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2016届九年级语文5月调研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二、语文知识积累(26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一座城的文化底yn (1) ,总是与历史人物、经典故事相伴相生的。这些历史痕迹或dio (2) 于砖,或刻于石,或lu (3) 于木;或一条古街、一栋小楼、一段城墙,就是活的历史建筑承zi (4) 着城市的文化之魂。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2)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2016年4月4日,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负众望,成功摘得“国际安徒生奖”这至高荣誉。曾有人问他何以文思泉涌?他用宋代哲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 ? ”给予了巧妙的答复。(6)登高望远,既可揽胜,亦能感悟。崔颢登上黄鹤楼,放眼四野,看到了“ , ”的美好景色;欧阳修登临醉翁亭,寄情杯中之物,道出了“ , ”的洒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6分)(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 )( ) 4名著阅读。(6分)阅读下面两段话,完成问题。【甲】A坐在黑暗里默默地画十字,然后小心地走近他,劝慰地说:“嗯,你干嘛这么愁啊?上帝知道应当怎么办,你看比咱们家的儿女好的人家能有几个啊?老头子,到处都一样:吵架,打架,闹得一团糟。所有当父母的都得用自己的眼泪洗清罪恶,不止你一个人”【乙】“真的,我得走!”B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1)选段中A和B都是外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 和 。(2分)(2)A和B,一个高大粗壮,一个瘦小平庸,但是她们都被读者赞美。请分别说说A和B美在哪里。(4分)A: B: 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三棵树 (18分) 叶辛窗外有三棵树。三棵水杉。从幼苗到成材,看够了杉木生长期的种种形态和面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只是,窗外的三棵树,天天陪伴着我,用它悦目的绿,以它摇曳的树枝,显示着它的存在。每日的清晨或是没睡的夜晚,来到阳台上开窗关窗,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端详它们几眼。久而久之,不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记得,我当初搬进新村的时候,三棵树都只有二层楼那么高。站在阳台上或是里屋的窗户边,我能清晰地看到三棵树的树冠,尖尖的细嫩的时常还是不那么挺直的树冠。几年时间里,它们直直地往上蹿,蹿得和三楼的窗台一般高了,蹿得接近四楼的阳台了,蹿到四楼窗户边了。随着它们的个头往上长,它们的主干也在粗壮起来,挺直起来,而朝着四周延伸的枝叶,更是尽可能地向外张开,就如同一把把使劲撑开的绿伞。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三棵树虽然挨得那么近,沐浴的是同样的阳光雨露,可生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仿佛都是15岁的少年,在一个班上,有的长得人高马大,足有1.80米,而有的个子矮小,乍眼看去活脱还是小孩。我开始寻找它们生长不一的原因。这是不难发现的。长得最高最壮的那棵树,占尽了天时地利,它离我家的窗户最远,却离新村拐弯的十字路口最近。风拂过来,最先享受凉爽的,是它;太阳升起来,最先照耀到的,也是它。因为挨近十字路口,周围再没其他的树遮挡,它的枝干树叶也伸展得最为潇洒自在。挨下来是中间那棵树,它不如前头那棵长得高,枝叶的舒展也不如前头那棵自由自在,它的旁边还栽着一棵玉兰树,和它争夺着土壤的养料、水分和光照。前头那棵树蹿得越快,长得越高,枝干树叶伸开得越舒展,它就生长得越慢。当然,生长得最慢最矮小的,是第三棵树,也是离我家窗户最近的那棵树。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照不到它。斜斜的阳光辐射,都让它前面的两棵水杉和一棵玉兰树遮挡住了,吸收去了。只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它才能公平地得到阳光的亲吻。由于它离楼房太近了,一楼院子的围墙妨碍了它往里面的发展。而沿新村道路那一侧,又让第二棵树和玉兰树挡住了去路。故此,我搬来时长得一般高的三棵树,三棵同宗同族的水杉,在我居住了几年以后,成了自高而低、自大而小的三棵树。在窗户边远眺,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见这三棵树,我总像看着一道风景,甚至还为三棵树列成一排,树冠由高向低倾斜的线条而发出赞叹。起风了,三棵树一齐婆娑起舞。变天了,三棵树同时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响声。总是生长得最高最北的树最先有动静,表现出的形态也最为洋洋自得。我时常忖度,这一道有序的三棵树的风景,会很长久地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家。可这仅仅是我的愿望和想象。那是一个风雨之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雷响,我听到窗外响起一声霹雳。很惊心的,把我从梦中惊醒。听明了是在下暴雨,我又沉沉睡去。第二天一早醒来,雨过天晴,是清新明朗的早晨。我们习惯地打开窗户,窗外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那样子活像一个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我想起了昨晚那声惊雷,随之听到的其实不是霹雳而是水杉主干被拦腰折断时的惨叫。完了。这棵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平时最先得阳光雨露滋润生长得也最为令人欣慰的水杉,看来是成活不了了。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着、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在这一缓慢得犹如嫁接上去的重新生长过程中,旁边的第二棵树蓬蓬勃勃地往上蹿了起来。没有了遮拦,没有了阻挡,现在是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了,现在是它最先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了。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蹿得树干挺直,蹿得枝叶舒展。不用说,现在是它的形态最为潇洒最为诱人了。而挨着它的第三棵树,也在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虽然不如它蹿得高,伸展得自在如意,但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六年过去了,三棵树还在生长。中间那棵长得最高最壮,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陪伴扶持着,它还长得最为挺直。原先最瘦弱矮小的第三棵树,如今名列第二。它的树干挺直却不粗壮,它的枝叶伸展却不能无拘无束。而原来长得最为结实粗壮、高挑挺拔的头一棵树,现在看上去总有些别扭,它的下半截是粗圆挺直的,而在被折断的横面上长起来的上半截,显得过于纤细,过于柔弱,一眼看去,我常常觉得它活像个鹤脖子。窗外的这一道风景,又能维持多久呢?我时常想。窗外有三棵树。三棵水杉。 ( 摘自广州日报 有删减)5.文中三棵树的生长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简洁的词句,以此反映三棵树的生长形态。(每个空格字数在10字以内)(3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一棵树(挨近十字路口)长得一般高长得最高最壮被拦腰折断,但它活着A第二棵树(中间)生长得较慢B最高最壮最为挺直第三棵树(离我家窗户最近)C不动声色惹人注目名列第二6.联系上下文,按括号内的要求品味下面两组句子。(6分)(1)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那样子活像一个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蹿得树干挺直,蹿得枝叶舒展。