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指标》PPT课件.ppt_第1页
《产业内贸易指标》PPT课件.ppt_第2页
《产业内贸易指标》PPT课件.ppt_第3页
《产业内贸易指标》PPT课件.ppt_第4页
《产业内贸易指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Xi Mi 衡量一种产品时: T =1 Xi + Mi Xij Mij 衡量所有产品时:T = 1 Xij + Mij,其中,X、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产品的出口量(额)和进口量(额)。T的取值范围为0到1。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 = 0;当某一类产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时,T = 1。一般情况下,T在01之间波动。,六、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一)该理论从需求、产品差异、规模经济等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考察,这一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1、其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揭示了原来静态比较优势学说所掩盖和忽视的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特别是要素禀赋理论,强调的是贸易的互利性。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规模经济借助垄断竞争的力量,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获得贸易利益,这种利益不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转移。 第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所提出的规模经济优势,不是指一国的产业规模,而是指从事国际贸易主体的企业规模。通过企业创造出口优势,这是分析国际贸易竞争条件的新角度。,2、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不足:该理论基本上是静态分析。 首先是在论述产业内贸易时所提到的产品差异性,指的是最终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异,没有看到由于生产国际化的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进入到国际贸易中,这也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其次,对规模经济优势的作用,应规定在什么样的范围,产业内贸易理论没有提及。,(二)产业内贸易对于福利的分析,产业内贸易可以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利益,生产者的利益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扩大,而消费者的利益主要来源于商品可选择性的增加。 我们可以用格里维(Greenway)的利益分析模型进行解释。,1、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Y,X,S,V1,T,P,V2,G,H,Y,X,S,V1,Z,T,W,V2,b,k,c,A国,B国,V,a,i,f,(a)产业内贸易前的静态利益,(b)产业内贸易后的静态利益,图 产业内贸易理论,C,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图a表示贸易之前一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获得情况。假设有一种产品具有X和Y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同属于这种产品的无数差异产品。图中横坐标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种组合,V1就是一种组合,而消费者的偏好可能是横坐标上的任何一种组合,假设每一种组合都有其固定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一个厂商不会去生产所有组合,这就意味着有些消费者可能买不到他们所偏好的商品。,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图(a)表示这个国家只生产一种组合,即V1。而消费者的偏好则是从S到T的各种组合,这样每个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偏好和V1的接近程度。图中SCTP部分就是所有消费者剩余,CP表示偏好V1的消费者剩余,GH表示偏好为V2的消费者剩余。偏好在V1的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最大,而偏好在S和T点的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为零。,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我们还可以用图(a)来分析生产者的利益。图中SPT表示生产者剩余。偏好接近S和T的消费者可能只购买很少的V1以满足其生活需要,因此,这一部分购买者所带来的生产者剩余较小; 偏好为V1的消费者对V1的需求最大,因此,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就很高,通过这一部分买卖,生产者所得到的生产者剩余就最大。故三角形SPT表示全部的生产者剩余。同时,三角形SCT也表示生产V1时这个国家所得的静态利益。,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当发生产业内贸易后,这种静态利益将会发生变化,假设A国和B国进行产业内贸易,其贸易商品是由X、Y两种主要属性组成的某种商品,两国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偏好有一定差异,如图(b)所示。,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进行贸易之前,A国生产V1种组合的产品,B国生产V2组合的产品。 当两国进行贸易后,两国消费者都能得到更接近其偏好的产品。具体来说,A国偏好在VT的可在B国购买V2种组合的商品,V2比V1更接近其偏好; 而B国偏好在ZV之间的消费者可以在A国购买V1种组合的商品,V1比V2更接近其偏好。,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通过贸易以后,双方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满足,因此而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也大于贸易之前。 B国偏好在ZV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前的ZfV和Zaf增加到贸易后的ZKfV和Kbaf; A国偏好在VT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前的VfT和faT增加到贸易后的VfIT和faci 。 贸易后,A、B两国净增利益Zab和acT,其中既有生产者剩余也有消费者剩余; 在产业内贸易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得的净总利益比贸易前增加。而且,如果两国的偏好重叠越大,则通过产业内贸易所得的利益就越大。,2、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首先,产业内专业化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产业内贸易可以使专业化水平提高,市场扩大,使生产者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其次,产业内贸易对产品的革新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增加产品花式品种(即水平差异产品)和对创造新的替代产品(即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的刺激。 再次,产业内调整所引起的摩擦比产业间贸易小,因此,产业内贸易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最后,从收入分配来看,产业内专业化所带来的收入再分配影响要小于产业间专业化,因为同一产业的要素投入密度很相似,因此产业内贸易对要素相对价格影响不大,稀缺要素所有者不仅不会因此有所损失,而且其实际收入还会有所提高。,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这一贸易政策理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有内在的联系。具体地说,该贸易政策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政策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贸易保护论据人们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这种政策观点之所以被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的。