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哲理故事 脚比路长 一个双腿残疾、拄着拐杖的男孩, 看到雄伟、壮观的埃及金字塔的图片 后,十分激动。他对父亲说:“要是 能亲眼看到那美丽的景色,该多好 呀!”父亲听了,无奈地安慰儿子说:“孩子,到 那里路很远,何况你的腿”,几天后,儿子突然失踪了,无论怎么找也没找到。 几年后,父亲收到一封信,信里装着一张照片:儿 子拄着双拐,站在埃及金字塔的前面,笑得很开心。 照片背后写着一行潇洒的字:我终于亲眼看到 金字塔了。 无论多高的山,多远的路程,在一个誓 志征服它的人面前,都会变得低矮与短小。一个人 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 下去,他就会发现:所谓的远方,其实就在眼前。,温馨提示,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 1.(2009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 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 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 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 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 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那么,“用典”应该可以。 答案 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 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了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 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刻感触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2.(2009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 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 到之处。,解析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诗意是“在 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 景物中),3.(2009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解析 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 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 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 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 分析。 答案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 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 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 第一联的“静”字。,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2.解读考点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3.命题规律 (1)提问角度 直接提问 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间接提问 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2)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 键词,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以上。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 的,可写一到两个。 (3)问题指向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 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 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 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 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 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 赏析其表达效果。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修辞手法的 鉴赏,对表达方式的鉴赏,对行文结构的鉴赏和对 其他表现手法的鉴赏。 考点1 修辞手法的技巧 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借代、对偶、双关等。,考点2 描写手法的技巧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 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等。 1.渲染 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2.烘托 “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 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3.动静结合 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 4.虚实相生 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 所感。 5.白描 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 形象。,考点3 抒情方式的技巧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2.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 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4.托物言志 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5.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6.借古喻今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 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考点4 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 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扬结合、 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 “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 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 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 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 是欲抑先扬。,2.象征 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 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 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 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 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 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考点5 行文结构的技巧 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1.卒章显志 在文章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文章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附:诗歌鉴赏中的常用典故 1.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 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 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 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3.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4.桑榆:淮南子中“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5.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 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 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 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 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8.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9.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来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11.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方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 指文学技巧。 12.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 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 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 13.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 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 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14.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 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 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5.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 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1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 “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 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7.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之二)。 18.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19.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 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2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 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现场批阅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2分)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 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 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 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现场答案】 【评分分析】 得1分,仅答出一种,另一种未答出。 【正确答案】 借代、反问。,反问。,【增分提示】 无论是全篇还是某一句,都存在着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问题。考生答题时要只想到一处答出一点,结果因遗漏要点而失分。因此,答表达技巧时要多角度思考,如从修辞手法思考,看它运用了几种;从表现手法思考,它又运用了哪些。当然,不要过度答题,把几乎所有的手法都写上去,应该多角度思考,准确判定。,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 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 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 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 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 苑)。劲气:寒气。,(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 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 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现场答案】,(1)首联通过写诗人独自饮酒、深夜挑灯看剑 来写愁之浓;颔联写自己空有才华,不得施展、国 破家亡之愁。 (2)借景抒怀(寓情于景)衬托。表达了对国破 家亡的感伤,自己被掳北去的思乡之感,以及异地 他乡的孤独寂寞。,【评分分析】 第(1)题答案仅得1分,写出了作者一系列动 作中蕴含的愁,而对本题要点表达技巧几乎未 涉及。 第(2)题答案可得4分,手法判断准确,感情 理解正确,但少了分析过程。 【正确答案】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一 系列动作、表情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 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 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 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 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 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 【增分提示】 如问“如何表现情感”,这等于是间接考表达 技巧,必须准确答出诗人表现情感的技巧。 考生最怕的是分析。其实,分析很简单,就是 写出你从哪些地方理解到这些情感的过程,或依据 内容、手法,或结合背景,不一而足。,训练与总结 考点针对练 考点1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 南京市东北。