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高中生物_种群和群落第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_种群和群落第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_种群和群落第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_种群和群落第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_种群和群落第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最符合的是()答案D解析坐标图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4幅营养关系图中,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表示甲、乙之间的竞争关系(甲、乙均以丙为食),D表示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a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b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BCD答案A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差,一旦出现虫害,害虫数量都是爆发性的J型增长,A错;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而C项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物种数最多,此时它营养结构最复杂,C正确。茶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群落结构必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乙两种群存在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浮游动物)。丙为专食浮游动物的鱼,所以,乙、丙两个种群的数量首先减少,最终仅剩的一定为甲种群。乙、丙都为消费者,在需氧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5(2015江西四校联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生物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正确;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6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的生物间的关系有()A竞争、竞争B竞争、种内斗争C共生、竞争D共生、种内斗争答案B7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答案A解析图中曲线斜率在50天左右最大,此时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A正确;90天左右玉米平均高度达到最大值不是种群数量,B错误;农田中玉米属于一个种群,没有群落的结构,但农田中还有其他生物存在,由此构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cm后一般不增长,但改变环境条件,株高还可能进一步增长,D错误。8.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DN与N将呈现S型增长答案B解析M、N之间通过食物d而发生着竞争;d越大,共同争夺的食物资源越多,竞争越激烈;由于M与N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因而存在着环境阻力,所以两种群将呈现S型增长。b越大,说明摄取食物的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9(2015四川达州文星中学期末)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答案C解析图中不能得出狼与麝牛之间能构成竞争关系,A错误;图中只体现麝牛群数量与狼袭击麝牛成功率的关系,不能体现狼与麝牛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B错误;狼袭击麝牛成功率与麝牛群数量呈负相关,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的变化情况不能从图中得出信息且实际中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错误。10.(2015福建三校联考)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盛在含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A正确;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应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C错误;标志重捕法适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应取样用血球计数板进行估算,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4)放入大草履虫,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使其数量减少。1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一)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二)探究过程:(1)准备:制作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法或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和_的主要情况。(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和_等。(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采集。(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有关的_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_。(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二是_。答案(一)分解(二)(1)取样器样方标志重捕取样器地形环境(2)塑料袋地点时间(3)吸虫器(4)动物图鉴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5)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13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动物与乙种动物分别置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动物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动物与乙种动物置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动物数量变化如图曲线F所示。组3:乙种动物与丙种动物置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分层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D和E水平B和F解析(1)种群增长规律曲线的判断:根据组1,甲种动物与乙种动物分别置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动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则C为乙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增长,且该判断应结合组3来进行);根据组2,甲、乙存在竞争关系,因此F表示乙种动物数量变化,则B表示甲种动物数量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