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doc_第1页
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doc_第2页
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doc_第3页
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doc_第4页
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中小学生“崇德修身尚善明礼”家文化知识概要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三: 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大学。 修身,排在第一位,是最基本的要求,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古代读书人,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六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明朝政治家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劝勉天下读书人,也曾激励过许多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江苏东林书院。 修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圣人。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一个人需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礼守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修身”。 “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这句话,是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所说。意思是,倘若有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尚有理性,倘若丧失了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已失去理性。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时移世易,但古人的箴言未尝不是今人修身进德的一种有益镜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贬抑,是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受到损害时产生的耻辱感。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自勉,百余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插队时,曾给自己定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又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目的是“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历年讲话和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代典籍,强调修身、做人的问题。“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典出:礼记中庸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典出: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以言语沟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言语能传达信息,我们也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彼此,表达信任。所以说,“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习近平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典出:国语周语下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总能大体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护持一颗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典出:墨子修身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墨子是现实主义者,也是实干家。他说,言不在多,在于有无智慧,话不在漂亮,在于能否洞悉本质。言语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一切都等于零。现实中,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储量,却喜欢到处显摆,有些人一有成绩,便急于争功邀赏,相比那些实干者,品格高下,公道自在人心。所谓“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少说多做的实干派。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四:尚善 翻阅各种典籍,关于“善”的名言数不胜数,诸如“善人者,人亦善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而在这些名言的背后,更有无数前人的善举善行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本期,我们一起感受几位古人的尚“善”情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说的。在临死前,他最后留给刘禅的话,不是教导刘禅如何光复汉室,而只是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希望他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从而腐蚀一个人的灵魂;坏事虽小,但要是人人都去做的话,就会酿成社会大错。老子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人人都在意小善的处理,这便是大风尚。“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这是曾子对人的劝慰。本意是汲取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同做善事。后来它的语意有了引申和发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友善”被列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而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一点一滴地灌输孩子以牙还牙的思想,而不是与人为善。这或许并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对还是错,因为这种思想大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像有家长说的“以前我教孩子要与人为善,在幼儿园善待小朋友,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可结果却是,别的小朋友都认为她好欺负,都觉得抢她的东西最容易。在幼儿园里孩子不敢说,就只好经常哭着回家跟妈妈说。”这种处境让家长被迫教孩子以牙还牙,孩子变强硬后,从此后再也不受欺负了。还有的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总是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呀?”一旦孩子与小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家长找老师、找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在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很多教育孩子以牙还牙的家长本身并不粗鲁,一部分还是“文化人”,可为什么还会教孩子“动粗”去解决问题呢?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造成的,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气。而“人善被人欺”的思想也让家长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这种以牙还牙的思想,刚开始或许真的让孩子锻炼了胆量、当了“英雄”。但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很难把握好尺度,因此很容易酿成恶果。那么是该教孩子“与人为善”,还是教他“以牙还牙”?如何把握好合适的“度”?家长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七课,以“伙伴危机”真的来了?为题,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并给出了四点建议,教家长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第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积极为孩子结交伙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注意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判断事物,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择友过程中。第二,教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吵架了怎么办?被误会了怎么办?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怎么办?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也是他们学习解决办法的绝好机会。理性地给孩子分析整个事件,帮孩子出出主意,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又不容易把事情复杂化。第三,教孩子学会赞美他人,微笑待人。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之语,也许对别人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从心里爱同学,赞美他们,能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帮助。而一个友好的微笑,更是使人如沐春风,这样就算孩子长相平平,才智、口才一般,也会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受欢迎的人。第四,帮助孩子调节交往心态,学会理解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要揪住不放,给别人改过的机会。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不要斤斤计较,必要时做些让步,当别人想法、做法和自己不一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和理解,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您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教材上还有大作业,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做。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五: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儒家经典孝经集中地阐发了“孝”的思想,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就是说是“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的最根本的品行。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就是要我们不仅尊敬自己的长辈,还要尊敬他人的长辈;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他人的孩子。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把孝经列为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孝道与为官从政联系起来。元代学者郭居敬编录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结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其中,“扇枕温衾”讲的是东汉时期黄香的故事。黄香九岁丧母,侍父极孝,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成语里,有“乌鸦反哺”的故事。说乌鸦也懂得孝敬母亲,小时候,它受恩于母亲的哺育,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时,子女就衔回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一直到母亲终老为止。还有“羊羔跪乳”的故事:在羊妈妈百般呵护下的小羊,对母亲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潸然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孝”字字形是“老”与“子”的结合,这形象地表示,上辈的父母,应该抚养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一些孩子尊重父母、关心他人的观念却在逐渐淡化。社会上出现了不工作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依赖父母生活的“寄身族”,一些子女歧老、虐老、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而父母生病时,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我们惊觉,对孩子的孝心教育已迫在眉睫!孩子的“孝心”,在家里该怎样培养呢?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多孝敬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有孝心。让孩子感受什么是“恩”。告诉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他的爱,不要觉得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给予生命和养育就是“恩”,孩子就会有义务感和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品尝到付出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家的责任感。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要”爱。孝道也要给机会才能学会。比如,身为母亲的你即将过生日了,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快过生日了,你到时会给妈妈一个惊喜吗?”当孩子真为你做了什么时,你都要告诉孩子,这其实就是一种孝顺,你为孩子所做的事感到骄傲。2012年,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机构制定的新“24孝”行动标准发布,与传统的“24孝”相比,新“24孝”贴近现实,充满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怀。对照一下,你能做到几条?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六: 明礼 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有“明礼”一条。前几年媒体上大声疾呼人们学说“谢谢”、“对不起”,并引经据典介绍西方如何女士优先之类。这些年新朋旧友相聚,常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如今的一些人怎么啦,随地吐痰,遇老弱病残不让座,见困难无助者不援手,三句话未完就粗声大气。这一切不由让人感慨频生。教养,即是教育、养成,这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教养的结果,就集中体现在一个“礼”字上,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我国传统道德中也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礼教、礼貌、谦让、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周易专设一卦曰“谦”卦,提倡为人须作“谦谦君子”。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历史上便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孔融让梨”等故事,妇孺皆知。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中国古代有“拱手礼”,表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