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景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景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景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景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一生物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SARS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 植物细胞内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等物质或结构D. 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且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细胞器。【详解】SARS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体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等物质或结构,C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2. 当前“减肥”和“廋身”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下列关于减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肥胖是由于脂肪在体内积累过多,为了减肥,只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即可B. 为了减肥,我们要少吃容易吸收的可溶性糖,同时使用高效减肥药C. 脂肪可以在体内氧化放能,为了减肥,我们更多运动,以增强脂肪的消耗D. 为了轻松减肥,最好每天只吃含维生素丰富,含脂类较少的水果、蔬菜【答案】C【解析】肥胖是由于脂肪在体内积累过多,但仅少摄食脂类是不行的,糖类若摄食过多,也可转化为脂肪。A错;为了减肥应少摄食多运动,而不能靠使用高效减肥药,否则将给身体带来伤害。B错,C正确;每天只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将会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故本题选C。3.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渗透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可用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D. 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不影响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答案】A【解析】【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吸水情况不同,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等渗溶液中保持原状,低渗溶液吸水膨胀,所以该实验可用来探究细胞液的浓度,A正确;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故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浓度过大时,会引起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再发生复原,D错误。故选A。4.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A.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B.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C.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D.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答案】C【解析】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所以要用凹面镜调高亮度,并换用大光圈提高透光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属理解水平,实验基础题。5.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B、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B错误;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D正确故选:D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B. 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C. 将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D. 叶绿体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A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中心体由微管蛋白组成;B错误。若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葡萄糖现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行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及理解应用。7.取四个表面积相同的细胞结构,将其中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下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高尔基体C. 细胞核D. 液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2、线粒体、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且细胞核不是细胞器,高尔基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解:由题意知,材料是四个表面积相同细胞器,因此把细胞核排除在外,且细胞核虽然具有双膜结构,但是核膜上具有核孔,因此与线粒体相比,膜面积较小;高尔基体与液泡是单膜结构,线粒体是双膜结构,所以取四个表面积相同细胞器,将其中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最大的是线粒体故选:A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周期C. 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D.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详解】成熟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甚至失去分裂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洋葱表皮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不同细胞分裂情况有差异,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同,C正确;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属于血红蛋白生理功能的是()A. 运输氧气B.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C. 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D. 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详解】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A正确;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是激素的功能,B错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是结构蛋白的功能,C错误;催化功能是酶的功能,不是血红蛋白的功能,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 红细胞中溶质的总浓度约为2%,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当红细胞被分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 涨破、皱缩B. 皱缩、皱缩C. 膨胀、膨胀D. 皱缩、涨破【答案】D【解析】蔗糖无法通过细胞膜,当红细胞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时,发生失水皱缩;而放入蒸馏水中时,红细胞吸水涨破,D项正确。1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 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 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含量最高,A错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不是很大,含量有差异,B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统一性,C正确;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多有少,这取决于生物的功能,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明确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12.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 加入CaCO3的目的是研磨充分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 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详解】研磨时加入少量SiO2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溶解色素,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 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C. 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 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1、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A正确;在真核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B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 后期B. 中期C. 前期D. 间期【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其中在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详解】A、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正确;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错误;C、前期:细胞中的核膜核仁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错误;D、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的合成,错误。故选A。【点睛】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5.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如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B. 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C. 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D. 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答案】C【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端粒是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而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A正确;无端粒酶时不能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会使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B正确;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但是不能防止细胞发生癌变,C错误;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上端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随着细胞的分裂,在端粒酶不存在时,染色体的端粒会逐渐减小,而在端粒酶存在时,可以保持端粒的完整性。据此答题。16.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色素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B. 丙、丁两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 四种色素都位于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外膜不含色素D. 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色素甲、乙的含量减少【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由甲、乙、丙、丁与滤液细线的相对距离可推知:甲是叶绿素b、乙是叶绿素a、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快,反之则慢,所以由图可知丁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A错误。