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doc_第1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doc_第2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doc_第3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doc_第4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因素在脾胃湿热证和非脾胃湿热证出现状况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诊断标准;然后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最后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为49分;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91%、9057%、9072%、964。程度分级标准:轻度4957分,中度5865分,重度65分。【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统计严谨,相关因素赋分合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证候标准化;临床流行病学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quantified standard of spleenstomach dampheat syndrome (SSDHS)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Methods】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y,the factors related to SSDHS and nonSSDHS were quantified and scored,and then the quantified standard was set up and used for the degree grading of SSDHS. 【Results】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value of SSDHS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as 49 points.The results of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 and likelihood ratio of qualified SSDHS standard are 9091%,9057%,9072% and 964 respectively.The graded criteria of SSDHS were as follows:4957 points for the mild syndrome,5865 points for the moderate syndrome,and over 65 points for the severe syndrome. 【Conclusion】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fied SSDHS standard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s practical for its preciseness and rationality,and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y.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候,目前只有症状量化诊断标准1,但无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本文采用病证结合,并利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97例,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排除心、肝、脾、肺、肾系等疾患。其中脾胃湿热证45例,非脾胃湿热证52例(肝胃不和证20例、脾虚湿困证12例、寒湿困脾证12例、胃阴不足证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井冈山会议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的标准2-3。 13辨证标准 131脾胃湿热证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4。主症:舌苔黄腻;胸闷;胃脘痞满或胀痛;食欲不振。次症:口苦而粘;口渴少饮或喜热饮;大便溏或有粘液;恶心;身困乏力;脉濡缓。患者见主症,兼具之二;或主症必备,兼具之一,同时兼具2个次症;或主症必备,兼具3个以上次症,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 132非脾胃湿热证包括肝胃不和证、脾虚湿困证、寒湿困脾证、胃阴不足证等4型,各证型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相关标准。 14研究方法 141问卷调查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完成临床调查表,由专人询问并填写。为准确记录患者症状,对于不容易准确判断的舌象、脉象,均由有经验的医师复核。对于一些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但医师认为确属中医某一证候的,以有经验的医师诊断为准。 142建立量化标准的方法采用劳绍贤教授等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中的9个症状作为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制定程度分级标准。所有统计均用SPSS?100软件及Excel表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量化标准相关因素的确立采用劳绍贤教授等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将舌苔黄腻(X1)、胃脘痞满或胀痛(X2)、大便溏(X3)、纳呆(X4)、口苦而粘(X5)、胸闷(X6)、口渴少饮(X7)、肢体困重(X8)、恶心(X9)等作为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 22量化标准相关因素赋分表将量化标准的9项相关因素作为赋分项目,并将其出现率利用公式5Lijk=lgP+110将条件概率P(Xjk/Yj)换算成指数值(Lijk),根据各项目不同表现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即脾胃湿热类指数减去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例如当舌苔黄腻阳性时脾胃湿热类指数为10,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为4,这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为10-4=6;舌苔黄腻阴性时脾胃湿热类指数为-7,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为9,这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为-7-9=-16。所以,舌苔黄腻阳性时的相对指数相对于舌苔黄腻阴性的相对指数为6-(-16)=22将各项目简化成得分,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计量诊断赋分表5-6,结果见表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24卷第3期梅武轩,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 表1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相关因素赋分表略 23确定诊断阈值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方法确定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阈值。假定在诊断前,表中各项均为“阴性”,将两类的指数分别累加,则脾胃湿热证类得31,非脾胃湿热证类得79,这时脾胃湿热证类的相对指数和为31-79=-48。即脾胃湿热证类各项“阳性”者得分相加须大于48分(即49分以上)才能下脾胃湿热证的诊断。因而,“49”分就成为脾胃湿热证的诊断阈值。 24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根据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91%、9057%、9072%、964。由于前瞻性研究病例少,未做统计。 2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分级标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以49分为诊断阈值,其中,轻度为4957分,中度为5865分,65分以上为重度。 3讨论 证候诊断标准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中医理论研究和证候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石。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只有症状量化诊断标准,而没有证候量化诊断标准。要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量化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有诊断脾胃湿热证有无及判别其轻重的功能,才能在主次轻重上与其他基本证候进行横向的比较。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量化标准应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一个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必须要有明确的、计量的相关因素及诊断阈值,在临床应用中才能根据相关因素的积分多少判断有否这种证候出现。因而,我们将研究分为筛选相关因素、为相关因素赋分、确定诊断阈值三个部分。相关因素的获得是我们选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以往多根据回归平方和及标准偏回归系数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计量资料分析。本研究分析的资料属于计数资料,以此进行分析结果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因而此方法的应用还有待商榷。鉴于此,我们运用条件概率换算的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使得到的赋分值能够如实反映相关因素对脾胃湿热证的贡献值。经过回顾性检验,证明有较好的判别效果。但该量化标准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还必须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有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71. 2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