(作者此处连用三个“蹿”字,有什么作用?) 7.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相同的两段话:“窗外有三棵树。三棵水杉。”请你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8. 你最愿意做这三棵树中的哪一棵树?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述。(5分) (二)关于经典的主题阅读(13分)【经典渐行渐远】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包装得面目全非,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于是乎“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置身于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经典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说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看那些书,真是老土”。仿佛阅读经典,那是遥远的事情,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了。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影响和渗透,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专家观点】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的好处,依赖网络快速浏览或仅看画面反而起反作用,从而导致表达困难。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说,他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读者会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题情感,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审美鉴赏力。”杨叔子院士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阅读经典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人民日报评论】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2015年3月19日人民日报节选 )9根据“人民日报评论”,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A.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B. 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以为通过网络上“海量”阐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D. 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0请结合材料分析经典在今天渐行渐远的原因。(3分) 11结合材料,说说为何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3分) 12请结合你的经典阅读体验,谈谈对【专家观点】中的画线句的理解。(4分)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9题。(一)(4分)登岳阳楼 (唐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释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此诗是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13以上两首诗歌都是诗人登岳阳楼时所作,但是诗人抒发的情感却并不相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二)义田记 (14分)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 古文观止 有删改)注释 负郭:距城很近 稔(rn):庄稼成熟。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公 既 殁 后 世 子 孙 修 其 业 承 其 志 如 公 之 存 也。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日有食( ) (2)而时其出纳焉。( )(3)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16以下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方贵显时 方其远出海门 B. 以养济群族之人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 尝有志于是矣 胡不见我于王 D. 公虽位充禄厚 故余虽愚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8阅读本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3分) 五、语言运用(70分)19.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0分)为了使同学们信心百倍迎接中考。某校九年级全体师生将于6月10日举行中考考前动员大会。大会分三个环节:一、教师我们为你保驾护驾;二、家长我们是你坚强后盾;三、学生我们誓言为梦奔跑。会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学生会宣传部制作了一期题为“凝聚心力,为梦起航”的活动宣传片,现在请你帮助宣传部为宣传片撰写一段开场白,字数在150左右。20根据要求作文。(60分)很多人和事,我们走近了,才真正了解他们;很多人和事,我们离开了,才真正懂得他们。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走近了,才知道 题目二:离开了,才懂得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1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模拟卷(义乌卷)语文答题卷全卷共6页,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书写(5分)二、语文知识积累(26分)1.(4分)(1) (2) (3) (4) 2.(10分) 3.(6分)(1)利: 谒: (2)乃: 无论 (3)度: 信: 4.(6分)(2分)A: B: (2)(4分)A: B: 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18分)5.(3分)A: B: C: 6.(6分)(3分) (3分) 7.(4分) 8.(5分) (二) (13分)9.(3分)( )10. (3分) 11.(3分) 12. (4分) 四、古诗文阅读(18分)(一)(4分)13.(4分) (二)(14分)14(3分)公 既 殁 后 世 子 孙 修 其 业 承 其 志 如 公 之 存 也。15.(3分)日: 出: 活: 16.(3分) 17.(2分) 18.(3分) 五、语言运用(70分)19.(10分)10020. 按要求作文。(作文60分,) 题目: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模拟卷(义乌卷)语 文(参考答案)一、书写(5分)二、语文知识积累(26分)1.(4分)蕴、雕、镂、载2.(10分)(1)蝉噪林逾静 (2)欲上青天览明月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6分)(1)认为有利可图 拜访 (2)竟然 更不必说 (3)估计 通“伸”,伸张4. (6分)(1)(2分)A、外祖母 B、简爱(2)(4分)例:选A:关键词:慈祥、乐观、热爱生活、胸怀宽广 选B:关键词: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或自尊、自爱、勇于追求自由与平等、具有反抗精神。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18分5.(3分)A、过于纤细,过于柔弱 B、最为潇洒最为诱人 C、生长得最慢最矮小6.