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新)[试题].doc_第1页
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新)[试题].doc_第2页
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新)[试题].doc_第3页
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新)[试题].doc_第4页
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新)[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碧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备 课 教 案科 目:美 术年 级:四年级备课教师:马文怡1 中国民居【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风格,领会这些建筑形式带给人们的感觉。2通过了解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从中体会这些结构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3懂得我国传统民居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传统民居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4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画一座传统民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活动准备】各种传统民居图片。【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幅员辽阔,全国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这里一共居住着56个民族,他们有的居住在南方,有的居住在北方;有的居住在山区,有的居住在高原地区,有的居住在平原地区;有的居住在沿海,有的居住在内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不同,各民族的民居在平面布局、造型结构和审美文化特征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二、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民居1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要求结合在课外书上、电视上和上网了解到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民居。2每组指名一个学生介绍。3老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更正和补充。北京四合院:在南北想的主轴线上建正房,正房前面建东西厢房,四周以围墙组成院落。陕北黄土窑洞:在黄土山坡边缘,在山崖里开挖出洞穴。顶部是拱形,具有冬暖夏凉,因地制宜的特点。福建圆形土楼:是闽西客家人为自卫防御而修建的用于聚居的环形大楼,外墙土造,厚达一米。房门全开向内院。蒙古包:蒙古包是一种羊毛毡制成的半圆形建筑,所以又叫毡包。它的优点是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居住面积,而且便于搬运,符合游牧生活的需要。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广西龙胜壮族的干栏式民居,建造复杂,做工精美,一般临水而建依山而筑,楼上住人,楼下架空,用几根粗大的木桩支撑楼房,古朴中呈现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美。广东碉楼:广东开平碉楼是一种包含防御、居住为一体的多层塔式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希腊、古罗马等外国建筑为一体,是华侨文化的象征。三、拓展1让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有特色的民居。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民居。四、作业:画画家乡的民居建筑1学生画,教师巡视辅导。2展示优秀作业,讲评五、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 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总结第一课时学习情况和相关知识,导入新课。二、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居住的建筑。1想一想自己居住或见过哪些自己喜欢的别具一格的民居,向大家说说。2展示我国传统民居图片,让学生欣赏。三、 作业1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幢自己喜欢的建筑,在美术纸上画下来。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强调: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3展示优秀作业,集体评议。四、全课小结。2 环境雕塑【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从而多视角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评述环境雕塑作品。3体验到环境雕塑与城市、道路、绿化、建筑、广场和所在环境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 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一个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身心愉悦。环境雕塑是组成我们身边环境的要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环境雕塑(板题)。二、新课1什么是环境雕塑环境雕塑是依托环境的一种造型艺术,常常作为点睛之笔美化广场、公园、校园、街道等,这些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展示不同的文化主题,凸显不同的文化内涵与魅力。2欣赏教材上雕塑()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要求分小组讨论:每个雕塑是在什么地方,可能用什么材料塑造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选择小组最喜欢雕塑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老师补充。()小结:环境雕塑要与环境协调,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三、拓展1大家见过那些实物雕塑,给大家讲讲,让大家一起分享(提示:比如黔西的“九狮闹莲”“水西马”等。2教师出示一件架上雕塑实物和若干张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思考:这个雕塑放在哪张图的环境里比较合适,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议。四、课堂作业1展示一幅环境图片,让学生设计一个雕塑放在这个环境里边,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画出来展示给大家。2让学生为我们学校设计一座雕塑,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画出来展示给大家。3 美丽的山峰【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水墨知识,了解一些水墨山水画技法,能用新的技法创作别具一格的作品。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创作一幅美丽山峰的作品。教学难点:如何构图,使山峰变化交错有致。【教学准备】水墨画范画、宣纸、吹塑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课堂。