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BC D解析:选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错误;符合题意且正确。2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解析:选C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A BC D解析:选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符合题意。4近年来,众多“最美人物”的事迹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诸多渠道迅速在全国传开。他们的感人事迹点燃了飞速传递于亿万网民之手的“火炬”。这说明大众传媒()必将取代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具有影响面广、时效快、传递迅速等传播特点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媒A BC D解析:选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正确反映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和特点,符合题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错误;错误,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媒。5“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A传统理论的继承 B传统习俗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解析:选B材料揭示的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C D解析:选B汉服凝固着威严和庄重,流露出飘逸和洒脱,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当选;汉服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当选;强调的是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解析:选C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说明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A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优秀的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8如果无法察觉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只是模仿其外在形迹,我们就无法真正掌握文化传统的精髓。这告诉我们()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A BC D解析:选A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创新;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如果无法察觉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只是模仿其外在形迹,我们就无法真正掌握文化传统的精髓。这告诉我们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入选。9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缺乏认同,民族归属感有所淡化,于是造成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单一、普及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此影响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此,我们应该()继承发展传统习俗,因为传统习俗被誉为“凝固的艺术”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大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因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根本A BC D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知,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播途径和方式单一、普及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的现状,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营造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浓厚的社会氛围,符合题意;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错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基础性作用。10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A BC D解析:选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材料说明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起决定作用;正确,材料表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11“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A BC D解析:选D材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即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12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作曲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文化创新的途径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A BC D解析:选C材料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入选;不符合题意;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错误。二、简析题1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严峻的现实正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宣传片指出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师仅存7位名家,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宣纸刺绣大师不足4人,花丝镶嵌国家级传承人少于3人,青田石雕2种技法濒临失传,勉萨派唐卡绘画传承大师仅剩1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文化之美”。这里用一段仅有一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之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现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实际的作答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不要遗漏答题要点。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解析:回答本题第(1)问,可以从世界文化的构成、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意义等方面,说明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和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错误倾向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试工协议书简略版本
- 山西跨省团队旅游协议书
- 拆迁送达协议书要求
- QQ打开弹出用户协议书
- 2025年RFB协议运维管理题库
- 商铺水电使用协议书
- 并存性管辖协议书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快充系统兼容性测试考核试卷
- 2025年供应链管理行业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创新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科技行业区块链公益慈善转化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2025年科技部技术合同示范文本(技术支持服务)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课件-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复习课件 部编版 (共18张PPT)
- 生理学 第二章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 钢轨安装施工方案全套完整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外贸危险货物标志标记监督管理规定
-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
- 办公大楼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