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课件2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课件2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课件2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课件2 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课件2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 1、记住地球的自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并能正确演示和解释自转、的基本的运动规律。 2、理解地球自转是如何产生了昼夜交替和解释时差现象。,新课导入,昼夜更替,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时间的差异,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日心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将近40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它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为什么白昼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呢? 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呢?,生活中的实例,当我们坐在汽车上向外看,你会看到车外的树木会向后退,也就是你看到的树木的运动方向和我们实际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同样道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因为我们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1.什么叫地球的自转,地球是绕着什么在转? 2. 地球自转时的姿势是怎样的?地球沿哪个方向绕地轴自转?,观察讨论,倾斜、自西向东,北极星,地球自转,N,S,地轴,地球自转的方向,观察讨论,从侧面看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图1,N,S,图2,图3,再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问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昼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等等,试想: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上述现象的发生?,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地球表面有什么现象?,结论:面对太阳的一面出现白天,而背对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很长。,(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更替,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特征:,平分地球,过球心的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现象:,日出或者日落,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观察讨论,做一做,地球是不透明球体产生的昼夜现象,昼半球,夜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昼夜更替的形成,因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我们生活中白昼时间和黑夜时间相加起来有多长时间?,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夜 半 球,昼 半 球,晨昏线,夜 半 球,昼 半 球,晨昏线,昼,夜,昼,夜,想一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 阳 平 行 光 线,昼 半 球,昼 半 球,晨 线,昏线,夜 半 球,夜 半 球,昼夜交替,夜至昼晨线,昼至夜昏线,晨线、昏线的判断,晨线: 随地球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线,昏线,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夜半球,昼半球,图中的红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晨 昏 线,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地球自转与地方时,太阳当头时,人们常说:现在是中午12点了,这就是该地的“地方时”。例如,在上海,太阳当头的时候是12点。但同一时刻,对远离上海以西约1 700千米的地方,太阳还在偏东方向离当头还差1个小时,对该地而言只是11点钟。相反,对上海以东约1 700千米的地方,太阳早已偏西了1个小时,它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上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间早一些. 因经度不同,产生时刻不同.,2.经度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早上,傍晚,全球共分24个时区,含义: 不同的经度出现不同的时刻地方时。,地方时,原因: 地球的自转,经度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东早西晚,每隔 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每隔1经度,地方时差 分钟,15,4,已知一个地方的经度,求所在的时区方法:,经度数除以15,商就是这个地方所在的时区 (余数大于7.5,商加“1”;小于7.5,则不加。),时间计算,地方时计算方法:,a.先求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如果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b.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c.利用公式求时间:,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例1: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 E,求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10时26分 (4分40 )1, 7时46分,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 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的计算: 先求时区差: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区相加 再求区时:往东加,往西减,北京时间: 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的区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点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此刻某宾馆墙上的四座时钟指示的钟点错误的是:,日界线两边,日期差一天。 东为西十二,西为东十二。 跨过日界线,牢记这一点。 向西用加法,向东必用减。,阅读日界线图,注意观测日期的变化,向东越过日界线减一天 (从东12区进入西12区) 向西越过日界线加一天 (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注意: 东12区与西12区,时刻相同,日期不同,3、日界线,课堂小结,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24小时,即一天,昼夜更替现象,时间的差异,即产生地方时,考考你,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B、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太阳自东向西自行运动,点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产生 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B,2、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点拨:A、C、D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3、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点拨:北逆南顺,B,B,4、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点拨:北逆南顺,自西向东,B,5、北极上空看地球,每日都向哪个方向自转( ) A.东 B.南 C.西 D.北,点拨:不管在哪里看,地球永远向东自转,A,地球自转知多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约24小时),地轴,昼夜交替 时间的差异,问问我自己:,地球自转,围绕地轴向东转, 一圈就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指时针, 东西方向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西晨东昏辨时间,随歌谣学地理,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地方时是?,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14点4分,110W,练习:已知a是杭州120 。E,10时,求:,b点90。E _ _ 时 c点北京116。E _ _ 时 d点30。W _ _ 时,8,9,44,分,0,2006年2月28日12:00,一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