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 教学进度表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课时实际课时备注11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321比大小、练习一、购物小票531量体重、歌手大赛、练习二542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四边形分类553文具店、小数点搬家,街心广场563包装、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手拉手573整理与复习一584节日礼物、天安门广场59期中复习510期中考试115精打细算、参观博物馆、谁打电话的时间长5125人民币兑换、谁爬的快、电视广告5135练习四、激情奥运5146谁先走、整理与复习二5157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一5167天平游戏二、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5178练习五、图形中的规律51812整理与复习519期末复习20期末考试第一章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和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1小数的意义,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1)出示课件,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取其中3份就是十分之三,用小数表示是0.3。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2)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2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3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测量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1分米1/10米0.1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4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课后反思】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五、作业练一练 第9页 2、3【课后反思】比大小(二)【教学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重、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过程】一、探索小数的性质让学生说明三个小数相等,如0.1米0.10米0.100米,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1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进一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2比较、归纳: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二、“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三、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课后反思】练习一【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看练习一。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课后反思】购物小票【教学目标】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二、试一试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三、练一练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小数的加减【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试一试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课后反思】练习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 口算。第19页第5题。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2、 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102.85二、重点探究1、第18页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直接比较。2、第19页第7题。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3、第19页第6题。关键是激励并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总结,布置作业1、第18页第1、2题【课后反思】第二章 认识图形图形分类【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有稳固性。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2、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反思】三角形分类【教学准备】 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1、第页第题。2、猜三角形。、画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课后反思】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2、你发现了什么?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三、巩固与应用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2、第32页练一练1。3、第2题。4、实践活动。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课后反思】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直尺、教具(小棒)【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基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数学活动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摆一摆,3根小棒,能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三、游戏1、第13页第6题。2、第13页数学游戏。【课后反思】四边形分类【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分析】 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 难点: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具: 各种图形卡片【教学过程】1、出示图形,说一说你认识各图形吗?2、分一分。(1) 小组活动, 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方法。(2) 请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和理由。(3) 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3、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33面第1题),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4、填一填。通过动手填一填,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5、动手做。 (1) 剪下附页2图3中的图形试一试, 拼一拼。(2) 完成33面的第2、4题。6、说说心理话。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多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从而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板书设计】四边形分类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梯形【课后反思】 图案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分析】 重点: 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难点: 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教具:收集一些有图案的物品【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逐一出示以下图案。让学生将收集的带有图案的物品拿出来小组欣赏。如:围巾、桌布,花布等。指导观察:这些图案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第一幅图:由半圆通过轴对称、左右和上下平移得到的,这个图案是轴对称的。第二幅图:通过在方格纸上画三六九十度三角形得到。第三幅图:在一个小方格纸上交替方向画对角长方形。第四幅图:基本图形是正八边形。第五幅图:基本形状是小老鼠,将小老鼠平移。第六幅图:基本形状是变形了的三角形。二、做一做。活动一:指导学生设计图案。1、集体设计: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2、独立设计: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形状的基本图形,然后按上面的步骤自己设计图案。活动二:图案变形 先出示书35面活动2的基本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活动三:在附页3图5中的空格里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是由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移动得到的?可以利用书上的图案,也可以自己想出另外的图案。注意颜色要涂得均匀。【板书设计】图案欣赏基本图形变形平移和旋转【课后反思】 第三章 小数乘法文具店【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第38-39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课前准备】:主题图、方形图、学生学具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们开学为自己买了哪些文具?文具店老师也想买一些文具,我邀请你们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题图,板书:文具店。)你从文具店的这个柜台获取了哪些信息?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支?0.4元、0.6元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即时评价)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我想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板书: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请在练习本上列式,写完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40.24表示什么?4个0.2得多少?(板书:=)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表达好了,再思考一下,4个0.2得多少还可以怎么想?OK了就跟4人小组交流一下想法。0.2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想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书上38页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没有跟你的想法一样的?有就请在旁边画“”,没有的话就在空白处加上你的想法。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都应该一样。请把这题的计算结果填在书上38页空白处。试一试请看到39页试一试,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先列式,再涂色,最后根据涂的结果把得数写上。)请独立完成。 巡视指导。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要求“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做的?对的给自己画一个“J”。第2题,谁来说?对的给自己画一个“J”。练一练第1题:你能计算40.3吗?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第2题:涂一涂,填一填。这道题是什么意思?每个正方形代表“1”,这里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么?就是要我们涂出什么?(让我们涂出10个0.01)0.0150呢?0.01100呢?(涂出50个0.01和100个0.01。)请动手涂一涂,然后再填空。0.0110你是怎么涂的?0.0150表示什么?10个0.01涂1个竖条,那么50个0.01就应该涂(展示)是这样吗?这个图用小数表示就是(0.5)。0.01100你怎么涂?根据刚才涂色的结果,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不涂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抢答?0.011000=?0.0110000呢?你发现什么规律?跟同桌说一说。谁来说?你发现什么规律?还有谁想说?(即时评价。)这题做得全对的,给自己加一颗“”,发现了规律的给自己画一个“J”。得“”的举手;得“J”的举手;。