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ppt_第1页
如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ppt_第2页
如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ppt_第3页
如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ppt_第4页
如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2012.9.13,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版),与2001年版相比,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对比学习 重点学习 拓展学习 实践学习,对比学习,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3.基本理念的变化 4. 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双基”变“四基”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实施建议的变化 8.主要关键词的变化 9.内容标准的变化,一 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版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课程实施建议,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2011版 前言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实施建议,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二 关于数学观的变化,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 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 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 基本理念的变化,2001版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版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句”变“两句”,2001版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2011版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6条”改“5条”,四 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 “双基”变“四基”,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小学阶段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1)对应思想方法,(2)假设思想方法,(3)比较思想方法,(4)符号化思想方法,(5)类比思想方法,(6)转化思想方法,(7)分类思想方法,(8)集合思想方法,(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10)统计思想方法,(11)极限思想方法,(12)代换思想方法,(13)可逆思想方法,(14)化归思维方法,(15)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16)数学模型思想方法,(17)整体思想方法等等。,基本活动经验,手动、口动、脑动,活动当时经验 延时反思经验 自己摸索经验 启发获得经验 一次或多次积累,经历、思考、迁移,六、 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七 实施建议的变化, 教学建议, 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八 主要关键词的变化,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九 内容标准的变化,数与代数的变化: 第一学段: 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现有教材四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递等式,但现在在教材二下第一单元例2就有接触口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如:例:每条小船限乘4人,18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第二学段: 增加的内容: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在教材五下第四单元分数意义约分中有学习最大公因数,通分中有学习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放在了你知道吗?了解)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删除的内容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现用教材: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44页,教学中学生常会出错,平移了几格,学生只数中间间隔,常数错)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现用教材:二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70页)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现用教材:三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如:小明从家出发,向 走 米,又向 走 米到学校),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现用教材二上观察物体:如四生坐在四边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茶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增加“知道扇形”。(因为六上学习扇形统计图中会碰到扇形)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与实验稿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与实验稿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如:抛硬币现象) 第一学段: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放在了第二学段,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 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向东走,这是定性描述。 一个人向东走300米,这是定量描述。 定量比定性更加精确详细。,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原来第一学段叫:实践活动,如一年级的小小商店,第二学段叫:综合应用,如六年级的自行车里的数学,现在统称为综合与实践,并进一步明确了其目的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比学习,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3.基本理念的变化 4. 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双基”变“四基”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实施建议的变化 8.主要关键词的变化 9.内容标准的变化,二、重点学习(十个关键词),01.“数感” 02“符号意识” 03“运算能力” 04“模型思想” 05“空间观念”,06“几何直观” 07“推理能力” 08“数据分析观念” 09“应用意识” 10“创新意识”,1.数学教学心中有学生,课程改革中, “关注学生”开始从口号走向实际,表现在: 尊重学生: 保护自尊与自信 尊重不同见解、鼓励质疑 承认差异、关注差异 课堂重心下移: 观摩课:看教师表现,更看学生状态 教师表现:重教学设计,更重随机应变 教学技巧:讲得好,不如讲得少 -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能学数学。,2.数学教学课堂有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要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3. 数学教学问题有解决,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问题”是数学研究的核心。 让学生从知识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4. 数学教学学生有参与,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一份尝试成功的喜悦。,5. 数学教学-教师有机智,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能随机应变、灵活面对的一种技能。 抓住偶发事件的时机,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积极地处理与合理的调节。 巧妙的予以解决,生成精采的教学片段,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