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17触摸春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重点难点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触摸春天演示文稿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资料,老师把初读时的自学提示制作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用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2.初次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到些什么?(春天要去看和感受,为什么要“触摸”呢?)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题目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三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讲解字词。(1)字音。悄然(qio)清香袅袅(nio)小径(jng)(2)字形。“磕”是左右结构。“瞬”右下方是“夕”和“降”的右下部分。(3)词义。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本文指安静在花丛中来回走动。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2.读完课文后,觉得题目很确切。盲人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靠的是触摸和心灵的体验。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穿梭在花丛中,在一株月季花前,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过了许久,她才放飞了蝴蝶,并仰头张望的故事。4.质疑答题。(简单的问题随时解,难的问题整理后留在讲读时解答。)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天里,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一天早晨,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拢住了一只蝴蝶,又放飞了它。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安静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感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品读欣赏,体会情感1.默读标画。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需要读时停下来好好品味它的弦外之音。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深入理解。(适当进行标画批注。)2.汇报交流。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师生共同评议,并随机指导朗读。)(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才能“走得流畅,不磕绊”,可见她对春天的热爱。她是个热爱生活而又聪慧的姑娘,也为下文捕到蝴蝶做了铺垫。(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正常人都很难捉到蝴蝶,而一个盲童竟然捉到了蝴蝶,可见盲童好像是有一种灵性。她虽然看不到,但她的心好像能感应到蝴蝶的存在,牵着她,指引着她,要不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她抓住呢?这灵性不正来自她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我们是用眼观看自然,而盲童却是用心去感应自然,拥抱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可她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姿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安静虽然看不见,可当蝴蝶飞走时,她仰头张望,可见她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她的心追随着蝴蝶飞翔的轨迹,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生活的美好。(5)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感受到了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二总结全文,升华拓展1.仔细研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安静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安静虽然是个盲童,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生活。)2.你从中有什么人生感悟,结合你了解的实例说一说。3.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它又使你感悟到了什么呢?4.请整理你搜集的资料,办成专栏。板书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小纷间线飞利2.按要求做题。(1)用“畅”组词:(畅快)(顺畅)(通畅)(流畅)(2)写“AABB”式的词语:干干净净层层叠叠顺顺利利整整齐齐(3)用“”选字音。悄然(qio qio)清香袅袅(nio mio)3.按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磕磕绊绊(2)形容姿态色彩繁多,非常美丽。多姿多彩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2)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都应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拥有美好的生活。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2.认识本课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具准备1. 制作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2.两份课外资料的幻灯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激情谈话 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有多好哇!2.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看看文中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板书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1.字音。孤零零(lng)不假思索(ji)多音字:重冲2.课文内容。琳达一家人有的已经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他们这种行为有助于别人,有助于社会,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你。(出示幻灯片。)(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琳达的父母认为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死后把器官捐给他人,使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有意义。可见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2)“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14岁的女儿温迪在“我”捐献了她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能帮助他人而自豪,表明她对捐献器官有正确认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3)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女儿的话让琳达感悟到,父亲留下的不仅只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品质。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4)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这里的“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强调年龄是和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五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互评。2.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感受?小组议一议,可以就文中某个人物来谈,也可以就文中的事情发表看法。六总结全文,进行拓展1.学习课文后,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老师随机出示两份资料。(出示幻灯片。)(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贫乏,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2)目前,美国有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患者登记。2004年仅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必须继续等待,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命。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抓住人物语言,展现人物品质,用词准确,首尾照应等。)3.将故事讲述给你身边的人听。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1)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骄傲(自豪)我们都以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各词。突如其来:指母亲被突然而来的疾病夺走了性命。栩栩如生:指温迪的画技较高,画出的马就像活的一样。3.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4.你对捐献器官的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可以跟爸爸妈妈就这个问题开个讨论会。19生命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有关生命的名言、收集杏林子的资料。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教具准备有关生命的格言。教学过程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1.老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3.理解题目。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字音。短暂读zn不读zhn(2)字形。形近字比较:扰拢屈倔诊珍限狠撼憾2.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3.标画出不懂的地方。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三个事例中,你喜欢哪一个,反复读读。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3.把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所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品读感悟1.交流第一个事例。(1)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理解:小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努力求生,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视生命,人更应如此!(2)对事例的感悟。这个事例使作者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珍爱生命,都应维护生命的权利,绝不能放弃。