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设计说明》doc版.doc_第1页
《写字楼设计说明》doc版.doc_第2页
《写字楼设计说明》doc版.doc_第3页
《写字楼设计说明》doc版.doc_第4页
《写字楼设计说明》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一、 设计依据(1)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文件的关于XX公司在开发区建设产业基地生产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3)XX公司产业基地开发用地地界图以及勘测界址点坐标(4)XX公司产业基地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书(5)XX公司产业基地方案调整要求(6)国家和地方有关的规范、规定二、 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的概况,指导思想经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批准,XX公司在开发区67号地建设XX公司产业基地。XX公司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市XX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地块四周北面为开发区路,南面为建安路,北面为宏达南路,西面为67号地区间路。东面与宏达南路之间设有40m宽的市政绿化隔离带,隔离其东面的道路噪声。相对于整个地块占地环境,南侧的建安街和东侧的宏达南路为主要路段,整个产业基地的主入口设在南侧,因此建筑的整体布局注重沿绿化带和建安街一带的立面及体量设计。67号区间路上设基地的次入口,北侧的开发区路,作为工厂区的货运道路,该项目占地面积57600m2,总建筑面积90819m2。其中研发中心建筑面积60917 m2(含商务面积),控制高度30m,研发中心用于产品的研发、试验、调试以及设计人员办公,人员规模为800-1000人,商务中心建筑面积5000 m2,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设有会议室,接待室和产品展示室等。本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总平面布置合理,交通流畅,环境优美,努力创造舒适的生产办公空间三、 道路广场(1) 道路、管网、控电系统合理布局,并留有余地(2) 道路以方便行人为主旨,主干道突出,办公区以林荫步行道为主,设置适量的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场地(3) 各种线路入地敷设,并且地下管线沟适当做大,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以便维护和增添设施。强弱电配置有一定的超前性(4) 美化、绿化景区:办公的绿化、美化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求具有开放性。外周尽量通体透绿。园区设立多个花园、绿地及小品,形成完美的整体。四、 绿化设计绿化形态分为五种(1) 草坪。主楼广场设计大面积草坪,考虑为耐寒性草坪;在建筑物四周亦考虑部分使用草坪。(2) 大型树木,主要分为三种:1) 一种为大型落叶乔木,作为空间分隔,使办公外空间相互不干扰;2) 一种作为行道树,主要考虑法桐、栾树等;3) 一种为常绿树种,作为办公区内点缀,以及抵御冬季冷风的侵袭。(3) 中小型树木。在大型树木与小型低矮绿化之间起一个突起的作用使绿化配置产生的连续的视觉感受(4) 花卉。考虑不同花期植被的配置,尽量使办公区内四季花开,根据不同花卉的特点点缀在办公区及生产区。(5) 小型灌木。常绿树种,在办公区内作为小区域的划分使用树篱;草坪、活动场等位置的绿化点缀采用修建灌木等。 五、 建筑设计在规划上,尽量使新建建筑物在体型上,材质上以及色彩上,与研发中心协调一致;在空间上,楼与楼之间相互呼应,道路、绿化等相互联系,增添了空间环境的亲切感。总体布置上,研发中心布置在最南侧,圆形的会议厅占在东南角,更好地利用地形特点。会议厅后面接着行政办公楼,与会议厅联系紧密,又与研发中心相对独立。后勤部分,在整个办公区的最北边,与行政楼相连,餐厅设在会议厅的地下一层。研发中心的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和消防水池等。生产厂房布置在整个用地的北面,相对于办公区设有独立出入口,减少对办公区的干扰。单体设计上,将研发中心分为4个相对单独的办公空间,而南面又以带形办公区串联在一起,每个研发空间相对独立,研发楼前面的带形办公区,可以作为各个科室的会议接待室和领导的办公室。其北侧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作为科研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既方便联系,又不相互干扰。中庭花园可供工作人员休息。建筑立面稳重大方,以沉稳的砖红色为主色调,采用优质面砖或仿石材涂料,考虑到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从而避免了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建筑体量变化丰富。建筑功能布局及层高配置:(1) 研发中心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表高为-5.1m;一层为门厅、管理、会议及各科室主任办公室,层高3.9m。二七层的功能关系与一层相同,层高3.6m。(2) 会议中心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层高5.1m。一层为门厅,接待及展厅,层高3.9m。二层为各种规模的会议室,层高3.6m(大会议室层高为7.5m)。(3) 行政办公部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层高5.1m。各层均布置各个行政办公室及业务洽谈室,一层层高3.9m,其他各层为3.6m。(4) 后勤部分为地上四层。各层均布置各个行政后勤部分办公室及晒图中心等,层高同行政办公楼。六、 防火消防设计(1) 该工程主楼地上部分依据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火灾危险性属于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2) 地下停车依据GB50067-1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该地下停车库防火分类属于二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车库按规定设3个防火分区。(3) 生产中心火灾危险等级属于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4) 场地设独立的环状道路交通,消防车可沿建筑四周环形。(5) 建筑室外和室内设消火栓系统。(6) 交通核心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其他部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7) 设火灾报警和安全疏散指示(8) 设地下消防水池及水泵房七、 环保和节能(1) 该工程没有设置中央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设施,室外机原则上设在内天井和屋顶机房内。(2) 设有中央监控室,综合布线,宽带入网。(3) 选用智能、节能、绿色照明(4) 卫生间选用节能设备和红外自动调节装置。(5) 风机房、机房设密闭防火门,其设备做隔振减震处理,管道做防火保温和隔声处理。(6) 外门窗选用隔声、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设备。八、 建筑结构(1) 地基基础:拟作天然地基(最终将依据地勘资料确定)。研发中心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筏式箱型基础,其他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 地上部分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大跨度生产厂房、通廊、构架、双曲拱架和雨棚等为钢结构。(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九、 建筑设备该工程将配置以下设施:(1) 给水排水系统1) 生活给水系统:水源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生产、生活日用水量为757m3/d。办公科研楼地下设置生活水池,采用变频给水装置供水。2) 生活热水给水系统:办公科研楼内设置集中生活热水加热输配系统,为每层公共卫生间提供生活热水。3) 污水、废水系统:生活排水分为粪便污水和盥洗废水;生产排水为生产中心排水;日排水量为680m3/d。4) 中水系统:该工程设置中水处理站及中水系统,用于绿化、冲厕所等。5) 雨水排水系统:降雨强度按重现期5年,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确定。6) 消防给水系统:该工程按二类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采用不需要水冷却保护的背火面温升做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特级防火卷帘。 该工程消防给水在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一次。 水源:由市政管网引入 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3h;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3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危险级级)喷水强度8L/(minm3),使用面积160m2,理论用水量22L/s,火灾延续时间1h。 