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doc_第1页
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doc_第2页
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关键词】肩关节脱位上举推按法手法整复 肩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移位,又称为肩肱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的4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位之一,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的成年男性。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可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三种。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可分为新鲜、陈旧和习惯性脱位。肩关节脱位时,周围的软组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还可合并骨折,约30-40的患者合并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少数可合并肩胛盂边缘骨折或肱骨头骨折。作者自20052006年在我院门诊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8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2581岁,单纯肩关节前脱位64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15例,肩关节后脱位1例,臂丛麻醉5例。 2治疗方法 2.1上举推按法70例,各文献记载极少,现介绍如下:患者除去外衣,仰卧,患肩置于外侧床角。医生一手抓住患肢手腕行牵引,一手拇指按腋窝肱骨头处向关节盂方向推压,使患肢从靠近身体到与躯干垂直,再到上举过肩与床成30度角,此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复位,未复位的继续向头上方用力牵引,同时用拇指按压肱骨头使之入臼,再未复位的助手牵引患肢而术者双手拇指推按肱骨头,当有回纳感觉及入臼声时,整复即成功。 2.2牵引足蹬法(Hippociat:c)治疗肩关节前脱位5例。介绍如下: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足(右侧脱位用右足,左侧脱位用左足)抵于腋窝内。先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置沿伤肢纵轴方向与床面30度角拔伸牵引,继而徐徐内收、内旋,利用术者足掌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当有回纳感觉时,整复即可成功。若肱骨头仍未复位,可能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阻碍所致,可将患肢进行内、外旋转,使肱骨头绕过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再按上法进行复位。俯卧牵引足蹬法(在臂丛麻醉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1例。 2.3另有悬吊复位法(STMSON)及靠胸旋转法(KOCKIER),适合上肢力量很差人群,且对普通人群成功率并不高,作者未予采用。 3治疗结果 80例中,有5例患者因年老体弱(2例),惧怕疼痛(1例)或无麻醉整复失败(2例)等不同原因行臂丛麻醉后复位。其余患者均未行麻醉顺利复位,疗效满意。 4讨论 复位后必须予以固定,使关节周围的受伤的软组织得以修复,避免日后形成习惯性脱位。一般可用胸壁固定法:将患侧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6090,前臂依附胸前,将上臂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托于胸前。固定时间约23周(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固定四周)。固定期间练习腕和手指活动,但必须禁止上臂外旋活动,以免影响软组织的修复。解除固定后,逐步作肩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锻炼。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极高,25岁以下可达80,对于反复脱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宜行手术重建盂肱关节的稳定结构,以达到彻底治愈。 使用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能直接暴露脱位之肱骨头,在牵引下推按肱骨头,疗效确切,成功率最高,较牵引足蹬法节省体力,且能有效避免形成医源性骨折,缺点是常需一助手行牵引,偶有触及臂丛神经引起短暂手臂麻木感。 对于难治性,惧怕疼痛及年老体弱患者建议麻醉下整复,以避免造成疼痛性休克,心脑血管意外及臂丛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