,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 幽淡远,被宋代苏轼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 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案 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 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寄景寓情, 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 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 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 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作用?() 答案 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 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 静中有动,情趣横生。,考点2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 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 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 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 上,无计相回避。,【注】 香砌:指花坛。欹:倾斜。都来: 算来。 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 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答案 (1)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 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 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 情更是难堪凄切。(2)细节描写:下阕先以一个 “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作者 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3)融情于景:“残灯明灭 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 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4)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 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 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 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 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 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 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 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 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 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 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考点3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注,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 要赏析。() 答案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 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 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 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 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 特色。,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雨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 义避寇逃难,辗转流徙,诗即写于其时。 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进行赏析。(),答案 尾联用典抒情,上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 漏无干处”的诗句,表达作者心系天下,不顾个人 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考点4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案 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作者抓住 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 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 鲜的光彩。,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 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考点5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南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注。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 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 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 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 答案 交代重游故地时的环境,渲染萧瑟凄清(萧 瑟清寒)的气氛,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或答“统 摄全诗”)。,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 雍陶生活在晚唐。,诗的最后两句写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最后两句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 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前后映衬,对照 鲜明,卒章显志。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 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 却一去不复返了。,考点滚动练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 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 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发的感慨。 (1)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 效果。()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 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答案 (1)“孤舟微月对枫林”通过写“孤舟”“微 月”“枫林”:交代了听筝的环境;为全诗定 下清冷凄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借此抒发了一 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此句既可理解为在写实景,也 可理解为通感手法的运用,以视觉写听觉,展现了 “鸣筝”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哪种情况,对迁客 (或流人或作者)的孤寂悲愤(或理解为复杂的思 想情感)都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 (2)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 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音 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 的极限。表现了弹筝人的激愤情感。也揭示了 “泪痕深”的原因。,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注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 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 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 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 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本诗反映了其 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 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 加以解说。() 答案 (1)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 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 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 逍遥惬意。 (2)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意在象外, 理趣盎然。,1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注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 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 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 抗清,冀求恢复。,(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 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 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案 (1)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 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 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 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 表达得深沉蕴藉。,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 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 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 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请作 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意有所不同。 试作具体说明。 答案 (1)李词中“红藕香残”写自然之景,“玉 簟秋”写内心凄凉、孤独的情感,首句就把环境气 氛和作者内心情感融合起来写,显示了全词的感情 色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想象之景,表达 词人相思之情。下片首句写花落水流之景,即景抒,情,然后引出作者直抒胸臆的独白,表达作者与丈 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蒋词上片白描写景,描绘“舟过吴江”的情景,景 中带情。“舟摇”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 划动,写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帘 招”描写出江边酒楼上悬挂的酒帘正迎风飘摆,招 徕顾客,透露出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 消愁的心理。船经过秋娘渡口和泰娘桥,风吹雨 急,促人产生联想,作者急欲思归的感情更为浓烈。 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末句“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不仅是写景,也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叹。,(2)李词中的“闲愁”是写作者的相思之苦和离愁 之深,作者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和离 愁不是单方面的,彼此都在思念对方,表达了词人 与丈夫离别后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而蒋词中的“春 愁”有两层含意:其一,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而急 欲思归的迫切心情;其二,抒发了光阴似水的人生 感慨。第二层含意是第一层含意的深化。,考点综合练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注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 软些的声音。 (1)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分析这 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2)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 内容?() 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送别时悲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6届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中式烹饪试题及答案
- 民航专业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年高考试题汇编政治专题26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推拿治疗学复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TSG 07-2019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 许可规则
- 电梯维保服务评价与改进措施
- 施工质量标准化手册之桥涵工程
- 医院培训课件:《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
- 中队辅导员培训材料
- 2025年巷道掘砌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五爱教育
- 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知识课件
- 香港劳务派遣合同范本年
- 2025年威海桃威铁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