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试谈语文课外发散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积累问题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积极展开课外发散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外发散阅读更具奇特功效。那么什么是发散阅读呢?笔者认为,发散阅读一般指的是对某一文学作品的整体内容(含立意)或艺术特点从相同的角度作出的不同的理解。但本文所讲的发散阅读指的是阅读主体对作品的某一具体内容或语言片断进行的发散性观照,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从两条途径进行探讨,但愿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1.还原式解读及其指导阅读文学作品时,常常遇到一些透着哲理的含蓄性语言,这类语言(确切地说是这类语言所表现的理念)一般是作者从某一类的生活事物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因此,它也就必然对这一类生活事物具有涵概性。对这类语言的阅读笔者认为,在阅读指导中应充分运用还原式解读(即将作者语意的本真含义提炼出来,联系实际进行发散思考)。对透着哲理的含蓄性语言进行还原式解读,既可以使学生理解语意的内涵,也是学生在阅读中的再创作,更是对学生观察力、联想力、逻辑力等思维能力的检验与锤炼。下面举四例供参考。1.1学生在读到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句子“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时,笔者针对中学生的经验特点,引导他们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去进行理解。先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把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的表现和事例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考,举例并分析。比如:把课间铃声改为课间音乐,把楼道走廊设计成文化长廊,在日记本的空白处画上插图或贴上照片,在做饭炒菜时,吹着口哨或哼着小曲可以说艺术充满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艺术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活情趣。1.2学生在阅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时摘录了下面的句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句话含意深刻,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或周边的人曾经有过多少不幸的遭遇,这在母亲那里又是如何加倍的?在读后感中有学生写道;或许你牙痛难忍,而母亲恨不能疼痛的是自己;或许是你一次擦肩而过的车祸让母亲彻夜难眠;或许你对自己的手术满不在乎,而母亲那里却常常以泪洗面;或许是女儿不幸的婚姻让母亲一夜愁白了头。无须更多地列述了,当儿女曾经有过多少不幸,在母亲的心底就一定会刻下多少道痛苦的伤痕。1.3读汪国真的散文诗雨的随想时,有这么一段诗句:“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难忘。雨中有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气氛,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漂泊成一种灾难。”学生对这段诗句的含意有些迷茫,我们不妨作出如下引导:这应该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提炼、浓缩和总结,那么我们又有多少关于雨的故事呢?是列车的影子在雨中从你的视线里慢慢消失吗?是你伫立窗前听着单调的雨声而你心中一遍茫然吗?是春日郊游时的杏花雨让你半路躲进一个瓜棚而巧遇一位知己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雨的故事和经历,不必劳神苦思,有关雨的故事定会纷至沓来。这样通过对学生进行解读引导,引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进入诗的境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1.4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句,引导学生试想,我们有没有悔之以晚的事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句,引导学生试想我们又有多少赏心乐事不复返,物是人非令人叹呢?总之,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其摘记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捕捉那些颇含深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还原式解读训练,激起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2.唤情式类比及其指导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有些语言述写的是生活中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生活情景,它蕴着某种生活哲理,或者说它能引发起读者的哲理性思考。所以在阅读时会唤起我们对同类事物的记忆或感怀。此时借机对这些可能联想起的相关生活事物给以梳理,便是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是素材积累的良好方式,也是写作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因为写作过程尤其文学创作的实质是生活事物对写作主体的唤情过程。因此,我们提倡运用唤情式类比去展开课外阅读。那么,什么是唤情式类比?怎样运用唤情式类比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从下面四个案例中,可见一斑。2.1在阅读台湾殷颖的昙花的启示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午,当我在注视它的时候,发现包在外面的那几片棕色的花瓣已经倒卷,里面是雪白的嫩瓣已微微开启,根据经验,这是含苞待放的时刻了,家人立刻紧张起来静静地将这盆昙花摆在桌子上,在唱片机上放上柴科夫斯基的忧郁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然后泡上一杯苦茗,静候它的绽放。”作者为了欣赏昙花一现的胜景,先是将盆摆在桌子上,然后又放开音乐,泡了苦茗,静候幸福时刻的到来。这是人们享受幸福的方式,为郑重迎接幸福时刻的到来,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以尽情地享受那一刻的幸福。那么,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解读呢?比如,引导学生讨论下列事例:为穿一件新衣服,你可能要做一次洗浴和理发;为尽情地与家人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你可能早早地把瓜果饮品放到了茶几上,甚至把电话铃声调到最低,以免中途影响观看的效果;有的新娘,为了迎接新婚时刻的到来,前一晚上设计好发型,为保持其完美竟坐等一宿;如此等等,可见幸福对人有着多大的诱惑力。这样,通过现实实例的发散类比,让学生从根本上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达到解读目的。2.2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用伤愁的情感唤起学生思索:你自己有多少“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的经历和感受呢?是扬花飞舞的情景引起你少年之心的骚动吗?是卖豆腐的喧叫声唤起你对少儿时吃豆腐的幸福吗?是老师的谆谆教诲唤起你醒悟父母的殷切期望吗?2.3在阅读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句时,可采用类比引导,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有约等人人不来的经验?有没有有约不能履约被人久等的焦灼?这样通过类比联想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前提。2.4读张籍的秋思,其中有“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句,笔者从现实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否想到亲人为你送行时嘱语不尽、含泪告别的情景?是否见过儿女要远行,父母语重心长、依依不舍的分别场面?这些现实场景定能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从以上四个案例可知,唤情式类比,实质上就是对作品中写作主体的唤情过程进行现实类比,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含义得以真正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事实上中学生虽涉世未深,但十几年人生经历不能说不丰厚,而写起作文来又常苦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关键是深埋于心的素材不能勾沉,于是他们大多对此丰厚的矿藏弃之不用,而到他处去搜集素材,这是很大的浪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