同时,往往也在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制造危险。在科技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好处同时,不良后果也不请自来。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酸雨.发达的科技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社会;在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里,它没有用来维护和促进和平事业,却反而成了推行霸权主义,屠杀无辜平民的手段。 -王琼玉,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赣南示范学院学报,2001年控制论之父维纳指出:“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维纳的意思显然是说技术是双刃剑,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物质变化对人类生存会产生有利与不利影响。可以说,科学求真,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应坚持真理原则。科学不能直接物化,不会对人类生存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技术求利,技术本身只具有负面效应的可能。只有通过实际应用,可能才会变为现实。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刘鸿亮,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是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1月二、科学技术应用两重性的原因第一,人的生存需要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原动力:地球可提供的自然资源有限,地球环境的容纳能力也有限,而人类享受生活的欲望无限,使科学技术双刃剑开始崭露头角;第二,人的精神需求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催化剂: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就的工业文明中,人们片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满足,但却造成人在心理、情感方面的失落,忧虑、恐惧这些精神层面的表现,清晰地展示了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性质;第三,社会多种因素的作用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特质根源: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它反过来又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手段;第四,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深层原因: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及其视野是有限的,是受某种条件制约的,只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去控制研究,在既定知识的指导下运作,不可能无限扩展,更不能穷尽一切;第五,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内在因素。 -杨峰,科学技术双刃剑成因探析,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第2期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体活动的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也有着利与弊两个方面。此即我们的众多学者常常所说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缘由或依据。为什么会出现“异化”呢?因为科学技术虽然发展了,但是发展不足。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尚未意识到某一项科学技术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找到克服其副作用的手段和方法。 -南海,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证,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就科技负效应而言, 其起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本身存在不足。在技术的应用中,伴随着技术的正效应,某些事先未被人们注意的负效应也可能随之而来,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第二、人对自然认识的片面性是导致科技负效应的认识根源。科学技术的人道主义本质被实用性所掩盖,科学技术的功能被日益简化,使人类步入了危机,发展陷入了困境。第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是产生科技负效应的本质根源。科技负效应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是人类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使技术的负效应不断放大。 -王建华,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科技无对错,功过全在人。科技成果的研究、应用是作为生产力,还是破坏力,完全取决于一定生产关系之下的科技主体。反思现代科技应用中的负效应、大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人为的恶性,以及功利主义的诱惑;政治力量的干预;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信念所使;价值观上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观;人类自身的科技水平、认识和实践能力的限制;社会因素的制约。 -王琼玉,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科技应用之所以会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出现违背其本身宗旨、损害人类的局限性或者说是负效应,其原因大体有五个方面:(一)科学技术认识上的局限性 人对自然界对社会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自然科学把自然界的整体分成了一个个部分、一个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去研究,把目光集中在事物的细部,只见局部的事实和规律,而忽略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使人难以从整体上从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规律。(二)科技知识应用范围上的失当 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某一条件某一范围下是正确的,但在更广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中则有可能是片面的、局部的和错误的。(三)科技应用价值选择上的迷误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念,往往使人类容易看到眼前的价值,而难以充分觉察和预料长远价值利益。(四)科学技术运用的利益趋向导致伦理偏转 那些特权阶层的利益,注重发展满足富国、富人需要的技术,运用科学为自己谋求到其他人得不到的利益,从而产生经济优势、军事优势、政治优势,甚至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霸权的工具。这就扭曲了科学技术研究造福人类的根本目的。(五)科学技术负效应的直接起因是人的道德观念的问题。科学技术之所以会与伦理产生冲突的负面影响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将科学技术成果不恰当地运用到人类社会,不恰当运用到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倪天祥,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略谈科技应用伦理问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那么,人类又为什么会对它失去这种驾驭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人类虽然在本性上就有推动它发展的动因,却无法保证它的发展处在正确的轨道上。首先,科学理论并不能做到正确反映客观上可证实的世界,它能提供的只是范式;其二,科技在形成中都已包含着无数的偶然因素,我们对于科技知识的增长方向事实上也是无法加以完全调控的。但是,导致双刃剑的原因却还不止上述两方面,甚至可以说最关键的原因还不是上述两方面,而恰恰是和人类的本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制度有关,这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人类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片面地强化使用了科技某些方面的功能;二是由于对科技的过分依重,使人本身成了科技的奴隶;三是由于技术行为取代交往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四是由于科技被一部分人当成了征服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而使科技成为导致另一部分人不幸的一个根源。 -汤建民,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3月但科技本身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只能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行进,并受社会诸因素的规范和制约。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不能完全归罪于科技本身。