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促进出口;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政策和出口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促进出口政策,来加强本国厂商的竞争地位,扩大本国厂商的国际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垄断利润由外国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 在上述情况下,是政府的贸易政策影响了本国厂商及其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从而改变了竞争的格局,使不完全竞争产业特别是寡头垄断产业中的超额利润向本国发生转移,政府的贸易政策起到了与寡头厂商的战略行动相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二、出口补贴促进出口模型,原理:加拿大经济学家布兰德和斯本塞(James Brander Barbara Spencer)。他们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下,出口补贴的效应不同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考察的出口补贴效应。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若新增的利润能够抵消出口补贴的成本,那么实行出口补贴就可提高本国福利。,出口补贴促进出口模型:图形1,qH,O,qF,F,F,E,E,qH0,H,qH1,qF1,qF0,H,出口补贴促进出口模型,图形1说明,我们把考察对象分别称为H国和F国,假设世界市场(不包括H和F两国国内市场)上只有分别来自H国和F国的两个厂商,即世界市场是双寡头结构。另外假设两个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或销售量,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古诺模型所讨论的问题。 在寡头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的决策都取决于其对竞争对手情况的判断。这里我们采用厂商反映曲线来说明寡头市场均衡的决定。在图中,横轴表示H国厂商在世界市场的销售量,纵轴表示F国厂商在世界市场的销售量;曲线HH与FF分别表示H国和F国厂商的反映曲线。,HH与FF两条曲线的交点E是古诺均衡点。对应于E点,H国和F国都厂商的均衡销售量分别是qH0、qF0。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每个厂商都不愿再改变其选择。均衡时,每个厂商都获得一部分超额利润,至于所得利润的多寡则取决于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销售量越大或市场份额越高,则厂商获得的利润就越多。,现在假设H国的厂商希望提高其利润,那么它能否通过扩大销售量来达到目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它自行扩大产出与销售量,市场价格马上就会下降,从而增加销售所得的收益会被价格的下降所抵消。因此对H国的厂商来说,它只能接受对应于E点的产出水平的利润,无法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其利润所得。,但是,如果H国的厂商转而求助于本国政府,并能说服政府对其进行补贴的话,那么结果会有所不同。假设H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提供补贴,则本国厂商的实际边际成本将低于其生产中的边际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等于单位补贴金额。此时,H国厂商再增加产出与销售量,虽然价格下降导致其边际收益降低,但由于边际成本也下降了,所以增加出口可使H国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F国厂商的利润也将受到影响,为了抵消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利润下降,F国厂商不得不减少产量与销售量,以促使价格有所回升,减少其利润损失。,如图所示,政府提供出口补贴后,H国厂商的反映曲线将向右移,新的反映曲线与F国厂商的反映曲线相交于E点。对应于新的均衡点,H国厂商的产出与销售量扩大到qH1,而F国厂商的产出与销售量减少到qF1。补贴后,H国厂商的利润比之前增加了,但F国厂商的利润则下降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H国厂商利润的增加是以F国厂商利润的损失为代价的,所以这也属于一种“利润转移”或“抽取租金”的行为。,结 论,出口补贴对H国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由于不考虑国内市场,所以出口补贴对国内消费者福利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本国厂商利润的增加超出政府补贴,那么本国福利将会改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三、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模型,原理:所谓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Import protection as export promotion),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这一观点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模型,克鲁格曼认为,假定市场由寡头垄断并分割,以及存在规模经济效应,那么,进口保护能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一国为本国企业提供保护,本国企业就能够通过扩大生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发挥产量-边际成本-产量之间的相互馈赠机制的作用;当某产业处于研究开发牵引增长或“边干边学”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时,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随着研究开发的增加或生产销售经验的积累而趋于下降。因此,进口保护有助于本国企业边际成本的相对降低,一旦本国企业在边际成本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可以达到出口促销的目的。,H,F,qF0,O,qHO,H,F,qH,E,qF,图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模型说明,以上面的双寡头垄断例子来说明这种观点。假设H国厂商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H国厂商不仅在国外市场(第三国市场)上面与F国厂商竞争,而且在其国内市场也要面对F国厂商的竞争,即国内外市场都是双寡头市场结构。在自由贸易下,两个厂商在H国国内市场、第三国市场上的销售,分别由这两个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反应曲线的交点决定。,现在假设H国政府对来自F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限制F国厂商是产品在H国市场的销售,于是H国厂商的生产最佳。由于边际成本递减,所以H国厂商的边际成本因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边际成本下降后,H国厂商在第三国市场的反应曲线与图所示的情况一样向右移动。结果自然也与出口补贴的情形一样,即H国厂商对第三国的出口增加,所获得的利润也增加,而F国厂商则出口下降,利润减少。如果关税导致的本国厂商利润增加部分与关税收入之和能完全抵消关税保护的成本,那么保护国的福利就会增加。,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论分析,克鲁格曼以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为例对以补贴促进出口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 假定规模经济在某一个行业中如此之大(如飞机制造业),以致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市场上只容得下一个能获利的进入者,即如果两个厂商都进入,他们都会遭受损失。,搏弈论图形(1),生产,空中客车,没有补贴时的情况,不生产,生 产,波 音 公 司,不 生 产,0,100万元,5万元,5万元,0,0,100万元,0,搏弈论图形(2),欧洲政府给予补贴时的情况,波 音 公 司,生 产,不 生 产,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20万元,5万元,125万元,0,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