(3)有感情地朗读。(把飞蛾求生的欲望及“我”的震惊读出来。)2.交流第二个事例。(1)含义深刻的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理解:短暂的仅有几天的生命,也要无畏一切,冲破坚硬的外壳,在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没有半点儿的懈怠。生命这样短暂的小苗,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不更应如此吗?(2)对事例的感悟。柔弱的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人类也应以不屈的精神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应退缩。(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幼苗顽强的生命力。)3.交流第三个事例。(1)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理解:这是对于生命的两种态度,好好地使用,让人生有意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白白地糟蹋,虚度一生,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2)对事例的感悟。作者听了自己心脏沉稳有规律的跳动后,认识到对属于自己的生命必须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任,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柔弱的动植物都格外珍爱生命,顽强展现自己,何况人呢?我们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二总结全文,提升情感1.作者从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幼苗以及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什么呢?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同时作者也坚定了决心。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3.请你再读一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及决心,说说你的体会。(结合实际谈。)三品读体味,背诵喜欢的部分同桌互读,互背。课堂作业1.填上合适的词语。(坚硬)的外壳(求生)的欲望(无限)的价值(狭小)的砖缝(剧烈)的跳动(顽强)的生命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3.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飞蛾鼓动双翅挣扎求生;幼苗在砖缝中不屈向上;听自己心跳沉稳而有规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4.把成语补充完整。三言两语自言自语流言蜚语千言万语只言片语豪言壮语5.请谈谈你打算怎样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20花的勇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2.认识本课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花儿在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2.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课前准备 课件 教具准备理清文章脉络的投影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投影。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思考:从提示中,你明白了什么?2.汇报交流。(1)当我们面对顽强生长的小幼苗和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2)提示阅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汇报交流:(1)字音。铺满:在这里读p,不读p。(2)字形。拔拨区别开。(3)主要内容。写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寻花、看花的经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作者在寻花、看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画出有关的词句。2.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作者最初见到大片大片的草地时,感到因为。作者扒开草看到藏着的小花时,感到因为。作者离开维也纳前看不见花时,感到因为。作者离开的路上,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3.小结:作者在寻花看花中,情感由失望、吃惊到遗憾、惊奇。随着情感的起伏,花儿含而不露,尽力生长,不怕风雨的品格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花的勇气令作者怦然心动,也使我们备受感染。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及深受感染的部分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2.汇报交流。(出示投影。)(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绿地的单调冷清,令人失望。与下文发现草下的花而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2)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运用排比句式,把“我”发现花的惊奇展现了出来。原来这里的花不仅五彩斑斓、纯洁、娇小,还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把刚才失望的情绪一扫而光。这样美丽的花藏身草丛中,为作者心中的期盼做了铺垫。(读出花的美丽,作者的惊叹。)(3)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句中的“冒、顿时、铺满”等词语,把小花的壮观、作者的惊奇尽展,又把小花的勇气暗含其中。(体会着再读一次。)(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心灵受到震撼,明白了生命意味着勇气。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会有希望,就会开拓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五总结全文,提升拓展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下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给多音字组词。铺弹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在下面再填空。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在这个句子中把车窗比作纱帘。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因为只看见绿地没看见花。(2)离开维也纳前,我有些遗憾,因为看不见草地上的花儿冒出时的壮观景色。(3)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4.照例子,在横线上填上相同的字,各组一个不同意思的词。例:门前前门风扇扇风泪眼眼泪算计计算大风风大办公公办故事事故好吃吃好5.你的家是不是也种了美丽的花草?你平时关注它们吗?赶快写一篇观察日记吧。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2.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过程与方法: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交流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积累成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重点难点1.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训练。2.习作指导与修改。教具准备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交流搜集的资料和个人了解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等。2.把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1.进行黑板布置:“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或“生命生命”。2.进行相关材料准备。3.准备好幻灯机、多媒体,以备学生讲述时展示资料用。教学过程一激发情绪,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助人为乐的祖孙三代人,那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课下我们还搜集了许多其他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我们就围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样的话题畅所欲言吧!二读提示,做准备读提示,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1.内容:(1)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2)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3)自己的感受和启发。2.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故事要生动、具体;(3)表述要清楚、流畅、态度自然。三组内谈,互评价1.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材料,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等进行辅助说明,相互评价。2.评选优秀人选,大家共同帮助,准备班上交流。四班内汇报,共同探讨各组代表谈,其他组可以提问题,可以进行评价,可以谈听后的感受。五老师小结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通过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谈论生命,相信你对生命的感悟又进了一层。让我们每个人共同把握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这里创造辉煌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习作练习。2.练习口语交际的演讲,选择感受深的内容写下来。3.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及口语交际的演讲,我们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实践的。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有感受最深的内容,请你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感受要真实,题目自拟,写后修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习作的内容办成墙报。二选择内容1.感受深的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几件事。2.给你的生活带来启发、具有指导意义的事。三拟定题目1.以内容为题:如触摸春天。2.以中心为题:如生命生命花的勇气。3.可以是短词、短句,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要非常醒目。四确定中心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怎样指导你的生活?你的认识有哪些转变?五理解顺序1.在“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演讲中,哪件事给你印象深刻?2.事情的内容是什么?(概括写,感受深的内容稍详。)3.感受是什么?(对事情的看法,结合实例再谈谈你的认识、想法和打算。)六写作文草稿七写后修改例文:我真想帮帮那些艾滋孤儿11月2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艾滋孤儿跟我回家”的节目。看完这个节目,我感到很难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