消防储水池和消防高位水箱:消防储水池在室外,高位消防水箱在屋顶,与生活用水隔离。消防水池出水量为650m3。办公科研楼屋顶水箱间设高位消防水箱,出水量为18 m3。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储水池、消防主泵和高位消防水箱组成。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室外消防环网供给,采用地下式消火栓。高位消防水箱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低于0.07MPa。在屋顶水箱间设稳压装置;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系统加压主泵2台,一用一备。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工程按中危险级二级设计,湿式喷淋灭火系统由地下储水池消防主泵高位消防水箱组成。为保证最不利点喷头的工作压力,在高位水箱间设稳压装置一套;消防泵房内设喷淋系统加压主泵2台,一用一备。(2) 强电系统:变配电系统;动力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含室外照明和景观照明);防雷避雷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安全疏散指示和照明设施。(3) 弱电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电视共用天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XX公司产业基地,由研发中心与生产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77500m2,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研发中心建筑面积额45700 m2,地下1层,地上7层,高30m。生产中心建筑面积为30000 m2,地上4层,高20m。2) 设计依据JGJ/T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67-1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其他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和规范甲方提供的有关设计要求和设计资料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3) 设计范围 10kV变电所及高、低压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电力配电系统 防雷与接地系统 综合布线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保安监控系统 电视共用天线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4) 供配电设计 该工程的负荷等级为二级; 该工程由开发区开闭站内10kV高压母线的不同母线段,引来两路10kV高压电源,两路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该工程的10kV变配电所设在研发中心地下一层。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分动联络 用电负荷:总的安装功率Ps=4500kW,其中照明Ps=1500kW,电力Ps=3000kW,总的需要系数kx=0.75,选用两台1600kVA,两台800kVA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的负载率为70%; 该工程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5) 照明配电系统。 光源:办公场所采用节能型36W高效荧光灯,生产厂房较高的场所,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照度要求:办公部分(150300Lx);生产厂房(250Lx);变配电所等(100200Lx); 应急疏散指示照明灯具,内设可浮充蓄电池,持续供电时间大于90min6) 设备选型及安装 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选用SCB9型。 高压柜按ABB产品设计,电缆下进下出。 低压配电柜按GCK型设计,电缆上进上出。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箱、控制箱等,均为双路电源,7) 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高压电缆选用?YJV-10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 普通用电负荷的配电线路,选用ZR-YJV-1kV交联聚氯乙烯卷元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耐火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 消防用电负荷的配电线路,选用NH-YJV-1kV交联聚氯乙烯卷元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耐火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8) 防雷与接地系统 该建筑物的防雷等级为二类 该工程的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即防雷接地与强、弱电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0.5。 该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9) 综合布线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与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由市政引来外线电缆及中继电缆,进入设在建筑物内的程控交换机室和数据网络管理中心,10) 保安监控系统在地下室、前室、主要出入口及厂区周界设摄像机。监控设备设在消防控制中心11) 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在屋顶设卫星天线结构系统,在会议室等处设终端插座。12)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该工程为二类防火建筑。消防控制室设在一层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环路设计,任意一点断线不应影响报警。 该系统由如下子系统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控制系统、喷淋控制系统、防排烟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切断非消防电源控制系统、防火卷帘控制系统、消防广播与消防对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控制系统。(4) 采暖通风系统:热交换设施;冬季采暖系统;夏季分体式空调系统;地下室送风,排风和排烟系统。1) 设计依据GBJ19-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67-1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业主确认并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和市政资料2) 设计范围该工程施工图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空调通风采暖,防排烟,热交换站。3) 空调设计 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干球温度33.2,湿球温度26.4冬季: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45% 室内设计参数办公室、研发室、会议室2426 空调系统办公楼和厂房办公室采用控制灵活方便的分体式空调机。在夏天降低室内温度,保证员工正常工作。 通风设计该工程在热力站、水泵房、变配电室、地下车库、卫生间等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厂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采暖设计热源:该工程采暖热源利用开发区蒸汽管网经汽水换热机组换热,提供供、回水温度为95/70的热水,热负荷为6600kW,蒸汽耗量11.5t/h。设计参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9;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研发室、会议室20,厂房14,卫生间15,水泵房510采暖系统:办公楼散热器采暖系统,厂房采用散热器与暖风机相结合的采暖系统。采暖系统的补水采用离子交换软水器对系统补水进行软化处理 防排烟设计利用房间或走廊对外开启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对不具备排烟条件的走廊或房间设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系统是将机械通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结合起来,平时运行机械排风功能,火灾时启动机械排烟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