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出示有关山水资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丽的风光。三、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师:你们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山山水水各不相同,你能说一说你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吗?你能用什么绘画技法来描绘你喜爱的山水风景呢?四、感知体验,示范作画。1教师展示一些风景画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的山水景有不同的感受,在脑海里形成作品的构思。2介绍作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教参P243师作示范,边讲方法和步骤。(1)在吹塑纸上画出起伏的山峰。(2)按图形剪下,做成模板。(3)图上墨汁,提示要有浓淡变化。(4)用宣纸覆盖模板,拓印。(5)用墨和色添画其他景物,完成。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1要求:(1)可选择多种形式作画,注意构图(山峰重叠,有高有低,有近有远,有集有散)。(2)分清主次。(3)近景用重色,远景用淡色。2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进行互评。六、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二、复习山峰的画法步骤谁来说说画山峰分哪几个步骤完成?三、学生创作1由于第一课时讲解山峰画法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学生体验笔法和墨色的时间较短,所以这节课同学们再来知己根据自己心中的想象,用我们上节课的方法,再创作一幅山水画。2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提醒要有自己的创意,要注意构图,注意墨色和色彩的变化。3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4 农家乐【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2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3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4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欣赏、认识、感受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感受农村生活习俗和劳动场面。2农民除了节日开心,什么时候他们更高兴?(庄家丰收的时候)板书课题。3指名说说农民丰收日子的劳动场面。4指名模仿农民劳动的动作,看谁模仿得又多又像。5请大家在组里互相谈谈如何表现农家乐这一主题。四、教师示范1先画出景物的大形,构图时注意分好前、中、后三个空间关系。2细致刻画每组物品,注意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3上色,注意人物色彩和背景的对比,色彩要表现出丰收喜庆的氛围。五、学生作业1布置作业: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幅表现农家丰收场面的画。2教师巡视,提示:大胆的把人物动态画下来,强调和色彩的搭配,合作作业的同学要做好分工。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 间玩耍)-主体 环境(乡村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二、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三、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1学生创作、师辅导 2作业展示、评价 3学生收拾与整理 5 水墨画树【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范例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写意水墨画树的基本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物展示,观察树的外形及特点,再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运用中锋、侧锋、点厾等国画技法表现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墨表现树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型特点,并且尝试运用写意技法中的中锋、侧锋和点厾表现树的方法。教学难点:树木形态的把握、枝干的用笔、用墨方法,树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画面的布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教学用品。二、导入1出示几幅水墨树的作品来感受水墨画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水墨画树。 2欣赏教材上范画作品。 3揭题:水墨画树。三、新课1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教师示范: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用简练的笔墨表现树。(欣赏教材上树的不同表现方法),教师示范。(1)树干的画法 (2)树枝的形态画法:A蟹爪之 B羊角枝 (3)树叶的画法A夹叶法 B点叶法3教师示范讲解画一棵完整的树画。(1)用毛笔画出树干。构图要饱满,枝干要舒展。(2)加深树干的颜色,用笔尖表现小树枝,注意粗细、浓淡的变化。(3)将笔肚沾满浓绿色,根据树干的结构与长势,在枝干上点画树叶。(4)用深色墨复点树叶,完成。四、学生作业1要求:用彩墨的方法画一棵树。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强调画出树的形态和美感。五、课堂小结,展示优秀作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绘画用具。二、复习导入1树枝有哪几种形态的画法?树叶呢?2今天我们继续用彩墨的方法来表现树。(板题)三、学生作业1用上节课学习的画树的方法,画一幅以树为主题的画。2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提示大胆用彩墨表现各种树,注意树枝的穿插。3展示优秀作品,集体讲评。四、课堂总结。 6 梦想成真【教学目标】学会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物品,合理选用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一件自己“梦想”的科学用具用品。在创作中启迪指挥,培养个性,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新构思和设计制作。 教学重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大胆构想,设计制作一件科学用具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 (一)师生共同寻找有关高科技产品的图片、画刊、插图、影视资料以及围绕本课主题的学习资料。 (二)关注学科内容,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与启示 (一)以小组形式由学生共同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 (二)设置几个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 1你经常做梦吗?常常梦见些什么事情? 2梦见的事情或情景一定是真的吗?为什么? 3做梦和梦想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4古时候人们的想像和我们的梦想一样吗?5所有人的梦想都会变成真正的现实吗?为什么? (三)归纳学生的回答并作启发式谈话,引导学生欣赏本课的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四)直观地探究、辨别和赏析物象。 