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 单项选择题1. (2018河南郑州一模)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A.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 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2. (2018江西上饶三模)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 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B. 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 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D. 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3. (2018河南洛阳统考)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 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A. 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B.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D. 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4. (2018山东潍坊一模)民国天津名流叶崇质在家人“偶有小恙”时,会请孩子们的老师开中医草药处方。其长子多病,日常喝罐头牛奶,吃鱼肝油。倘若病情严重,就会请最好的受过西方培训的医生来,通常是位日本医生。一位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中国医生最终治好了长子的肺结核。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 欧洲医术比亚洲医术更高明B. 只有西医能治愈恶疾C.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更加西化D. 西医已进入国人生活5. (2019湖南长郡、雅礼名校联考)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 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 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 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 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6.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A. 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 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 农村传统势力强大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7. (2018齐鲁名校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 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B. 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 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D. 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8.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它表明,中央苏区()A. 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B. 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C. 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D. 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9. (2018河北邯郸一模)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A. 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 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10. (2018广东惠州三调)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 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 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 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11. (2019湖南期初调研)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 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B. 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C. 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12. (2018湖北八校联考)下图是丁聪1981年画的一幅漫画,作品试图表达的主题思想是()A. 新潮冲击下传统服饰的变迁B. 时代前进需挣脱观念的束缚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阻力较大D. 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不足二、 非选择题13. (2018河南八市一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由职业概念最初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体类似与英语profession一词,指需要接受高深教育及特殊训练,获得特定从业资格的专门职业,比如律师、医生、会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整理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发展的原因。材料二中国近代最早的自由职业者是外国人,本土自由职业者是受西方影响逐渐出现的。不过初期阶段人数并不多,比如民国初期请领律师证书的律师共458人,1921年在上海获会计师资格开业者4人;随后自由职业者不断扩大,到全面抗战前,律师人数突破万人大关,全国登记的会计师人数总计有1 488人,近代自由职业者群体形成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成立了自己的同业团体,如律师公会、医师公会、会计师公会等。整理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自由职业者出现后发展的趋势?材料三过去,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很多领域的问题或者是不在研究视野之内,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由此留下了不少历史空白,即使是研究较多的问题,也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者并不是以客观的研究态度得出合乎历史原貌的客观结论。整理自朱英更加完整与客观: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走向(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意义。谈谈研究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或态度。14. (2018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俭观变化表 时代 节俭观 古代 墨子:“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荀子认为,德性高的“圣贤”可以而且应当奢华,需要反对的是那些地位不高、德性不够的人超越等级或礼仪的消费,即“僭越”贾谊积极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多积蓄,反对奢侈浪费 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的思想近代 梁启超说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 晚清时上海报刊公开讨论“俭与奢”,发表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天津商务总会告诫商人必须“遵节俭,尚素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雷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论述。(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讲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 A【解析】 根据材料从“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引起轩然大波”到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种转变体现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礼俗产生了冲击,在大城市中上层逐渐被认可,故A项正确。2. A【解析】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可得出都属于社会习俗的文明开化,故A项正确。3. C【解析】 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联系所学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背景可知,女子读天演论,而不是传统女学教材,体现出民族危机冲击传统三从四德的社会观念,故C项正确。4. D【解析】 材料体现不了“欧洲医术比亚洲医术更高明”,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只有”,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治疗疾病,不是反映膳食结构,故C项错误;材料明显反映西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故D项正确。5. C【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显然是要求国民与清王朝彻底决裂,从而树立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故C项正确。6. B【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一位年轻人剪辫子前还到照相馆照相留念,可以看出其人心态是新旧杂陈,故本题答案选B项。7. A【解析】 从书名的时间可以看出书名与战争有关,故A项正确;政体改革从维新变法开始,故B项错误;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与材料的内容反映与战争有关不符,故C项错误;突变和渐变交错进行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时代变迁与战争的影响有关不符,故D项错误。8. B【解析】 材料中包含武装斗争、发展生产,体现不了“首要”,故A项错误;每一项都有宣传妇女的,故B项正确;宣传画中体现不了妇女是主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故D项错误。9. D【解析】 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D项正确。10. D【解析】 “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描写的是在上海的西方人饮食情况,故B、C两项错误;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11. D【解析】 材料中“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显然是中共利用民俗节日进行革命宣传,D项正确;A项中“普遍提升”说法过于绝对;B项中民众重视程度材料中没有体现;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符合抗战时期经济形势,C项错误。12. B【解析】 在漫画中,穿长袍马褂的老人对时尚服装显示出鄙夷与不屑的态度,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追求时尚,而当时也有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在“评头论足”,这反映了传统观念阻碍了时代的发展,故B项正确。13. (1) 特点:新式(西式)知识分子、具有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生涯相对独立(自由)、享有较高经济及社会地位。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潮的影响、新式教育及留学教育发展、政治变革等。(2) 趋势:本土化、规模化、组织化。(3) 意义:弥补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不足(填补近代史研究空白)、把握近代阶层及群体变动、丰富和完善中国近代史研究内容、促进行业史和社会团体研究的发展、为当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构建提供历史借鉴。方法:坚持唯物史观、新史料的挖掘、研究者客观的治史态度、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等。14. 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水平对节俭观念有重要影响。论述:经济水平落后促成节俭观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生产水平低下,社会产品匮乏,具有脆弱性,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家庭消费格局,为了保持一定积蓄,抵制生存风险,形成了“黜奢崇俭”的观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节俭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观念。经济发展冲击了节俭观念。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崇奢黜俭”的观念。近代以来,传统经济结构变革,过分节俭制约民族资本发展,于是崇俭观受到批判。总之,节俭观念的消长,受社会物质丰富程度影响。示例二:论题:节俭观念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论述:节俭观的盛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