叶绿素(甲、乙)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丙、丁)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四种色素均存在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C错误。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分解,含量降低,类胡罗素含量升高导致;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7. 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D.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答案】B【解析】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构成细胞壁,A正确。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是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乳糖是二糖,B错误。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所有所有细胞都有磷脂,C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可以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固醇中的性激素能调节代谢,维生素D在代谢中也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18. 假设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它含有6条多肽链,那么它具有的肽键数和氨基的最少数分别是A. n6个和6个B. n个和n个C. 6个和6个D. n6个和n6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6个,1条肽链至少一端含1个氨基,另一端含1个羧基,故6条肽链至少含6个氨基,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静止的流动的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脂类物质分子的双层,形成了膜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状态。【详解】项和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故正确,错误。项和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故正确,错误。综上所述,因为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0.用苏丹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A. HClB. H2OC. 50%的酒精溶液D. 无水酒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苏丹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试剂是50%的酒精溶液,如不洗会影响对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C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2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种类不同C. DNA分子中蕴含有遗传信息D. DNA分子是单链,RNA分子是双链【答案】C【解析】DNA和RNA中的五碳糖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A项错误;组成DNA与RNA的元素都是C、H、O、N、P,B项错误;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蕴含有遗传信息,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分类、组成元素和功能,DNA与RNA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的异同点,可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各选项进行解答。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2. 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A. 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B.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答案】C【解析】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A错误;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特点符合曲线和,C正确;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不符合曲线,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23.最能表明一个细胞特殊功能的是( )A. 细胞的大小B. 细胞核的大小C. 细胞膜的结构D.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答案】D【解析】很多同种细胞形状大小都很相似,很多不同种细胞也可能大小形状相似,不能作为功能差别判据,A错误;一般细胞都有且只有一个细胞核(如细菌,哺乳动物红细胞等例外),所以细胞核数量不能作为判据,很多同种细胞也存在细胞核大小差异,大小显然不能作为判据,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不能作为功能差别判据,C错误;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器中完成,如蛋白质合成,ATP合成等,因此,最能体现细胞间功能差异,D正确。24.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A. 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答案】C【解析】【分析】制备细胞膜时,首先选择动物细胞,不选植物细胞,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其次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详解】要想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最好应选择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细胞结构,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就是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故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主要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方法,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渗透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下图中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图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 图甲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液的浓度C. 图乙中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相等D. 图甲中溶液和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渗透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装置和实验过程,经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由甲图变为乙图,漏斗内的液面升高了,说明通过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图中的半透膜进入漏斗内,A正确;图中是烧杯内的液体,是漏斗内的液体,由于达到动态平衡时漏斗内的液面明显升高了,说明图甲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液的浓度,B正确,C错误;图甲中溶液和浓度差越大,则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水分子数越多,图乙中的水柱越高,D正确。【点睛】疑难点拨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渗透系统图解组成条件半透膜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体系(S1,S2)细胞液(S1)与外界溶液(S2)之间渗透作用发生S1S2漏斗内液面下降细胞失水;可发生质壁分离S1S2漏斗内液面上升细胞吸水;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S1S2水分进出平衡,液面不变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26.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B. 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C. 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D.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量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1:甲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为2,可表示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乙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在24之间,表示DNA正在进行复制,处于S期;丙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4,可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分析图2:曲线表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详解】图1中甲组细胞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而图2中的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A错误;图1中的乙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2中的AB段,B正确;图l中的丙组细胞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G2期、前期、中期、后期都对应于图2中的BC段,C正确;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因此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D正确。故选A。【点睛】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柱形图和曲线图,根据DNA含量来判断细胞所处时期,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本题的难点也是图形的辨别,特别要注意曲线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不要误认为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7.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B. 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C. 性染色体为ZW的生物,W染色体来自父本D. 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传递给后代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有些生物雌性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B错误;性染色体为ZW的生物,W染色体来自母本,C错误;不论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能在体细胞中表达,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8.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彩球50100次,统计彩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A. 1/3B. 1/5C. 1/2D. 1/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计算相关概率。【详解】从甲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为1/2,从乙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也为1/2,因此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1/21/2=1/4。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A. 1/4B. 1/8C. 1/16D. 1/32【答案】C【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子代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所以标记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32=1/16,选C。30.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 黄斑是隐性性状C. 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D. 