科技中的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或基础科学) 本质上是非功利的,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具有的确定的属性、规律,要将其变成现实,须经主体能动的选择,科技之所以会产生双刃性社会效应,是由人类自身和一系列社会因素造成的:第一,价值观的偏差:作为合目的性的科技活动,是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利益相联系的, 对科技的极端效益至上的功利主义利用,导致科技的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失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日益分离,使人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但这决不是科技的罪过;第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整体性联系的认识不足,往往陶醉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欣喜之中,忘却它给自然带来的不良后果;第三,社会因素的制约:受特定社会关系制约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它对社会起到的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关键在于谁在使用它,做对谁有利的事情。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三、科学技术应用两重性的后果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升级,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当今世界臭氧空洞,酸雾弥漫、田地沙漠化、海水污染、温室效应、南极企鹅体内含苯、水资源匮乏甚至一粒纽扣大小的废弃电池所含的毒物,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这些水足够一个人终身饮用。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些触目惊心的灾难难道与科技进步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史兆光,“双刃剑”片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现代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在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升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如此严重的两大难题,更确切地说是两大困境,一是自然生态的破坏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马克思所指认的人类自身的异化。 -刘国章,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月毫无疑问,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机器、技术向人的情感生活的渗透,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尤其是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郭继海 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12月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主要有:(1) 既引起了有利变化,又引起了不利变化。不利变化有的与有利变化同时发生,有的要滞后一段时间出现。(2) 技术应用的事故给人带来的危害。(3) 有意识地通过技术应用对人们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体伤害。自然变化和人的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用技术是为了使技术应用的对象发生我们所需要的变化。但一因多果,技术行为不可能只引起单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多方面的变化 。因果链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种对人有利的变化,既会引起新的有利变化,又会引起不利变化。技术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对技术应用的多方面后果、长期后果,我们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测。 -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人类的道德进步,但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也会令人遗憾地出现了如本文第一部分提及的“克隆人”、生态危机等一类现象。这就在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同一面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伦理难题。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是危害。 -倪天祥,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略谈科技应用伦理问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四、解决负面效应的办法提出上述科技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恰恰相反,让世人即使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让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消除或降低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而在人们采取的众多的步骤中,法律步骤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最彻底的步骤,这是因为:一是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需要依照法律设立和优化;二是为人类造福的现代科技成果需要依法保护和推广;三是现代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关系变革需要依法跟踪和调整;四是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的误用和滥用要通过立法防止和克服。 -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河南科技,2001年9月只有实现了世界大同,人类不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和有可能全面抑制科学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科学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假设有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遥遥无期的。因此,在人类还继续分割为不同利益集团的时期,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 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刘怡翔,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信息咨询,2003年第1期因此要完善科技发展的监控机制,高扬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善的方面,抑制其恶的方面,加强当代科技伦理学科研究,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提高公民科技伦理素质,加强科技发展的伦理制约性,使真(科学技术)与善(伦理道德)更加和谐、共进,实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最高的伦理承诺,创造我们共同幸福、美好的未来。 -史兆光,“双刃剑”片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为解决科技进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需重构科技活动的合理性机制,保证科技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第一,要对科技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健全科技成果应用的评价制度:应把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联系起来,并要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进行预测、评估、控制和监督,保证其产生正效应,而把负效应控制在最低点;第二,发挥政府决策功能,加强科技立法。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使符合人类利益的科技活动从法律上予以保证并得以有效的实施,确保科技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增强全社会的科技伦理意识,提高科技主体的科技责任感。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应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仅取决于科技评价制度和法制保障,更取决于人类自身的素质,取决于人类科技伦理意识的提高。为此,一要进行科普教育,让民众了解科学,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科技意识,崇尚科学精神;二要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让民众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科学的人道伦理观念;同时要提高科技主体的科技责任感。为了实现科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科技主体的科技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理论,建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和现代民主意义上的管理方式,是解决“双刃剑”问题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双重危机下解放出来的唯一选择。其次,在新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总之,解决“双刃剑”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