三、探讨与交流。 (一)依据教师的引导语和课本的欣赏图,学生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体会感触。 (二)归纳和提炼学生的见闻,突出“梦想”与“实现”的关系,提出只要有追求,梦想一定能成真。 (三)简单介绍课本引导图中如飞机、宇宙飞船、哈勃望远镜的有关知识,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四)在主体感知的互相交流中,启发构思,扩大视野,开发创造力。第二课时一、设计创作。 (一)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1构思:要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构想和构思。2设计大形:根据自己的构想,用笔描绘出一个大概形状。3制作大形:根据外形,合理选用材料进行制作。 4装饰:大形做完后,进行装饰美化。5起名字: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二)学习设计制作方法,体验创作过程,实现个性表现。 二、评价与交流。 (一)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创作的构想情况。 (二)集体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三)教学理念:欣赏、评价作品,实现设计创作与语言互通,激发生学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7 瓦楞纸的创意【教学目标】 1认识新材料瓦楞纸材质的特性。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凹凸媒材,发现凹凸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2了解凹凸材的基本制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凹凸材质,通过对身边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综合材料的造型。 3尝试利用材质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纸材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教学难点:纸材肌理与创作构思的巧妙组合。【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观察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瓦楞纸,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纸。2引导学生撕开瓦楞纸表面的纸片,讨论:这种纸和平常用的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纸还有什么用途?二、体验、探究1技法体验(可让学生自己尝试,教师总结。提醒安全问题)剪:用剪刀剪出需要的形状。刻:用美工刀的刀尖沿着所需图形的边线切割。撕:撕掉切割过的图形的表面纸片,让纹路显现出来。贴:可以使平面的图形增加立体感,使层次更丰富。欣赏书中作品,分析制作技法。思考讨论:怎样巧妙利用瓦楞纸的纹路组合画面。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技法。小结:粘贴时,后贴上的瓦楞纸表面的纹路方向和底层不同,图案才会明显。三、创作实践学生可分小组也可个人完成一件有凹凸美感的作品。四、赏析评价1学生介绍本小组作品或创作作品采用了哪些制作技法,有什么独特之处。2学生向同学推荐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同学作品中选出),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提一句建议。(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学会肯定自己,欣赏他人。)五、小结拓展。1用凹凸的材质粘上颜料,可以拓印出有趣肌理的画面。2回家试着用凹凸的纸材拓印一幅画。六、小结8 斗鸡【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斗鸡这项娱乐活动,感受有趣的传统娱乐文化。2能力目的:用折纸或剪贴的方法做一只纸公鸡,并发挥想像,用喜欢的表现形式把公鸡装扮得更漂亮,锻炼手脑协调能力。3情感目的: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关注自然生态环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想像,学习用折纸或剪贴的方法做一只公鸡。教学难点:折纸或剪贴公鸡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激趣导入。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斗鸡”。提问:同学们看过真正的斗鸡比赛吗?三、讲授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斗鸡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教参P18)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出示公鸡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公鸡的外形特征及羽毛颜色,说一说公鸡的生活习性。3将美术作品中的公鸡变形,分为三部分:头、尾、翅膀。教师随即在黑板用简笔画描出。提问:斗鸡的神态是怎样的?4教师再画出一只母鸡,让学生区分公鸡与母鸡的特征。5教师示范用彩纸折剪的公鸡,引导学生观察制作步骤。6启发学生想像用什么方法使这只纸公鸡变得更为漂亮。四、布置作业。用折纸或剪贴的方法做一只纸公鸡,并给它添上漂亮的羽毛。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六、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课堂。二、讲授新课1展示学生作品,相互欣赏。2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公鸡”的特点。3自由玩一玩“斗鸡”游戏。4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五、教师小结。9 古老的房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本地古老的房子,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操作目标: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己喜欢的老房子,培养学生的表 现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学会使用线描的造型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画古老的房子,了解中国优秀的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古老的建筑物。 教学难点:掌握建筑物的结构和造型,表现老房子的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和别具风格的古朴美,正确地表现建筑物。 【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二、怎样用线描的方法画古老的房子(教师示范)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三、学生作业1要求: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自己心中的老房子。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强调(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用自然曲线好,不能用直尺。3展示优秀作品,请画得好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绘画工具,养成良好习惯。 二、导入新课。 1问题:你见过的古老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家人住过老房子吗?