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1.doc_第1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1.doc_第2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1.doc_第3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1.doc_第4页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2012ZB014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课 题 名 称 推进课堂教学公平实验研究 课 题 负 责人 文素芸 负责人所在单位 务川县实验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4年3月28日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声 明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课题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填 表 说 明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三、“工作报告”、“研究总报告”、“课题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7套(5套提交鉴定专家、2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评审书复印件。申请免于鉴定的,须报送鉴定材料2套;免于鉴定申请未获批准的,需再报送鉴定材料5套。五、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贵阳市陕西路号,邮政编码:550001。六、本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及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的电子版发至下列邮箱:一、基本情况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主件1、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结题报告;2、论文集、教学设计。成果附件1、课题实录;2、课题申请前期、后期研究问卷调查分析资料;3、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相关文件资料;4、课题研究活动记录、简报及相关图片资料;5、课题研究专题:家访记录;6、课题研究专题:后进生转化记录;7、课题研究专题:各学期实施计划、总结;8、课题研究专题:观课记录及反思资料;9、课题研究专题:教学反思及随笔。申请鉴定方式查阅资料、听课原计划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原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 1 月 日通讯地址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邮编564300联系电话08525621480电子信箱896514331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限7人以下)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和职称承担任务申玲玲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组长胡波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资料员田小燕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敖小飞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田彩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李莉务川县实验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成员李成红务川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成员张国英务川县教育局一级教师研究成员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工 作 报 告我县是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国际项目,通过项目几年来的培训直接受益群体是处境不利地区的儿童,帮助他们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和公平的教育质量。实现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教育公平主流化的一个过程,项目采取从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机构建设和能力成长等多个方面共同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在培训中受益颇多,理解特别深刻,通过反思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进一步理解了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增强了教师在实践中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校2011年4月向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推进课堂教学公平实验研究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被立项。正因为有了前面大量的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实践,所以对推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实验研究会更加深入和具体化。一、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1.及时召开“开题报告会”,2012年4月23日,我校市级课题推进课堂教学公平实验研究在学校大会议室开题。开题会由当时的许强副校长主持。开题会上,听完课题组长申玲玲老师和代表老师付练新的发言后,教研室陈莲丽主任就我校此次课题研究作了指导。她指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做好相关的培训。我们的研究教师首先要有相关理念的学习,认真学习开题报告,了解课题研究的目标、措施,每个老师都要有预期研究成果表象,再朝着表象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课题研究要立足于常态课,多思考、多记录、多学习、多总结,勤于实践、大胆探索,让课题探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最后,课题研究总负责人、学校原校长文素芸在课题开题小结中强调,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此次课题研究不分学科,不分年级,课题研究成员为学校全体教师。我们全体课题研究成员要提高认识,反思自己教学中对学生有失公平的方方面面,认真总结以前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相关资料,阶段性地总结,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争取推进课堂教学公平实验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果。2.实施步骤(1)全体课题组成员了解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有关理论,按照课题研究要求形成研究计划。(2)围绕课题制定观课记录表和教师案例分析表,要求参与教师写好随笔、反思、心得、总结。(3)完成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专题情报收集工作.(4)研究小组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个案研究,了解和收集关注学生差异进行教学的经验。(5)开展课题活动,强化理论学习,抓好资料收集,做好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研究内容,并针对课题研究重点,在既实事求是,又有创新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基础上稳步推进和圆满完成研究任务。三、研究变更情况鉴于原“课题申请评审书”所列课题组部分成员工作调动或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等问题,本课题在研究人员上有所变更,详见本“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中“基本情况”表格所及信息。本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无变更。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1.直接发表的文章(1)教育公平之参与尊重赏识三线并行发表于贵州省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新课程导学2014年1月(下)总第249期;(申玲玲)(2)如何落实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发表于贵州省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新课程导学2013年12月(中)总第245期;(胡波)(3)与教师的心灵碰撞发表于东方青年2013年5月;(李莉)(4)浅析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表于时代教育2013年9月;(文素芸)2.