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目标1了解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2熟练掌握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讲考点考点一: 名句默写【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李密陈情表)(4)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5)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2【2017年高考课标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注意“匹”“庐”的写法。【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名句默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给出上句填写下句,另一种是给出情境进行填空。本题属于后一种。【考点精解】“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命题规律】“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综合设题。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考查内容以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为主,辅以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12小题)。一般设置分值为6-8分。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技巧点拨】1高度重视,化整为零。名句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2依纲据本,逐课过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同时,通过准确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收相得益彰之功效。4反复揣摩,注意形意。注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的比较掌握。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是命题人“设伏”热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并知其形。如学生在默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时,容易写成“潇洒”的“潇”。如果揣摩出诗句展现的是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而毫无潇洒之意,就不难正确书写了。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宵”指的是“夜晚”的含义;“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理解“锲”是雕刻的意思,自然要运用工具,所以加表示工具的偏旁;而“默契”的“契”是更多指的是买卖房屋地产等的文书,及“投合”之意,揣摩明了句意,自然就不会默写错误。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各地试卷名句填空有全部完成和选作完成(如“8选5”“二选一”)等形式,因此考生务必审准题干,斟酌解答,如是全部完成类型则注意,填写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选作类型题,则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填写。无论哪一种题型都要留意试卷所标语句出处,答题时务必保留原文写法。6规范书写,杜绝马虎。这一知识点容易失分,原因除了不会背诵之外,就是书写有误,只要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规范书写,杜绝马虎思想,多背多写,做到:准确、规范。否则极易出错,如“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的“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鹜”,都容易误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材”容易写成“才”;“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易写成“溪”等。【跟踪训练】1【18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3)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5)虞美人中的“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也焉止息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时光易逝、人生感伤”“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修养自己”“壮烈战斗场面”“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空白”,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卒”“椒”“皋”“幽愁”的写法。2【18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的“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2)古代诗词往往以简洁的文辞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场面,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仅用“_,_,_”三句,便写出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下场。【答案】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无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3. 【18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3)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_。【答案】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沧海”“忳”“侘傺”等,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4. 【18届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 _,_”。(2)在登高中,杜甫以“ _”一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惆怅。(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答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万里悲秋常作客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鹤”“尚”“猿猱”“度”“攀援”“湍”“清”“常”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考点二: 名著阅读【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2分)【答案】德行 言语【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论语的熟悉及掌握情况,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内容来回答就可以了。如单纯从试题所给材料出发,则有一定难度,考生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可以概括出颜渊属于“德行”,子贡属于“言语”。2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答案】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又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所给材料,逐段进行翻译,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材料的主题,然后分析不同断句形式给文言句子带来的不同理解,进而明确正确的断句形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最后归纳两则材料表现出来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分条列出。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先总述后分析。注意言之成理。【参考译文】(一)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二)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收藏,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干要求选出“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A项,“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错误;刘备当时的反应是“刘玄德吓得筷、勺掉地”。D项,“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错,应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考点精解】本考点包括“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学常识”三个方面。“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文化经典阅读”一般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文学常识”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命题规律】名著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比重在高考题中呈上升趋势。2016年高考,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试卷单独设题,分别涉及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等考点。题型有主观简答题,也有客观选择题,分值在315分。有的省市将经典阅读与文言文断句、翻译结合起来考查,还有的省市将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查,体现了一种综合命题的趋势。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2017年命题特点。【技巧点拨】1文学名著阅读:(1)选择题首用排除法,一般不轻易断定那一项是一定正确的,而是怀疑每一项都是错误的细心的情况下是不会错的。关键在于分清错因,有时还需要考虑选择项的错误哪一个更严重;(2)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看完,每次考试后大家在讲话减压时,都是自己看名著的最好时机。