(6分)(1)(3分)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长得“最远最高”反而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的水杉比拟成一个壮汉,跪地痛苦地呻吟,(1分)既形象地描写出水杉被雷击断后惨烈状况,又造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2分)(只写出修辞手法的名称不给分)(2)(3分)连用三个“蹿”字突出了第二棵树抓住时机之后迫不及待往上生长的形态,(1分)后两个“蹿”字是对第一个“蹿”字的具体展开,内容更加丰富,语气更显急促。(2分)7.(4分)文章的结尾两段话与开头互相呼应,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意味深长。(1分) “窗外有三棵树。三棵水杉。”作者让两句话单独成段,强调了它们都是杉树这一相同的树种,原本形态相近,但是后来种种经历使三棵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三棵杉树(1分),作者以此来深化文章的主题:人的生命成长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时的幸运不代表永远的幸运,暂时的落后也不意味着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生活中的不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环境不断地成长,都有自己的生存价值等。(2分)8.(5分)本题分层赋分:第一层: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棵树或同时选择两棵或三棵树。(0分)示例1:我喜欢做第一棵和第二棵树;示例2:我喜欢做第二棵和第三棵树;示例3:我不喜欢任何一棵树。第二层:选择其中任何一棵最喜欢的树,但只写出了树的单方面生长特点。(1-2分)示例1:我喜欢做第一棵树,因为它一开始长得长得最高最壮;示例2:我喜欢做第二棵树,因为这棵树长得最为潇洒最为诱人;示例3:我喜欢做第三棵树,因为这棵树长得惹人注目。第三层:选择其中任何一棵最喜欢的树,描述了树多个方面的生长特点,但是没有与自己的成长体验联系起来阐述。(3-4分)示例1:我喜欢做第一棵树,尽管它曾经被雷拦腰折断,劈倒在地,但是它仍旧能够顽强地活着,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示例2:我喜欢做第二棵树,因为这棵树一开始虽然争不过第一棵树,但后来它能趁第一棵树被雷劈倒之际,蓬勃生长,最后长得最为潇洒最为诱人。示例3:我喜欢做第三棵树,因为这棵树虽然一开始由于得不到阳关的充分照耀,但是始终不动声色地生长着,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第四层:选择其中任何一棵最喜欢的树,将树的生长特点与自己的成长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阐述。(5分)示例1:我喜欢做第一棵树,这棵树一开始能够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往上生长,后来尽管遭到被雷拦腰折断的打击,但是它仍旧能够顽强的活下来。我觉得自己要像这棵树一样不怕挫折与打击,做一个有韧性的人。示例2:我愿意做第二棵树,它表面上并不愿意主动与人争夺锋芒,而是善于抓住时机,做好自己的事情,稳扎稳打,最后脱颖而出,成就自己。我在学习中也要像这棵树一样灵活处理问题,讲究方法,取得成功。示例3:我喜欢做第三棵树,因为这棵树虽然生长条件对它最不利,但是它始终不动声色地生长着,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我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我没有自暴自弃,同样像这棵树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热爱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很多知识,感到很充实,同学老师经常表扬我的学习精神。(二)13分9. (3分)A10.(3分)(1)现今社会“快餐文化”日益盛行,是一个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2)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网络文化所席卷,网络文化因为全新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深受人们的青睐。(3)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11.(3分)(1)经典阅读具有获取知识,促进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2)经典阅读具有引领成长,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审美鉴赏力的价值。(3)经典阅读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价值。(4)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让我们能更从容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浮躁,消除恐惧焦虑,获得心灵的宁静。(写对两点得1分,三点得2分,四点得3分)12.(4分)示例:中华经典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历代诸子百家的诗文,包容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溢这滔滔不息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结晶。当我们读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感受杜甫“穷时代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儒者情怀时,经典文化蕴含着的民族精神伴随着后人的阅读,得以薪火传承。所以,经典文化石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华夏子民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含义、阅读体验各2分)四、古诗文阅读(18分)(一)(分)13.(4分)陈与义在黄昏时分登上岳阳楼,虽然看见湖面风平浪静,但是想到了国破家亡,自己万里逃难,未老先衰的不幸遭遇,(1分)表达了一个亡国之臣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感悟课件
-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课件
- 高端旅游市场演变-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方案课件
- 花青素与记忆增强-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泰安市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社会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生物饵料高效利用-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引进急需短缺专业人才4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柳州市堡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项目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医院手术室质控体系构建与管理
- 喷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驻外内聘考试题库
- 中铁四局工作汇报与战略规划
- 矿山测量基础知识课件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100字】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 杜仲种植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
- 2025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报告: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规划与实施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