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教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教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教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教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时间 2月26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培养列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教师讲解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能够提出并解决类似的问题,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体会四则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学会并熟练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完成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对于加、减法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借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的问题,用线段图直观表示814 km与1142 km全在一起,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引出其各部分的名称。教材接着利用与第(1)题完全相同的事例,把(1)中的和变为已知数,把已知数变为未知数,呈现(2)、(3)题。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三个问题的变化,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抽象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他们对生活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喜欢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情境导入。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1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 要求西宁到拉萨的路程。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线段图。探究新知(授新课)1理解题意。西宁格尔木拉萨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km814km1142km把学生画的线段图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1)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线段图的。(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在图上怎样表示?(3)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多媒体动画呈现画线段图的过程。到屏幕前一边指一边说一说自己所画的线段图每一段所表示的意思。81411421956(千米)2明确加法的意义。(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格尔木拉萨81411421956814km1142km 加数加数和展示:多媒体课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明确减法的意义。(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格尔木拉萨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814km? km展示:多媒体课件。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已知西宁到拉萨的路程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19568141142(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西宁长 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格尔木拉萨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km1142 km提问: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19561142814(千米)比较3道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上述的三道题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说一说想法。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提问: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提问: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能求出减数吗?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求出被减数吗?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法与减法间的关系。提问: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巩固练习1根据 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课本第3页做一做)30432468_3043575_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说一说,填一填。2说说下面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依据是什么?并计算出结果。201300860237193258587121展示:多媒体课件。说一说,算一算。3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课本第4页练习一第2题)281947471928472819203147350675512850239611展示: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全班订正。归纳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归纳、梳理知识点。布置作业第4页练习一,第4题、第5 题。展示:多媒体课件。课后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反思对于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学们能很快总结出来,但是学生在由加法向减法的过渡上理解不好,不能很好的总结出什么是减法。在这点上的引入上做的不太到位,学生理解不好。应该在讲解时,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多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不能作除数教学时间 2月27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利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每个花瓶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2)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3333123412说一说想法。探究新知(授新课)1明确乘法的意义。3333123412因数因数积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明确除法的意义。(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1234(瓶)1243(枝)(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3412(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上述的三道题目。提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说一说想法。(1)3412(2)1234(3)1243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提问: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提问: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能求出除数吗?如果知道除数和商,能求出被除数吗?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提问:你认为乘法与除法间有什么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9 631提问: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有关0的运算。口算下面各题。240 1313 08 700 0504 0360 9 3920提问: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开火车口算,说一说想法。巩固练习1根据 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课本第6页做一做)50414 50436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算一算,说一说。2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要求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想呢?计算出结果。3 (3)27展示:多媒体课件。抢答。3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 km。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课本第8页练习二第8题)时间/秒路程/km31384192展示:多媒体课件,完成练习,全班订正。拓展提高:1右边方格里的数排列是有规律的。请把和是340 的相邻4个数找出来,再用彩色笔圈出来。看看你能找到几组。108010015014011050407020160901201303060展示:多媒体课件,圈一圈。2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课本第8页练习二第10题)(1)_(2)_展示: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3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请先破译密码。(课本第8页练习二思考题) 148287 61058密码是_。展示: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归纳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归纳、梳理知识点。布置作业第8页练习一,第6题、第9 题。展示:多媒体课件。课后独立完成。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0不能作除数乘法各部分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一课设计的环节基本相同,都是先通过情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有了很好的基础,效果良好。第3课时 有关“0”的运算教学时间 2月28日教学内容:0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课前准备:多媒体授课类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导入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设计意图:用口算来引入主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后面介绍0不能够做除数打下了基础】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设计意图:通过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0不能做除数】四、巩固练习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板书设计: 0的运算 0不可以做除数作业设计:练习二第七题【教学反思】 关于0的运算学生以前就已经掌握了,这节课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能够掌握关于0的运算,牢记0不能做除数。第4课时 有括号的运算教学时间3月1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探讨运算顺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分析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按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况,在情况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小结: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探究新知(授新课)1感受小括号的作用。96124 2提问:(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3)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把学生的答案呈现在投影仪上,全班订正。先分别算乘、除法,再把它们的结果加起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再算除法、乘法。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2感受中括号的作用。96(124)2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1)如果在96(12 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2)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把学生的答案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点评。 (3)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说一说想法。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说一说想法。巩固练习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课本第9页做一做)360(70416)158(2754)9展示:多媒体课件。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在练习本上计算。2介绍括号的由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括号的历史。欣赏。3假期张华带着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泰山旅游,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他们怎样买票比较合算?票价:每张158元 团体票:每张125元 (8人或8人以上) 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解题思路。他们买 8 张团体票比较合算。4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课本第11页练习三第2题)128147438920253207334_ _展示: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归纳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归纳、梳理知识点。布置作业第11页练习三,第1题、第3 题。展示:多媒体课件。课后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有括号的运算96(124)296 162621296(124)296 16 29632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得较好,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分步计算,我们应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第5课时 解决问题(例 5)教学时间3月5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教材分析教材用租船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先由租哪种船便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接着,由“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引出进一步探索,调整租船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回顾与反思”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节课要让学生切实感受问题的现实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应的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租船的方案。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新知(授新课)我们一共有32人。怎样租船最省钱?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收集信息,回答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把学生所写的方法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两种方案。 方案一:3265(条)2(人)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提问:谁读懂了他的意思?说一说。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能再说说吗? 方案二:4条大船: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4)你认为哪种租船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