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doc_第1页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doc_第2页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doc_第3页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doc_第4页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宏刚 丁汉军 郑海军【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 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 、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 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 ,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共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 MSCTPA ) for pulmonary embolism ( PE).MethodsMSCTPA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21 patients with PE, the contrast - enhanced SCT scans of the pulmonary arteries were performed,MPR, M IP and VR wer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Results The rates of the main, the sinistral and dextral, the middle lobular, the lobular and the lingular pulmonary artery displayed were 100% , the rates of the segmental pulmonary artery displayed were 93. 3%.Embolism was found in the sinistral and dextral pulmonary arteries in 5 branches,in the lobular pulmonary arteries in 28 branches,in the segmental pulmonary arteries in 65 branches. ConclusionMSCTPA has great value in earlier and clear and definite diagnosis of PE. Key words:pulmonary embolism ; pulmonary angiography ; tomography , X ray computed 肺栓塞又称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肺动脉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或其它性质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1-3,未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然而在正确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后,死亡率可下降为310%。所以,肺栓塞的早期及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CT具有较高的轴向分辨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一次屏气完成全肺连续扫描,获取全部容积数据;恰当运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能显示肺及血管束的解剖细节,提供肺栓塞的有力证据35。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评价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拟诊断并经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26.7)岁。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18例,胸痛 10例,咳嗽、咳痰6例,发热5 例,咯血2例。同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联征者2例。所有病人D-二聚体检查均阳性。 1.2 CT技术 1.2.1扫描技术 扫描前对患者作屏气训练,对呼吸困难的患者,指导其平静呼吸。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参数:120140 kV , 250 mA , 准直0. 5 mm16/ 1 mm16 ,螺距0. 9375 ,机架旋转时间0. 5 s。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造影剂用量为1.52.0ml/Kg,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3.0ml/s,延迟时间825秒。 1.2.2 图像后处理 原始数据采用回顾性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层厚1mm、重建间隔0.8mm,重建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PR、MIP、VR等多种重建方法观察。 1.3 图像分析 所有资料均由两位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共同分析,取得一致结论。 2 结果 21例患者中,叶及叶以上肺动脉均清晰显示,肺段动脉420支,实际显示392支,显示率约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共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 21例肺动脉栓塞增强CT表现: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型28支(图1),中心型21支(图2),偏心型14支(图3),附壁型33支(图4);间接征象为栓塞处肺窗示肺纹理稀疏10例,与肺叶或段分布一致。胸膜下梗死灶3个(图5),与所栓塞的肺叶、肺段动脉分布相对应,胸腔积液6例,肺动脉高压8例。 3 讨论 PE是各种原因的栓子栓塞肺动脉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血栓栓塞。临床上最以来自静脉系统和(或)右心房的血栓脱落而致的肺动脉栓塞较为常见。目前应用于PE诊断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包括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及螺旋CT。与其他方法比较,MSCT不但可以明确栓子是否存在,还可以提供栓子部位、范围、程度、有无肺梗死等多方面信息。 