老房子与城市的新建筑有什么区别? 2出示古老建筑的照片资料,比如地方有名的古建筑,还有国内上饶婺源江湾,江苏吴江周庄等,供学生欣赏,感受老房子的沧桑感和古朴美,引入新课。 3老师与孩子一起讲述古老房子的历史。 4教师归纳总结,讲授新知。 三、教师讲授画房子的方法,先外后里、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范画具有普遍特点的老房子。 1画大形。用几何形概括画出外形,大体比例结构。 2画局部。画出主要结构,房子的细部建筑结构线条。 3画细节。刻画细节,看不清的部分想像完成。 四、作业与展评。 作业:用线条或色彩画出你最感亲切的老房子。 要求:勾画大体轮廓时,抓住老房子的主要特征,忽略细节;大胆表现出古老房子的不同风格。 作业展示评价:看学生的构图、线条是否肯定、流畅,能不能画出了古老的房子的韵味,色彩大胆醒目,表现形式等。 六、课堂小结。 10 漏印纸版画趣味多【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漏印纸版画,对其产生兴趣。 2学习纸板镂刻的方法,掌握用镂刻方法制作版画的技法。 3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设计制作的热情和热爱生活、反映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纸版画,掌握漏印纸版画技术。 教学难点:漏印纸版画版面制作和作品印刷技术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言激趣,置疑引题 教师设计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小故事,提问:怎样用一张纸印制多幅相同的作品以及同时印出多种颜色?2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疑难。 3欣赏鉴别,认识版种。 (1)教师展示版画画册,播放音像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版画作品。 (2)引导学生认识黑白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等 (3)引导学生甄别版画版种:凸印版画、凹印版画、平板版画和孔板版画。 (4)教师从技术上(制版、印版)引导学生认识版画技法,初步感受版画技术。 二、讲授新知,认识漏印 1把主题谈话引向课题,讲述漏印纸版画知识。 出示漏印纸版画范作和漏印的材料、工具,分发给学生认识。 2教师以一幅漏印纸版画为例,介绍创作技法。 (1)创作草图、制作版面 (2)调制颜色的方法。 印刷方法:拓印刷印喷印 调色方法:印刷最好选用水粉颜色,调色时要少加水,若水多颜色会跑形。 3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用漏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纸版画。(2)学生创作草图,教师巡堂指导学生制作版面。三、课堂小结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成版面制作。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版面制作情况,学生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 学生继续完善版面制作。三、 印刷完成1调色方法:印刷最好选用水粉颜色,调色时要少加水,若水多颜色会跑形。2印刷方法:拓印刷印喷印 四、展示优秀作品,讲评。11 贺卡【教学目标】通过讲授生日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让学生重温学过的色彩,设计,制作知识,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贺卡的设计构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强调在使用剪刀,刀子时要注意安全。 二、引入新课 音乐生日快乐和贺卡欣赏引入课题:贺卡设计 三、讲授新课 听听同学门的见解,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结合图例讲解贺卡的形式: a、折页式 b、开窗式 c、单页式 2教师结合课前准备好的贺卡讲解贺卡的表现手法: a、摄影法 b、绘画法 c、拼贴法 3教师结合课前准备好的贺卡讲解贺卡的组成。 贺卡一般又正面,内页,和底面组成。正面的设计很重要,它由独特的,寓意深长的图案和鲜明的卡名(贺词)组成。内页,底面的装饰比较单纯,一般把祝词套在装饰性的画面上。 四、学生设计制作贺卡 在确定贺卡的形式,赠送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后,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用纸折成贺卡基本形。外形可设计成方形或房屋形,某一部分还可镂空,例如设计为小天窗等。 1构想好贺卡各面的图形及文字,并安排好位置,考虑色彩配置,然后用铅笔轻轻地描画出来。 2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始制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学生展示作品(自评 互评) 七、教师小结,总结,提出希望。第二课时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二、展示课题:做贺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三、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单页式、折叠式、开门式、立体式和抽动式等,贺卡的内容可分为: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尊师卡、圣诞卡、祝贺卡和友谊卡等。说明: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7填写贺词、赠言。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说明: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对他们发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应该注意保护与鼓励,请学生畅谈设计思想可起到对其他学生的启发作用。12 果蔬雕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蔬果造型的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蔬果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2感受教学情境的美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各种蔬果进行造型。教学难点: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动 ,检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学习情绪。2学生整理学习用品。 二、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装有蔬果的袋子,让学生猜有什么蔬果。2简要讲述蔬果的作用。3教师玩一玩这些蔬果。(变魔术)(把蔬果变成一条金鱼导入新课)学生猜有什么蔬果。学生观察蔬果造型,了解蔬果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水果蔬菜的形状。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蔬果雕刻。2作品欣赏(出示实物作品)。3欣赏课件作品,并思考:看了这些作品,你想说些什么?4师生互解疑难。5诱导讨论制作方法,教师给学生发作品。(提醒学生注意用刀的安全。)6、教师总结、引导并示范一种方法(方法很多,让学生去探索)。并出示课件蔬果雕刻步骤图。学生欣赏、观察作品,并思考:这件作品美不美,为什么?(学生互论、观摩作品,小组一起探索。)7学生代表尝试作。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进行蔬果雕刻比赛:评选优秀蔬果雕刻大师。比赛要求:作品新颖、美观。可小组合作。2学生分小组创作,根据分工用蔬果雕刻造型以及点缀装饰。3教师巡视课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创造。