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1页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2页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3页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4页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二O一O年九月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和任务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1.2 位置、范围及交通简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采标高。说明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取区(首采区)范围、面积或露天拉沟位置等。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 简述井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说明井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井田内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情况。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1.4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简述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基本情况及有关内容。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叙述矿井的设计建设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现核定生产能力、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筒特征、支护形式、采煤方法、开采煤层、水平及采区划分等内容。简述矿井的提升、井下运输、通风、供配电系统及井下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探放水设备等。1.5 井田内及周边煤矿分生产矿井和已关闭矿井两部分,叙述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开拓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积气情况、关闭年月、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附井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2 . 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2.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叙述以往与本井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井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井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叙述上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或最近一次矿井地质报告)的编制情况、取得的成果、主要存在问题、审批情况。2.2矿井地质工作叙述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方法、主要手段的使用、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包括井巷测量方法、井下见煤点的测量方法、煤样采取、井巷编录、井下涌水点观测、台帐建立等)。叙述本次工作中开展的地质工作与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方法、完成的工作量。2.3矿井地质工作质量评述综述井田内所开展的地质勘查(含工程测量、钻探、测井、地面物探、水工环、采样测试等)、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并进行质量评述。叙述报告所采用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施测单位、施测方法、主管部门确认情况,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来源,报告中所附其它主要图件的资料来源、编制方法,并进行质量评述。对井田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做出评价。3. 矿井地质3.1 区域地质简况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层(可列表说明)。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简述井田内岩浆岩特征。3.2 矿井地质3.2.1地层 叙述本井田在所处煤田中的位置。 叙述井田内基岩出露、分布情况,井田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变化规律,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等。3.2.2构造 详细叙述井田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规律。叙述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其控制和查明程度,构造对煤层破坏程度和对采区划分及开采的影响,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要对未开采区进行预见性分析(插主要构造一览表,构造纲要图)。 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4. 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4.1 煤层4.1.1含煤性简述含煤地层及煤层的总厚度、含煤系数,叙述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煤层层数。简述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的煤层号和现开采的煤层号。4.1.2可采煤层 详细叙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厚度及变化、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伪顶、直接顶、老顶及底板岩性、厚度,煤层的稳定性与可采性(插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可采煤层等厚线图、可采煤层间距等值线图等)。 4.1.3煤层对比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对比方法、依据及对比可靠程度。4.2 煤质4.2.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叙述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和显微煤岩类型、镜煤最大反射率、煤的变质阶段、变化规律等。 4.2.2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简述样品来源、采样和测试时间、数量、测试单位。根据煤芯煤样、商品煤样及井下采样测试结果(对采用的井下见煤点要有1/2-1/4的点采取煤样,并测试相关项目),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和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元素组成、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叙述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及其空间分布(插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主要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4.2.3可选性叙述可采煤层的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4.2.4煤的风氧化 叙述各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的确定依据、分布范围、风氧化煤煤质特征,评价其利用的可能性。4.2.5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做出评价。4.3 有益矿产综述井田内赋存的、与煤共伴生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5. 水文地质5.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扼要叙述井田所处区域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叙述区域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插泉域范围图并标注井田在泉域中的位置)。5.2 矿井水文地质扼要叙述本次利用的水文孔、水井资料的来源、抽水试验情况、验收情况。叙述井田内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井口及工业场地周边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 叙述井田内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各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水位标高、富水性、水质及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等,评价隔水层的岩性组合厚度及其隔水性(带压开采煤层要插入隔水层等厚线图)。5.3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评述井田内地表水体(河流、水库等)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评述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规模、性质、导水性以及对矿井充水的作用和影响。 叙述各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批采煤层位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之下,需圈定各煤层带压范围、计算带压开采煤层承受的突水系数,并进行分区划分,辅以插图表示。叙述煤层顶底板破坏形成的通道(计算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未封堵和封堵不良的钻孔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详述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涌水或突水地点、水源、水量、水质、动态变化及对生产的影响。详述矿井发生过的水害事件。