荣获县级以上奖项代表作品姓名时间成果级别类别备注胡波2013.8.19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县级一等奖县教科局申玲玲2013.7教育教学中的“正能量”论文省级三等奖省教科所敖小飞2013.8.19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县级一等奖县教科局敖小飞2013.7太阳教学设计省级二等奖省教科所李莉2012.7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省级三等奖省教科所李莉2012.1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县级二等奖 县教科局敖小飞2013.6慈母情深课堂实录县级三等奖县教科局胡波2013.7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质疑提问论文省级三等奖省教科所李成红2013.7浅谈小学语文背景知识介绍论文省级二等奖省教科所敖小飞2013.7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省级三等奖省教科所田小燕2012.11实实在在熟读吟诵论文县级三等奖县教科局张国英2013.7巧引学生质疑提问论文省级二等奖省教科所敖小飞2013.1鱼游到了纸上优质课省级三等奖省教厅敖小飞2012.7五好小公民征文指导国家三等奖教育部敖小飞2013.10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征文指导县级指导奖县教科局李莉2012.7五好小公民征文指导国家优秀奖教育部田小燕2013.9教学名师县级县政府张国英2013.3中英项目先进个人省级二等奖省项目办文素芸2013.9遵义市首届名校长市级遵教育办文素芸2013.7第一届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省级三等奖省教育厅五、成果的代表作(1)教育公平之参与尊重赏识三线并行发表于贵州省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新课程导学2014年1月(下)总第249期;(申玲玲)(2)如何落实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发表于贵州省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新课程导学2013年12月(中)总第245期;(胡波)(3)与教师的心灵碰撞发表于东方青年2013年5月;(李莉)三、研究总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另附页)内容提示: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总 结 报 告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1.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在语义学中,公平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在伦理范畴,公平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主要指伦理人格的平等性。在社会政治领域,公平主要体现政治权利的平等性。在经济学范畴,公平指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总体来说,公平是指人格的平等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对人的评判的公正性。1在每一个社会组织内,领导者应当协调统一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使每一个人拥有公平感,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课堂本身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课堂中亲历着生活,体现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所谓课堂公平就是打破课堂中存在的权力机制,消解教师拥有对学生分配的权力、绝对的权威及学生是教师的依附等传统观念。并基于公正、公平和同情的价值观,创造条件建立课堂民主,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公平地享受课堂资源。通常意义的教育公平有三层内容:一是入学机会公平,即起点公平,二是教育过程公平,三是教育结果公平。为了保证教育公平,政府近年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资助力度,推行“两免一补”,让孩子们上的起学;同时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体现了教育的起点公平,而课堂公平反映教育的过程公平。无论是让学生上学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还是让孩子们进入更均衡更优质的高校,他们都最终走进课堂。如果说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在为教育公平培元固本,那么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为它施肥浇水,剪枝驱虫,最终让教育公平之花在课堂绽放。2.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作为重要社会事业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社会公平集中体现于教育公平,也是因为,无论普及教育,还是改善教育,其实都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又在课堂,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发展等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课堂经历的差异,因此,要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关注课堂公平,通过变革课堂实践来建构公平的课堂。我县是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国际项目,通过项目几年来的培训直接受益群体是处境不利地区的儿童,帮助他们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和公平的教育质量。实现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教育公平主流化的一个过程,项目采取从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机构建设和能力成长等多个方面共同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在培训中受益颇多,理解特别深刻,对推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实验研究会更加深入和具体化。通过课题研究,要促进教学公平,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做到:、改变教师的教学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是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的,课堂上出现诸多不公平的现象,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 、塑造健康阳光的教师形象。老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传递一种公正公平的信息。尤其是眼神,学生上课开小差,教师用目光注视让其集中注意力;找学生个别谈话时,随时注意观察学生表情的变化等。、倡导平等的课堂交流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打造良好的师生教与学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机会,不要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建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布置作业,采用多种小组合作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补充教学内容,给学生均等的挑战性学习的机会。合理设计学生的座次,减少学生因为座次造成的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交流的机会,减少课堂中的“看客”,压缩课堂中的“死角”。案列:2013年4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我课题组成员李莉老师送教下乡到黄都中心完小。本节课李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公平”,教师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关注了全体学生,学生人人参与进了课堂,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节课得到了黄都中心完小的全体教师和县教科局领导的好评,我们坚信,就这课题推进课堂教学公平实验研究的探索与推广,我们的教学将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必须树立公平的学生观主体性教育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前提是尊重他人,把对方当做一个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并没有尊卑、上下之分,他们在人格上是独立、平等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主体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相处基础上而进行的对话、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是一种最能体现“我你”关系的社会活动。在这种“我你”关系中,体现了我对“你”的尊重,每个人对于另一个人说来,始终是一个主体,双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交往实践之中,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申玲玲老师在她的反思中这样写到: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平时我们能留个心眼,时时能提醒自己,学生才能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曾经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气上来,提高嗓门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后排的杨国庆跑上来,匆匆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成绩靠后,经常拉我班成绩的后腿。只见他认真而有力的擦着黑板的每一角落,弄得教室内粉尘飞扬。此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我的心微微一怔,这时,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杨国庆同学擦完低着头走了下去。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小语:“王绍丰不做值日,老师就不会责罚她;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那节课,我不知怎样上的,当我直视杨国庆时,只见他在回避我,下课了,我叫他去了办公室,第一次让他坐在椅子上,面对面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歉意。