五、展示作业,互相评价: 1挑出有创意、美观的作品展示。2教师总结评选结果。13 繁忙的集市【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通过欣赏课本中摄影与范画,领略绘画记忆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3让学生通过分析怎样根据人物造型合理地 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回忆创作一幅以集市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难点:画面构图与构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2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衣食住行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菜市就是。 二、新课讲授 1在生活中,有一个地方充满了人和食物,同学们猜看都有哪些地方呢? 生发挥:有餐厅、农场、菜市 引入课题:菜市 2通过了解有关菜市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顺便回忆菜市的各种事物、人物形象。 3引导构图、示范讲授下多人物和背景如何构图,取舍需要等,但不必过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评价,学生介绍自己各个方面的构思。14 精美的青铜器纹样【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青铜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让学生了解河南省的文化,感受青铜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时期青铜的艺术特征,青铜的制作方法以及造型纹样的奇特与美感。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时期青铜的艺术特色,以及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 导入 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老师:好,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河南博物馆去欣赏一下青铜艺术,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留下了很多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器更是河南文物中耀眼的奇葩,安阳、郑州出土了司母毋大方鼎、莲鹤方壶等国宝级的精品。青铜艺术闪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他的铸造工艺、造型、精美的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它作为离奇的文化象征意义,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价值和陈设欣赏价值。现在我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欣赏一下青铜艺术。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莲鹤方壶,提问: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是青铜器,为什么是青铜? 学生回答:它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灰青,所以叫青铜。 欣赏青铜器,猜一猜它的用途,并进行分类。播放青铜编钟演奏的音乐,了解古人演奏的方法,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2欣赏青铜器,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商周 司母毋大方鼎 春秋时期 莲鹤方壶 秦汉时期 长信宫灯、铜马车 总结:商周青铜器,特别是礼器,形体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春秋青铜器,青铜器不再是主要作为礼器,逐渐变成了贵族享用的生活用品。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秦汉青铜器,青铜器向轻便、精巧、使用的生活用品和观赏器方向发展,他们往往以使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三、欣赏青铜器纹样,了解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几何纹样 卷云纹样,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 ,卷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动物纹样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亦称“兽面纹”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经常用于礼器,在大型青铜器上面,体现出奴隶制社会贵族的权威,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认识活动纹 采桑纹、狩猎纹、战斗纹,再现了古人生活的景象,对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四、简单讲解制作方法 演示动画示范,块范法 失腊法,让学生明白制作方法 五、学以致用,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让学生分析神兽和饕餮乳钉纹方鼎 六、欣赏国宝级的青铜精品,开阔学生的眼界。 秦始皇陵兵马车、毛公鼎虎食人卣等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青铜艺术,青铜器在我国分部很广,各个地区都有。但有些精美的艺术品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爱护国宝,爱护这些艺术品,中学生要知道爱护文物,宣传保护文物,让更多的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从我做起。 15 赛龙舟【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培养热爱龙舟运动、珍爱祖国文化遗产习惯意识。2巩固和练习画人物动态的绘画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通过画赛龙舟这种热烈场面,迸一步学习和巩固构图布局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用橡皮泥捏塑龙舟和动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想象和创造力。 4激发爱国情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画出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探索用橡皮泥或卡纸等材料捏造划龙舟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划船的队员和打鼓的队员的动态描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故事,了解赛龙舟的历史由来。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下面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打开录音机)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贴出诗人屈原的画像)大家上中学时将会学到诗人那千古吟唱的诗篇离骚。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龙舟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命题画赛龙舟(板书课题)。 二、说龙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