根据开采过程中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详细分析论证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及次要因素。详述采空区、古空区积水分布范围及积水量(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分析其对矿井充水影响。若存在采(古)空区积水威胁,需评价下部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否沟通上部采(古)空区积水。叙述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确定水害类型,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并提出建议。综合各影响因素,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5.4 矿井涌水量预算 叙述矿井目前开采状况下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叙述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确定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选择公式和确定参数的依据,预算的矿井涌水量并评述其可靠性。5.5 供水水源叙述矿井目前的供水水源情况,若目前供水水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提出今后供水水源的勘查方向,并对其水量及水质做出评价。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矿井,应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6.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6.1 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巷的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和管理维护现状。叙述矿井内各可采煤层顶(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矿井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针对矿井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露天开采矿,应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开采煤层上下50m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评价露天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叙述露天剥离物工程地质特征,评价露天剥离物的剥离难易程度。6.2 瓦斯 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近五年度瓦斯、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及绝对涌出量的鉴定结果。 收集并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有关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资料,分析事故的原因。叙述井田内瓦斯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瓦斯含量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在叙述时可插入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叙述煤层瓦斯(煤层气)的其他测试数据。运用瓦斯地质理论论述地质因素对瓦斯形成、聚集、运移的控制,并进行预测分析,评述瓦斯对未来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6.3 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尘测试成果,评价井田可采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测试成果,包括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时间、测试结果。评述煤尘爆炸危险性对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6.4 煤的自燃倾向 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的自燃倾向测试成果,叙述井下煤层及井上原煤的自燃情况,井下火区位置及现状,评价煤的自燃倾向性。 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煤的自燃等级测试结果(包括煤层号、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测试时间、测试结果)。 评述煤的自燃对安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6.5 地温、地压叙述本矿井的地温地压基本情况,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是否存在热害、冲击地压危害。调查本区地温恒温带深度、恒温带温度、地温梯度,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对地温背景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评述。7. 环境地质7.1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叙述矿井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质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并据此对矿井的稳定性做出评价。7.2 地质灾害 叙述自然状态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 叙述煤矿开采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裂缝、地表沉降及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7.3 井田水环境 叙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及井下开采和矿井疏排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滑坡、崩塌的分布范围以及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的影响。7.4 有害物质叙述煤层和岩层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叙述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中煤矸石堆放、瓦斯排放、煤炭洗选等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在综述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叙述矿井的环境地质特征、评价环境地质现状、确定矿井的环境地质类型、评述煤炭开采对环境已产生的影响,提出防治建议。8. 资源储量估算(露天开采本章为:资源储量和剥离量估算)8.1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及垂深(标高)、估算面积等有关参数。叙述采用估算指标及其确定的依据。 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及其估算范围(包括面积及标高)、估算指标及其确定依据,截止日期。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从煤层的形态、产状及见煤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阐述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面积、倾角、厚度、视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依据。8.3 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说明依据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所确定划分各类资源/储量的基本工程网度,可采边界、内插点和外推点的确定原则;说明资源/储量块段的划分原则与编号。8.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要求资源/储量的相关比例达到勘探阶段要求。 各可采煤层都要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需分煤层、分煤类统计汇总,并且要有累计查明、消耗、保有量的统计。但对于未批可采煤层资源/储量、蹬空区煤层资源/储量、灰分、硫分、发热量指标超出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的需单独列出。在叙述时应插入相应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8.5 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中对一些特殊问题的技术处理及具体做法。叙述本次资源/储量与最近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地质报告)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叙述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8.6剥离量估算(露天开采增加本部分)叙述剥离量估算对象、估算边界和面积、估算方法、估算指标、估算参数及其来源。叙述剥离量估算结果,并按上覆松散盖层、基岩、煤层之间岩层、煤层下伏岩层统计和叙述剥离量。叙述近似剥采比的估算情况与估算结果。9. 结论及建议 评述本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取得的地质成果(包括所做地质工作,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进行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评价工程地质、确定环境地质类型;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地质工作方向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附图 比例尺1、区域地质图(含勘查工作程度图) 1:50000-1:100002、矿井地形地质图 1:5000-1:100003、矿井水文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图 1:5000-1:100004、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1:5005、煤岩层对比图 1:200-1:5006、地质剖面图 1:2000-1:50007、各生产水平主要石门剖面图 1:200-1:5008、各生产水平主要巷道地质剖面图 1:200-1:5009、井筒柱状图 (或剖面图) 1:200-1:5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