只要在高考前看,都是可行的;(3)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避免那一个选择项,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总之,不会不能空白;(4)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比如说,三国演义相关题目常让我们描述战争事件,那么一般分三到四点,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等;(5)几点推断和认识: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出现的名著都不会重复,因此,10部名著至少要考到7部;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在简答题中至少会出现一部;简答题的第一题分值较小,类似填空题,是靠记忆;第二题分值较大,不仅要记忆,更关键的是理解和归纳要点;必须明确,小说考察只有从三方面:情节,人物,主题,和现代文中小说阅读是一样的步骤;对于其中两部戏剧,一部诗集,要提前了解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2文化经典阅读:(1)思想概括题提问方式: 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或孟子的什么思想?概括上面选段的主旨。 从以上选段中可以看出孔子(或孟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或政治主张等)?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或孟子)认为君子该怎样修为(或治理国家等)?结合现实生活简要分析。答题技巧:第一步,通读选段,领悟核心思想,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孟思想或观点、主张等;第二步,结合语段材料(或孔孟主张),进行合理阐述、分析;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2)内容理解题提问方式: 结合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或某个重要句子的理解。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的理解。答题模式: 第一步,析词述意,简要阐明内涵(观点思想); 第二步,联系孔孟相应的思想主张等加以分析,合理剖析,或扣紧材料进行合理阐述。 (3)观点评价题提问方式: 结合选段,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的看法。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我们该如何评价材料中所讲的观点? 从今天的角度,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孔孟的学习观(政治主张、人格修养等)?(2)答题技巧: 第一步,简要阐述题目中要求评价的某句话(观点)的含意,并结合孔孟思想主张,合理阐述; 第二步,灵活引用化用选段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3文学文化常识:(1)回归课本,适当拓展。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文化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2)分门别类,准确记忆。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近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格律,名家名篇名言,时代国籍及文学流派。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特别是作家名和作品名,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非常可惜。(3)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古代官职类常识错误,古代朝代类常识错误,古代年龄类常识错误,古代地理类常识错误。【跟踪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6分)(1) 前四史中汉书和后汉书的作者分别为 和 。【答案】班固、范晔【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汉书和后汉书的作者分别为班固、范晔【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位列唐宋八大家的 (人名)的 (作品)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答案】欧阳修 六一诗话【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六一诗话的言说方式正是“泛应曲当”,随事生说,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固定和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另一方面,六一诗话却又有其一以贯之的诗学主张。综观六一诗话,其基本的逻辑起点就是对于语言与意义的综合思考。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意义”方面,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即所谓“事信”,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反对只求好句而不顾事理是否真实可信。如谓:“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佳句也,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诗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声,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骨塔,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作者连举数例,说明诗句虽佳,但理有不通;更以贾岛优劣诗句正反对比,说明事理通达与否正是诗之精粗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此观点,欧阳修于诗话中第一则便辨析李方“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一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又于第三则讨论“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及“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两联,认为“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故有其可取之处。而作为欣赏者,要真正弄懂诗歌所表达的生活真实,也必须弄清诗句中每一词的具体含义。所以他考证了李白戏杜甫中“借问别来太瘦生”之“太瘦生”一词为语助;而对陶谷“尖檐帽子卑凡厮,短幼靴儿末厥兵”中之“末厥”一词,王建霓裳词中“听风听水作霓裳”之“听风听水”一语,以不得其解而深感遗憾,并录之以俟后来能知者。六一诗话的考证字句,实是为了求得事理之通“信”。二是在“言语”方面,欧阳修主张精工雕琢,反对不加修饰而过于浅俗。其言曰:“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此虽为梅圣俞之言,其实也正是欧阳修之意。在他看来,诗句之产生歧义,乃缘于语句浅俗易解,因此诗语得之过易,反致作者本意被人歪曲。关于此点,他还有数则诗话,复申其旨。如“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之遭人误解,盖因“其语多得于容易”;吕文穆公“挑尽寒灯梦不成”之被胡旦讥为“乃是一渴睡汉耳”,实亦因其出语浅俗。三是在言与意、事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意新语工”。他引梅圣俞的话说:“诗家虽率(一作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语工”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意新”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即在于是否“语工”。这样,“意新语工”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极为推崇晚唐诗人周朴的“月煅季炼”,杜诗的一字不能移易,赵师民的“诗思尤精”。同时,他也并不反对西昆体诗人的用典,对于由用典而导致“语僻难晓”者,认为只是“学者之弊”而已。上述三个层面,便是六一诗话之内在逻辑的起点,其余都由此推衍而出。由于主张艺术真实应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欧阳修因此而认为诗歌可以具有史传著作的作用,可以使那些史传不载的人物“得所依托”,而名垂后世。由于主张“意新工”,六一诗话便以此为标准,以大量的篇幅来鉴赏品评那些炼意新奇而造语精巧的佳诗好句,属于此类的共计14则,几占全书篇幅的一半。(3) 金圣叹曾点评“六才子书”,即 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 。【答案】庄子 西厢记【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金圣叹曾点评“六才子书”,即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清金圣叹 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杜工部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现存杜工部集。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立足于忠厚,其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称为“诗圣”。他的圣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2.下列有关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贾珍在宝玉的推荐下请凤姐协理宁国府,王夫人有些担心,意图推脱,凤姐则十分欢喜,在贾珍的再三请求下坦然接过对牌,理出了五件宁国府中需要治理的风俗。B贾妃省亲时特别赏赐了龄官并要求加演两出,龄官执意不从领班贾蔷的命令,定要做相约、相骂两出本角戏,贾蔷只得依她,贾妃却对她怜爱有加。C张道士要给宝玉说亲,贾母借和尚算命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为由婉拒,又要张道士留意打听,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D探春写帖子建议成立诗社,众人齐聚秋爽斋,李纨自荐掌坛,因贾芸送来白海棠,便提议咏白海棠,众人品赏花色,焚香作诗,评阅时李纨力主评蘅芜君诗为第一。E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众姊妹在稻香村时,黛玉说道“孙行者来了!”孙行者是指史湘云。【答案】AD【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图: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宝玉听了,巴不得一声儿,便真和凤姐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去。一时大家散后,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