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细心!【课后反思】小数点搬家【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灵活应用此规律计算相关问题。【教材分析】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1、(出示情境图)想一想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板书出三种价格:4.00元, 0.40元, 0.04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4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1、先观察两个小数0.40、4.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3、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4、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5、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6、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7、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8、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9、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三、练一练。完成书后的练一练第1、2、3题,集体订证。四、发散思维练习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那我们总结一下规律。【课后反思】街心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1、应用小数点移动,原数扩大缩小的规律,解决小数乘以小数的问题。 2、理解、掌握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出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再进一步讨论“怎样建设出地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广场 长30米 宽20米 花坛 长3米 宽2米 地砖 长0.3米 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广场:(1)3020=600平方米 花坛:(2)32=6平方米 地砖:(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3、讨论:广场面积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4、总结: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5、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6、地砖与花坛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结果是0.06。 7、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8、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课后反思】 包装【教学目标】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笑笑要过生日了,同学们都在为她准备生日礼物!可是在准备生日礼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替他们解决吗?(课件显示情境图)1、从这个图上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包装纸:每米2.6元 用了0.8米 彩带:每米0.85元)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包装这个礼品盒用了多少钱的包装纸?3、列式:2.60.8二、建立模型1、估算。2、试做,并说明理由。3、汇报交流算法。4、课件显示演算过程。通过对比明确算理:2.6-26,2.6扩大10倍;0.8-8,0.8扩大10倍,积就扩大可100倍,所以2.60.8的积就是把268的积缩小100倍。5、总结小数乘法的规律:(1)、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2)、看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3)、如果彩带用了2.4米,那么彩带花了多少钱?(估算、试做、反馈) 提问:结果为什么是两位小数而不是三位小数?明确积的末尾的0也算在的计算的位数之内。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的第1、2、3、4题。2、实际应用,完成练一练的第5、6题。学生单独列式,然后小组交流。注意评价同伴的列式是否正确。3、拓展。一扇玻璃窗户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每平方米的玻璃价格是48元,安装3扇这样的窗户需要多少钱?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小数的乘法?【课后反思】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 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 5 2.1 2 1 5 4 3 0 4.5 1 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 0 1 2 6.0 (3)思考 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三、课堂活动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四、解决问题练一练第4、5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五、课堂总结这节课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在解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课后反思】手拉手【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活情绪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吗?(喜欢)师:传说在古老的城堡中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魔兽囚禁,你们想救出这位美丽的公主吗?(想)要想解救这位美丽的公主,必须闯过魔兽所设置的四个智力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智力第一关 CIA课件播放。(一只怪兽说:要想闯过第一关,先让我们检测一下你们的计算能力吧。哈哈!哈哈!)1、听算。1258 425 3.6+6.4 1.258 0.42.52、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试一试,并指名学生板演。 25194 1283+723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订正,并板演运用了什么规律。(怪兽颁发通行证。)师:有没有信心挑战第二关啊?好,我们继续前进。三、智力第二关 CIA课件播放。(一只怪兽说:刚才的1283+723中,你们很聪明的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对这道题进行简便运算,现在我在这道题里加上小数点,成为12.83+7.23,你能对这道题进行计算吗?) 师:同学们,现在就看你们的了,开始吧!(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学生尝试情况反馈。(指名学生回答)师:是算的同学请向我示意一下!那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发现了什么?(整数的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魔兽说:好吧,既然你们算出来了,恭喜你们冲过第二关,祝你们好运!)四、智力第三关CIA课件播放。(魔兽说:刚才你们说的整数的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是不是所有的整数的其他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呢?你们想验证一下吗?)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四章 观察物体节日礼物【教学目标】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难点 体会不同距离观察物体形状的变化。 【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想象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教学设计】一、活动11、师:出示一个实物(卡通娃娃或杯子之类的物体)。2、师: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从低到高观察这个实物,你能看到这个实物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3、师:与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接着呢?再看到什么?4、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所观察的这个实物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5、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请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大概的来观察,并把你所看到的图像在草稿本上画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锐利。先请同学们蹲着观察。再坐在椅子上观察。请同学们站立起来观察。最后请同学们站在椅子上观察桌面上的实物。 由低到高观察想像同伴交流 指名回答验证边按要求观察,边画。6、师:把你记录的结果与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有什么变化。7、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所观察的这个实物?它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8想一想,通过这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二、活动2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3,全班把题目读一遍。2、谁来说一说小狗贝贝是怎样观察这个礼物的?3、“节日礼物”是什么形状?4、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四个画面下的( )里标出5、全班交流汇报,并说一说理由。(你是怎样想的)6、师:当我们站在铁轨的中间,问两头观察时,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和体会?谁来说一说。7、师: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8、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由远到近或由低到高观察某一物体,有什么体会?9、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师总结。三、活动31、P57页说一说。先独立审题,填写,再说一说为什么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会越少。2、试一试。师先引导学生画一画,以A点为顶点,到房子两侧各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用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独立画出在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通过这两次动手画一画,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四 、课堂小结【课后反思】天安门广场【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难点: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根据照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案例分享
-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医美诊所客户服务培训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豆蔻镇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氮族元素66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茶山旅游开发与承包合作协议
-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 新安全生产法2025全文
- 感恩地球活动方案
- 2025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知识竞赛考试试题(综合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GB/T 26100-2010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
- GB/T 25317-2010绝缘子串元件的槽型连接尺寸
- GB/T 1634.1-2019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 GB/T 15972.42-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
- 基础2000词汇-英语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课件(公司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