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艺术与文化.ppt_第1页
古代艺术与文化.ppt_第2页
古代艺术与文化.ppt_第3页
古代艺术与文化.ppt_第4页
古代艺术与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艺术和文学,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特点: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1、含义与特点;,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2)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拓展:其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是比较成熟 的文字。已经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线条。,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篆书创始于秦代。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楷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秦代李斯; 东晋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颓;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二、画中有诗,中国画,1)题材: 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2)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3)艺术风格: 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文人画,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2)艺术特点: 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注重诗意。,山水画,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2)艺术特点: 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 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思考: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中国书法:(略) 2)中国绘画:,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2、汉、唐时期的音乐;,1)秦汉: 2)东晋: 3)南北朝、隋唐时代:,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南国“清商乐”。,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3、明、清时期的音乐;,1)戏曲音乐繁荣; 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3)产生出一大批名曲,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思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3)宋、元、明、清时期,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萌芽、产生、发展、鼎盛、衰落;,新石器时代,夏商时代,周代-汉代,隋唐-宋元,明清,五、戏曲;,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 2)初步形成: 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朝:传奇的繁荣。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与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有密切关系。,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杂剧的兴盛,宋代时,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 杂剧内容以滑稽讽刺为主,是中国最初的戏曲。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深入,许多作品大胆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争。,联系: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 吸取前代的精华。,兴盛的原因:,元代后期 衰落的原因:,科举制的恢复; 元杂剧表演模式过于呆板僵化。,传奇的繁荣,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到时代发展成为传奇。,它内容通俗,长短不拘,比较活泼自由,在民间广泛流行。,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汤显祖,明代传奇剧作大家,作品代表着典型的东方风格,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据说牡丹亭一出世,曾令西厢记减价。,京剧的繁荣,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乾隆末年,安徽的微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生,指一般男子,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旦,指一般妇女,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丑,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思考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 2)经济: 3)教育: 4)民族关系: 5)对外关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思考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六、古代中国的文学 (一)诗经 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 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2)现实主义风格。 (二)楚辞 1时代及创造者:战国、屈原。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离骚。,(三)汉赋,(四)唐诗,(五)宋词,(六)元曲 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马致远及其秋思,(七)明清小说 1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2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古代中国的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011年安徽卷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感悟高考真题】,_,(2011年福建卷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礼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华 独领风骚,_,(2011年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_,_,(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_,(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 B C D,_,(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7)音乐激荡着情感的浪花记录着历史的回声。十面埋伏是以我国古代某场战争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首大型琵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琵琶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 该战争是东汉末年的垓下之战该曲京剧霸王别姬均以同一场战争为素材创作 该曲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作 A B C D (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_,_,(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_,_,(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 B C D,_,(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_,_,(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_,_,_,(2010安徽高考)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2010全国2高考)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010重庆高考)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010福建高考)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2010全国高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