3.1肺栓塞的螺旋CT表现 3.1.1急性肺栓塞的CT征象、 急性肺栓塞最直接的征象为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常表现为:完全充盈缺损,整个动脉断面的低密度区,周围无造影剂;部分充盈缺损,血管腔中央或边缘区可见绕以造影剂的低密区,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轨道征”,栓塞块游离于血管腔内,造影剂位于血管壁和栓塞块之间;血管壁缺损,动脉之部分管壁呈低密度区。急性肺栓塞时,在CT上也可发现其它间接征象:肺梗死征象,即外周肺野局灶性均匀的密度增高,多呈楔形改变,另有部分在楔形区域的边缘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非梗塞性肺渗出,常表现为楔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毛玻璃状致密影,此系肺缺血的所致的肺泡出血;胸腔积液。 3.1.2 慢性栓塞的CT征象、 慢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是附壁血栓,大约有10%的病人栓子伴有钙化。部分作者认为,血栓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多地表现为凹向腔内的附壁性充盈缺损4。慢性肺栓塞的间接征象有:血管壁不规则或呈结节状;管腔突然变细;小动脉分支截断;中央肺动脉扩张(肺动脉主干大于2.8cm,左或右肺动脉大于1.6cm ;心脏增大,心轴旋转;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周边肺组织疤痕样改变,胸膜带状粘连,提示曾有肺梗死形成;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 3. 2 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 获得高质量原始图像数据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基础,直接影响着肺动脉的显示。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屏气不佳的影响及减少上腔静脉内高浓度造影及所造成的伪影。扫描前对患者的呼吸训练不能够忽视,在进行呼吸训练后,本组21例,除1例大面积栓塞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能够配合检查。层厚的选择至关重要,薄层可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增加容积分辨率,提高段以下肺动脉的显示率,本组中以1mm层厚重建图像对段水平肺动脉的显示率约93%。肺动脉CTA对延迟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右心输出功能正常的病人,815秒的扫描延迟常可使肺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病人,其扫描延迟需延长至1525秒甚至更长。扫描延迟不当可产生伪影,如扫描延迟过短,由于造影剂充盈不足,在前几幅图上动脉出现假充盈缺损,由于扫描延迟过长,在最后的图像出现造影剂不足且主动脉系统造影剂过多影响观察5。 3.3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横断面影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基本依据,而MPR、MIP和VR等后处理技术是重要的补充。 MPR技术是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随着MSCT的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采集的原始容积扫描数据大大增多,MPR图像质量愈加改善。MPR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MPR图像可从多个角度直接观察栓子的存在,与横断面图像相比,对栓子的位置、范围等方面的显示更加直观。如走行方向与扫描层面相倾斜的血管,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横断图像易与附壁血栓混淆,使用MPR技术可以沿血管长轴方向成像,清楚显示血管内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7。 MIP成像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及分支的外形、走形及毗邻关系,对充盈缺损显示尤佳。在诊断方面,要结合原始横轴面图像或MPR图像确定病变的存在。 VR技术是三维血管实时重建,能较准确地反映对比剂充盈血管(动、静脉)复杂的解剖关系,观察其结构、外形等,显示充盈缺损,提示血栓的形态、位置。 以上三种重建技术相比较,MPR的应用价值最大,其操作方法简便快速,优质的MPR图像质量能达到原始横轴面图像的品质,并可多角度、多轴向观察血栓情况。MIP技术对临床诊断也很有帮助,对肺动脉血栓的显示与MPR有同等价值,但由于是投影成像,易受其他血管影像的重叠干扰。VR图像由于显示角度或心脏、上腔静脉等重叠干扰的影响,对血栓的显示具有较多的局限,适于辅助诊断。 总之,多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多方面优势,是准确、快捷、无创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 1.Blachere H, Latrabe V, Montaudon M, et al. Pulmonary embolism revealed on helical CT angiography: comparison with ventilation-perfusion radionuclide lung scanning. AJR Am J Roentgenol 2000 ,174(4):1041-7.2.Remy-Jardin M, Remy J, Baghaie F,et al. Clinical value of thin collimation in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pulmonaryembolism. AJR Am J Roentgenol 2000 ,175(2):407-11.3.Qanadli SD, Hajjam ME, Mesurolle B, et al. Pulmonary embolism detection: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dual-section helical CTversus selective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in 157 patients. Radiology 2000 ,217(2):447-55.4. Patel S,kazerooni EA,Cascade PN. Pulmonary embolism:optimiz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artery visualization at multi - detectorrow CT. Radioology, 2003, 227(5):455- 4605. Schoepf UJ, Costello P. CT Angi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state of the art. Radiology, 2004, 230(2): 329-3376 Jeong YJ, Lee KS, Yoon YC, et al. Evalu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arteries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