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答案】D【解析】由乙实验可知蛇的黑斑是显性性状,蛇的黄斑为隐性性状,则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A、B正确;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C正确;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Aa不一定相同,D错误。31.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B.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C.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法D. 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名师点睛】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摩尔根验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也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2、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如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3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A.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B.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C.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D.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噬菌体的增殖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都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故选A。33.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B. 含有腺嘌呤20个C.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D. 另一条链上ATGC43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故A错误。含有腺嘌呤200*3/10=60个,故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而ATGC2143,故C正确,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简单计算能力。34.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物是RNA分子B. 场所主要是细胞溶胶C. 原料是氨基酸D. 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是以DNA的每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过程,故A错误。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故B错误。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故C错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故D正确。考点:DNA复制【名师点睛】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5.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的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 )A. 1234B. 3412C. 2323D. 1111【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A=T、C=G。若A1表示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A2表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已知一条链上A:C:T:G=1:2:3:4,即A1:C1:T1:G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C2:T2:G2=3:4:1:2。则该双螺旋模型中A:C:T:G=(A1 +A2)/2:(C1+ C2)/2:(T1+ T2)/2:(G1+ G2)/2=2:3:2:3。综上所述, 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6.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正确。错误,正确。故选C。37. 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种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 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B. 男女发病率相当C. 表现为全男遗传D. 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隐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明确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难度较小。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可知,人类的Y染色体遗传时只能传给儿子不可能传给女儿,因此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亲子代的男性个体间遗传,即表现为全男遗传,B、D错误,C正确;正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仅表现为全男遗传,因此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即只要父亲患病,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控制,其儿子都一定患病,A错误。38.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B. 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 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 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解析】据图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其行为特征判断,图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正确;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B项错误;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已不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项错误;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目暂时与体细胞数目相等,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一条染色体变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暂时加倍末期:细胞向内凹陷,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39.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 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 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答案】C【解析】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故选:C40. 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A. 7/8或5/8B. 9/16或5/16C. 3/8或5/8D. 3/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如亲本为AABB和aabb,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3/8;如亲本为AAbbB和AAbb,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5/8。故本题选C。41.为研究高温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25 环境移入40 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均为处理后占处理前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1)在高温环境下,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高温破坏了叶绿体_膜的结构,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导致光反应合成的_减少。高温下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了在叶绿体中进行的_过程。(2)三个品系中的_品系最耐高温。若在黑暗、氧气充足和40 环境条件下,A品系玉米叶肉细胞中H的移动途径是_。【答案】 (1). 类囊体薄 (2). ATP和H (3). 暗反应 (4). A (5). 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移向线粒体内膜【解析】【分析】绿色植物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高温环境下,类囊体薄膜会被破坏,从表格数据可知,三个品系中A品系蒸腾作用最强,散热最快,能降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详解】(1) 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表中信息显示: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光能捕获效率都下降,说明高温破坏了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导致光反应合成的ATP和H减少。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高温下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了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暗反应过程。(2) 对比分析表中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光能捕获效率的数据可知:A品系最耐高温。在黑暗、氧气充足和40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有氧呼吸。H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消耗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种条件下,A品系玉米叶肉细胞中H的移动途径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移向线粒体内膜。【点睛】本题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42.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2)图中、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_、_。(3)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_;在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4)和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_。【答案】 (1). 丙酮酸 (2). 乳酸 (3). 细胞质基质 (4). 线粒体 (5). H (6). (7). 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丙酮酸和乳酸。(2)图中、过程分别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过程,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有CO2产生。(3)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少量的H;在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即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4)和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且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细胞呼吸的完整过程。43. 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1)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介质。(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光饱和点低的是点,其主要原因是。(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给碳反应的减少。(4)生产实践中,可适时喷施植物激素中的,起到调节气孔开度的作用。【答案】(1)光合作用运输(2)B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答出一项即可)(3)叶绿素合成速度变慢或停止(或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答出一项即可)NADPH和ATP (4)脱落酸【解析】(1)由“停水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联系水的生理作用,既可参与反应,又可运输物质。(2)B点光合速率小于A点与气孔开度降低有关,而后者是由停止水分供应造成的。(3)水分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及其他过程减慢,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