好在他接受了我的道歉。并且通过这件事,他感觉到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在平常的表现也慢慢好起来。通过这件事,我体会颇深,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评价总是消极的。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由于环境的急功近利,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学困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学困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学困生,就不愿接受。我自己在这件事中, 也因带了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纷纷议论;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我去尊重的地方。教育是神奇的,许多不争的事实说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机会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写道:我们应该细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保持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们在平等、公正的爱的滋润下茁壮的成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一直以正确、鼓励的目光对待孩子的对与错,相信孩子们也会还你一个惊喜! (2)反思师生关系的不平等现象首先,教师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 如果教师理解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的意义,就能够更好地修正行为,达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突出和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平等性和个性的差异性,了解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感受,反思师生交往的关系。最后,教学本质上是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师生之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教授和接受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交流关系,双方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真理、交流人生体验。(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包容,即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接纳,不是你同化我或我同化你,而是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尊重并维护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包容更指宽容,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真正的宽容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孩子考试分数的轻看上、对孩子一时失败的宽恕谅解的态度上,还应体现在对人性固有的弱点,如软弱、愚蠢、庸俗乃至猥琐之处的容忍。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胸。作为教师,更应有宽广的胸怀,宽厚的慈爱之心。二是“共享”,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相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围绕既符合教学任务又同为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畅所欲言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教师把学生当成有尊严的独立个体来看待,以平等友好的姿势走进学生中间,并推心置腹地与之交往,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摄取双方创造的经验和智慧。有一次语文课上,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有一个学生又举手了,我以为他还没理解,但他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你都知道我们了,你能回答一些我们提的问题吗?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震,是呀,为什么不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呢。于是,这节语文课成了我们班的“记者答辩会了”(课后学生们这样说的),我和学生们是友好的、平等的、愉快的、(4)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不公正现象,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予以反思,回忆自己学习经历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的感受、情绪以及对后来人生发展的影响,产生同情的共鸣。其次,反思自己的评价观念,摒弃“完人逻辑”,避免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式的理想主义的评价。同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避免给学生下结论式的评价。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反思是否只出现了教师评价的声音,对任何事物都要采取多方位评价, 以免出现片面性。只有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相对公平、公正、综合性的评价。(5)探索教育教学艺术,促进课堂教学评价公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敏感,常常导致其情绪和态度的波动,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而,教师应该全面、综合、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品行和成绩。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课题研究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原则,并综合运用: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供借鉴。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将所发生的相关教育公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情况,及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成员注意整理在研究实践中的有关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实验措施。课题组对课堂进行过程检测,结论检测。对课题的资料,录像,案例进行检测,对工作成绩进行评估,推广运用成功的经验。5、其他研究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及社会影响从课题研究开始到现在,既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和勇于创新的时间,更是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经验积累和成果积淀。首先在课题研究中每位老师都领悟了教学公平的涵义,准确的定位了教学中公平的重大意义。建构公平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摈弃传统的课堂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学生价值本位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观把学生作为特殊存在的个体,使其所具有的个性和共性平衡发展,强调素质提高是学生主动的获得过程,是学生的身心不断发展、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大众教育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部分“精英”学生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优的发展。学生价值本位的课堂教学观念主张“学生个体价值=社会价值”,课堂教学既要尊重社会在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取向,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内在的各种发展可能,为学生的可能发展转化成现实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其次,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有了公平的态度,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老师在课题研究期间,不仅展示了课题研究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设想1.在研究问题的界定方面,课堂教学公平的概念界定模糊,多借助于教育公平的概念。2.在研究内容方面,过多的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宏观描述研究,较少涉及对全体学生宏观的和优秀学生群体的公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成绩发展方面,较少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3.现有的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分析,采用宏观描述的、经验分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